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广东广州执信中学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吾人今日所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具备艺术家之眼光……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对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历史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占有史料

B.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时必须像艺术家一样

C.历史研究和认识应建立在想象和推理上

D.研究者应在适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评价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某一制度解释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该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秦汉时,九卿分管宗庙礼仪、皇室费用等,其中很多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家事。唐代的六部管的都是国家事务,将皇帝的私事、家事与国家政事分开。这说明

A.“家国同构”被彻底颠覆      B.皇帝的权力空前强化

C.天下逐渐向天下过渡      D.古代政治制度渐趋完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贞观初,唐太宗下敕征兵年十八以下之体壮者,但门下给事中(掌驳正政令之事)魏征拒之,遂无果。此事说明

A.兵部隶属门下省              B.君权受相权制约

C.唐太宗大权旁落              D.门下省独掌大权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精心设置了一套四辅官制度,以春夏秋冬四季分名其官,春官在春季任事。夏官在夏季任事,同时每季官又设立两到三人分别在上旬、中旬和下旬视事,以此类推。四辅官制度出现的背景最有可能是

A.撤销中书省,永废丞相职任

B胡惟庸“内外诸司封事人奏,惟庸先视之”

C.票拟制度化

D.司礼太监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如果将“名正言顺”当做立国之宪的话,中国古代以下机构设置明显“违宪”的是  

A.汉代的外朝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代的枢密院             D.清朝的军机处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有许多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其中,第一次提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       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下列四幅地图显示被割占地区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得以实现的是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张之洞在1901年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该言论

A.实质是主张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 

B.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

C.说明张之洞主张实行民主政治  

D.对西方议会制度持否定态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敭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

A.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巡抚张曾敭徇私枉法                 D.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郭廷以的《近代中国史纲》记载:“香港罢工工人组织运输队随军服务,沿途农民踊跃协助。蒋(介石)曾谓,进入湖南后,‘一路民众欢迎……农民协会组织最为整齐,将来革命成功,湖南当推第一。’”这段文字记载了下列哪一事件

A.近代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国民党围剿红军                   D.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图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吉林省档案馆收藏了日本昭和12年(1937年)12 月23日出版的《大阪每日新闻(奈良版)》。其标题有:《南京总攻击观战记》、《情思远飞故里 举杯共忆苦战》、 《悼念战友 誓死杀敌》、《在夷为废墟的敌都迎接新年》等。这些报道:

①美化侵略行为    ②颠倒战争是非  ③否认屠杀暴行    ④助长侵略气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

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会议协议挑起内战

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他的改革将族群制单位改造为选区制单位,从而将‘部落民’改造为民主社会的‘公民’,很多人都获得了公民权,而旧的部落只限于其宗教功能。”“他的改革”

A.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B.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

C.使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D.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某西方学者这样评论罗马法:“罗马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下列对“理性”的最准确理解是

A.罗马法完全摒弃了以前的习惯法

B.罗马法能及时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C.罗马法形成了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D.罗马法主要保护了统治阶级利益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君主立宪的主张        B.自由平等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议会至上的特点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期间,罗德岛州始终拒绝参加,其余12个州任命的73名代表中只有55名参加了会议,42名代表坚持始终,39名代表在宪法上签字。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罗德岛州意在分裂国家 

B.制宪会议不得人心

C.部分州对强化中央权力心存疑虑

D.1787年宪法仅代表个别州的利益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A.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列宁称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同家中重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A.英.法.美      B.英.法.德

C.法.美.德      D.英.美.德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我认为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是团结人民的全部力量以加快取得胜利。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继位,并祝福他登上俄罗斯国家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1917年,这段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诏书说明

A.二月革命成功完成了俄国社会转型

B.俄国革命类似于英国的“光荣革命”

C.沙皇专制体制未发生丝毫本质变化

D.沙皇试图通过妥协方式维护君主制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在中国近代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充满了对独立、富强和民主的热血追求,付出了一代又一代牺牲的巨大代价,终于换来了当代的民主、富强、文明的新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五十年来中国具体的政治,诚然可以说只有退化并无进化;但从国民自觉的方面看来,那意识确是一日比一日鲜明,而且一日比一日大。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种是民族建国的精神;第二种是民主的精神。这两种精神,从前并不是没有但那意识常在睡眠状态之中,朦朦胧胧的到近五十年——实则是三十年——却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在最近三十年间我们国民所做的事业,第一件,是将外族统治的政治根本铲除。第二件,是将君主专制的政治永远消灭。而且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的确是由人民一种根本觉悟经了很大的努力,方才做成。就这一点看来,真配得上进化这两个字了。

——梁启超于1922年为《申报》五十周年报庆而撰写

材料二 京津冀一体化大事年表

时间

历史资料

1876年

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煤矿

1878年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1895年

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北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

1895年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1897年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

1912年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1917年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1917年

《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1919年[来源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1924年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1)梁启超对资料所指期间中国的政治发展持什么观点?结合“近三十年”的具体史实,说明“这两宗事业并非无意识的偶然凑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人们的传统思维中,妥协常当作贬义词,常与“懦弱”、“屈服”甚至与“背叛”、“投降”等联系在一起,在政治中妥协“往往被视为不彻底,不革命到底的表现”。然而在政治生活中,妥协并非是或者并非只是消极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现代汉语词典》中将“妥协”解释为:用让步的方式避免冲突或争执。

以近代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民主政治实践为例,谈谈你对政治妥协的认识。(要求:以中国和一个欧美国家为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

材料三 (康)有为以好博好异之故,往往不惜抹杀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所短也。……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强,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的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            

请回答:

(1)指出在改革问题上,光绪帝和康有为认识的异同

(2)指出材料三中梁启超观点的史实依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