1. 难度:简单 | |
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矿冶遗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大型铜矿遗存,是中国青铜文明的象征之一。据此你认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时的人们广泛使用青铜农具 B. 当时的青铜冶铸技术世界领先 C. 当地出土了四羊方尊等青铜器 D. 当时的人们能够制成铜枪铜炮
|
2. 难度:简单 | |
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 A.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B.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C.商品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权威
|
3. 难度:简单 | |
人们常常形容水排鼓风冶铁“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水排发明于( ) A. 战国 B. 西汉 C. 东汉 D. 魏晋
|
4. 难度:简单 | |
史载:康熙年间,苏州府的吴江县棉花的种植面积已经超过粮食的种植面积;松江府所属的太仓州、海门厅、通州等地区,农民种粮者不过十之二三,而种植棉花的已达十之七八;直隶保定一带农村的农民见植棉获利大,往往将种麦子的土地改种棉花。这一现象体现了( ) A.工商业市镇经济繁荣 B.个体小农经济的衰败 C.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弛
|
5. 难度:简单 | |
下表呈现的河南和江苏科举状元人数变化反映了( ) A. 八股取士使科举制走向僵化 B. 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 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 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
6.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 ) A.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 B.强调这二次航行都有美中不足 C.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 D.同时指出了两次航行的弊端
|
7. 难度:简单 | |
“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 至600%之间。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 ) A.工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科技革命 D.商业革命
|
8. 难度:简单 |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选项中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9. 难度:简单 | |
1851年,英国举办世界博览会,在展览会的入口处,摆放了一块重达24吨的大煤块,其主要目的是( ) A. 突出蒸汽时代的能源特色 B. 展示新能源的发明和利用 C. 宣布英国工业革命的到来 D. 表明英国的煤储量世界第一
|
10. 难度:简单 | |
19世纪上半叶英国大幅度降低关税,进口关税率由1820年的45%—55%降到19世纪中期的零关税。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英美各国的做法( ) A.倡导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B.有利于国家贸易的自由化 C.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D.促进世界市场协调的发展
|
11.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 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中国近代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C.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D.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
12. 难度:简单 | |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造成材料中“乡村里的人口……不太会有变动。”的经济因素是( ) A.中国农村封闭落后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安土重迁观念的影响 D.宗法关系长期存在
|
13. 难度:简单 | |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年利率6%的低息借贷官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办企业。这些举措( ) A.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 B.阻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的斗争 C.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
14. 难度:简单 | |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B.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C.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15. 难度:中等 | |
建国初期某一时期“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比较协调。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 ) A.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 B.经济政策深受苏联影响 C.经济建设出现浮夸风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
16. 难度:简单 | |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曾说:毛泽东同志在1955年冬就说过,将来会出现从来没有被人们设想过的种种事业,几倍、几十倍、以至几百倍于现在的农作物的高产量。今年的农业丰产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预见。这是共产主义风格的胜利,是破除迷信、彻底解放思想的胜利。这表明( ) A.一五计划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B.“大跃进”运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高产量 C.人民公社化运动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 D.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左”的倾向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建设成果,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是( )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②开发大庆油田 ③氢弹实验成功 ④修建秦山核电站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 ②①③④
|
18. 难度:中等 | |
《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会主义原则。”这里的“它”是指 ( )。 A.农村人民公社 B.农民个体经营组织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村生产合作社
|
19. 难度:简单 | |
中共哪次会议上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D. 十五大
|
20. 难度:简单 | |
近代中国,“洋一”族词便成了当时汉语词词汇中的一个大家族,如:“洋伞”、“洋油”、“洋火”、“洋布”、“洋钉”、“洋房”等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洋一”族词的产生以及使用常常与它们所指事物的出现、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后来这些“洋一”族词语在老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的原因不包括( ) A.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B.国人爱国热情不断高涨 C.政府规定不准使用“洋一”族词语 D.新中国成立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奴役
|
21.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近代“帽业专家”盛锡福帽店的产品商标。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鸦片战争时期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 B.新中国成立后社会风尚的变革 C.洋务运动期间留长辫不利于机器操作 D.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的法令
|
22. 难度:简单 |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B.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C.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D.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
23. 难度:简单 | |
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 A.电灯 B.火车 C.电报 D.电影
|
24.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某一时期江苏省发行的侨汇券,持券者可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到指定数量的商品。据此可以判断当时( ) A.我国的物资供应相对匮乏 B.各种商品均需要凭票证购买 C.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D.侨汇是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
|
25. 难度:简单 | |
193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由此可以看出他依旧坚持的是( ) A.计划经济思想 B.新经济政策 C.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思想
|
26. 难度:简单 | |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B.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C.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D.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
27. 难度:简单 | |
1934年美国政府通过了《银购入法》、《购银法案》、《白银国有令》等法案,这些法案以提高银价、收购白银、禁止白银出口、发行银券、白银收归国有等为主要内容。这些举措导致的结果之一是( ) A. 强化了美国的金本位政策 B. 使世界白银价格跌势加快 C.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
28. 难度:简单 | |
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 A.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C.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D.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
29. 难度:简单 | |
一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地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因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生活被重新定义为一场赛跑,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这种差异说明了( ) A.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陷入困境 B.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走向破产 C.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耗费了财富 D.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
|
30. 难度:中等 | |
北京师范大学黄安年教授认为:“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革命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罗斯福和邓小平改革不同之处在于( ) A. 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 B. 消除经济发展严重困难 C.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D. 保障原有社会制度
|
31.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 明朝中叶后,在棉纺织业中心松江,一些商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大量尤墩布,分发给当地男女居民缝制适宜夏天穿用的暑袜,计件付给工钱,再将暑袜拿到店里出售。 ——《必修2》P10 材料二 宁汉合流以来,无论是原来较为发达的棉纺织业和面粉业,还是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橡胶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几年间制碱厂建成了15家,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出口日本,甚至是欧洲地区。这十年里,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8.86%,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必修2》P45 材料三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为了民族权益,热忱倡导“实业救国”,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民族企业家主动接受中共的三大改造政策,荣毅仁等民族企业家被毛泽东亲切地称为“红色资本家”。我们对民族资主义企业采取赎买政策,进行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什么新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民族企业的较快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3)谈谈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
|
32.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90年代邓小平到中国南方视察时,提出“白猫黑猫论”,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准,都是发展经济的两种手段,只要坚持“三个有利于”,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材料四 西方史学家认为,社会主义在东欧的消失、苏联的解体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转向市场经济,在实际上表明社会主义模式的普遍性的萎缩。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比较图1和图2,分析图2 所示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市场不断形成的主要事件和过程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