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历宋、元、明三朝,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鼎盛时有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曾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封建国家的倡导 B.分封制的产物 C.君主专制的需要D.宗法制的影响
|
2. 难度:简单 | |
宋仁宗曾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为易。”该言论反映出宋代( ) A.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强化B.君主专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削弱 C.君主专制下的理性精神D.相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
3. 难度:简单 | |||||||||||||
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A.世卿世禄制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
4. 难度:简单 | |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
|
5. 难度:简单 | |
我国封建社会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
|
6. 难度:简单 | |
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
7. 难度:简单 | |
下边是《先秦与古希腊:中西文化之源》一书中某章节的目录,( ) 请根据目录拟出最合适章节名称是: A.环境:大陆与海洋 B.政体:帝制与共和 C.传统:专制与民主D.基础:农业和商业
|
8.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一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 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
9.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的旧式诉讼程序规定,以神官司审判一职,原告、被告双方供托保证金或牛羊于神圣之处所,诉讼结束后,没收败诉者之保证金或牛羊归于国库。该规定( ) A.充分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看似公允实只为富人服务 C.充斥着封建迷信和野蛮习俗D.维护了平民的基本诉讼权力
|
10. 难度:中等 | |
马尔西安在其《法学阶梯》中这样描述道:“被放逐者(犯了错误被逐出罗马市)丧失公民权而保留自由权,这样,他丧失公民法,却能使用万民法……”据此判断,这个“被放逐者”的身份变为( ) A.罗马公民B.自由民C.奴隶D.罗马的没落贵族
|
11. 难度:简单 | |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
12. 难度:中等 | |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
13. 难度:简单 | ||
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
A.《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
|
14. 难度:中等 | |
俾斯麦考虑的德意志型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C.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D.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
15. 难度:简单 | |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在安妮女王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一世的外孙女——信仰新教的索菲亚手中。1875年法国宪法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其旨在( ) A.防止旧王朝复辟B.加强议会权力 C.确立共和制 D.维护民主制
|
16. 难度:中等 | |
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
17. 难度:中等 | |
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
18. 难度:中等 | |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平均分配土地B.产品上交国库 C.建立民主政治D.兴办学校教育
|
19. 难度:中等 | |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但此后专制政权又相继建立。可为这一历史现象提供较合理解释的是( ) A.专制殿堂的崩坍,中华民国的成立,民主法令的公布,《临时约法》的颁发 B.民国初年,“政党群兴,党争随起” C.民国元年,政党政治、议会政治高唱入云,党团林立,五彩缤纷 D.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
20.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在评论某场战争时指出“(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此后,中国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历史大剧……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场战争与下列战争形势图相符的是( )
|
21. 难度:简单 | |
《(1898年)新政始基》中说,此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但是“一战而人皆醒矣,一战而人皆明矣”。材料中的“战”( ) A.是西方联合侵华的开端B.拓展了列强的侵华途径 C.使清廷沦为洋人的傀儡D.民主共和意识成为主流
|
22. 难度:简单 | |
1873年,保皇党人麦克马洪继任法国总统。1877年,他解散众议院,但再次选举的议会共和派仍然保持多数,最终麦克马洪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体制”。这体现出当时法国( ) A.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权力过大B.保皇党人再度复辟帝制 C.议会抵制麦克马洪的违宪行为D.走向共和的历程曲折艰难
|
23. 难度:简单 | |
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德意志帝国宪法》对英国立宪制度的参照主要体现在( ) A.皇帝权力受到制约B.实行联邦制 C.设立责任内阁D.议会拥有立法权
|
24. 难度:中等 | |
有人指出:“从本质上讲,代议制民主的产生是西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离的直接后果,是资产阶级兴起和市民社会发展的产物。”这表明代议制下( ) A.政治服务于资本主义发展B.资产阶级不关心政治发展 C.广大民众掌握了政治权力D.普通民众脱离了政治活动
|
25. 难度:中等 | |
特星·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是有史以来最彻底的,而且资本主义越发达,马克思主义越适用,一点也没有过时的感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是建立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 C.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 D.只适用于发达资本主义阶段
|
26. 难度:中等 | |
法国右翼学者让·塞维利亚在《历史真相》一书中认为,公社时期的巴黎处于一种恐怖的气氛下,造反者们的权力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他的观点( ) A.肯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B.分析了当时巴黎客观形势 C.提供了审视历史的正确角度D.反映了对工人运动的偏见
|
27. 难度:简单 | |
列宁于1917年3月从瑞士发电报给俄国同仁:“完全不得相信新政府,不得给予它一丝一毫的支持……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这说明列宁( ) A.主张必须推翻沙皇政府B.对民众的现实诉求清楚 C.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反思巴黎公社失败教训
|
28. 难度:中等 |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写道:“革命把俄国从底层翻腾起来,现在是底层的人跃升到最上层来了。”这主要表明俄国十月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 B.走的是从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D.使工农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
|
29. 难度:中等 | |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反映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 ) A.是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D.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
30. 难度:中等 | |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
3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战争:打土豪、分田地 D.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一致对外
|
32. 难度:中等 | |
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论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用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
33. 难度:简单 | ||
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总纲第二十八条修改如下,这一修改( )
A.有利于法制社会的建立 B.彻底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C.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指导思想的变化
|
34. 难度:中等 | |
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对影响这一发展变化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的国情D.国民革命的推动
|
35. 难度:简单 | |
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政府、军队、中国文化界和工业界的大部分,以及成百万的难民,他们离开东部毁于战火的扬子江河谷,奔向开战18个月来在内陆仓促准备的新‘新中国’。”这场“战火”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
36. 难度:简单 | |
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
37.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 ) 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D.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
38.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 A.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 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
|
39.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一幅有关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漫画。若给此漫画命个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不结盟”B.互相监督 C.“一边倒”D.“一国两制”
|
40. 难度:中等 | |
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与毛泽东进行了窑洞对话。黄炎培在谈到历史发展时,称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兴亡周期律,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民主法制制度,扩大人民民主权利 B.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进行三大改造,努力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D.抗美援朝,提高新中国国际地位
|
41.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的政治改革使地方政治人物的参政热情日益高涨,同时经济新政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物欲,促进了兴办实业的浪潮。但清政府在铸币、路权上的新政举措却使地方相关群体十分不满……辛亥革命要在全国取得成功,单靠孙中山深刻的革命思想和他领导的中国同盟会起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大背景的配合,而清末新政在教育与舆论等方面的改革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文化环境。 材料二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謇全集·追到孙中山演说》 材料三 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四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摘编自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4)根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
42.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革命之所以“光荣”,就在于它完成了1640年以后未能完成的任务,只不过使用了另一种手段。……尽管英国以后的政治历程仍然是曲折的,但正是“光荣革命”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摘编自齐世荣等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二 战争失败后,君主专制主义者在是否设单一候选人的问题上没能达成一致。争吵使得那些支持共和政体的人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势力。……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该宪法有关行政机构的设置、政治体制的架构等,皆可从以上三大因素中找到根据。 ——摘编自齐世等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四 概括地说,美国宪政发展与政治妥协的密切关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妥协机制;第二,从宪法的产生过程来看,它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第三,从宪政发展过程来看,许多关键性的、重大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政治妥协缓解并进而一步步解决的。 ——龙太江《论政治妥协:以价值为中心的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光荣革命”使用的“另一种手段”。它怎样把英国“引进了现代社会”? (2)根据材料二,说明普法战争对法国政体的演进所产生的影响。结合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说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1871年宪法为什么要体现“普鲁士的霸权”?它怎样体现了“普鲁士的霸权”?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所设定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实现“政治妥协”的。试以州权规定为例,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
|
4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周公姬旦的“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摘编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3)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