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战国时期邹鲁地区某学派认为,解决“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的方法是“上尊天,中事鬼神,下爱人”。该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2. 难度:简单 | |
据史载,东汉桓帝延熹五年,一向“恶绝宦官,不与交通”的议郎皇甫规在论功当封时拒绝贿赂当权宦官,受到诬陷,又以严刑治罪。太学生张风等三百余人发起集会,使皇甫规得到赦免。这表明( ) A.太学清议有助于政治清明 B.宦官参政加剧了政治黑暗 C.官方儒学提升了儒生地位 D.形成皇帝与儒生共治体制
|
3.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唐德刚说:“中国古代上层阶级的庙堂之议,牛皮夸夸,都成为‘政府档案’,也是史学家著史的第一手资料;那闾巷的小民窃窃私议,就只是‘小说’或‘小道消息’,而算不得‘历史’了吗?此吾平民、愚民不平也。”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是( ) A. “政府档案”史料价值普遍较高 B.此“小说”不同于后世作为文学的“小说” C.历史研究以“小说”证史,须慎用 D.传统史学对“小说”的史料价值重视不够
|
4. 难度:简单 | |
明朝中后期,“钱贵谷贱百物贵”“钱贱谷贵百物贱”的传统逐渐为“银钱俱贱,粮食百物俱贵”的现实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白银的大量涌入 C.生产方式的落后 D.世界市场的形成
|
5. 难度:简单 | |
1911年,在清朝学部的“中央教育会议”上,通过了王邵廉等人提出的《统一国语办法案》 。由此,“国语”从民间到官方,开始取代官话,成为正式确定的名称。此后,“国语”在中国流行数十年。这体现了清末( ) A.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B.国语渐成为社会共识 C.民族主义运动的趋势 D.国语强化了政治统一
|
6. 难度:简单 | |
北平市地方法院在1929年10月至1930年9月受理的离婚案件高达974 件,其中判决离婚的有611件。同期北平居民的婚嫁人数为10999人,平均5499对婚姻关系成立。从这组数据可知当时北平的离婚率约为11%,差不多相当于每九对结婚者中就有一对离婚。可见离婚率之高。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B.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民众赞同离婚行为
|
7. 难度:简单 | |
据统计,直到1946年11月,中国西部的15个省市仍拥有金融机构2045家,占全国总数的38.7%。若以全国金融机构平均数计,西部15个省市的平均数为136.3家,东部24个省市平均拥有134.5家,西部略高于东部。这表明( ) A.东西部经济水平具有均衡性 B.东部金融水平稍微低于西部 C.持久抗战影响国家金融分布 D.金融发展与解放战争的关系
|
8. 难度:简单 | |
1961年全国城镇各级机关人员裁减约½,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绝大部分都回到了农村。这主要是为了( ) A.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 B.满足城镇化进程所需承载量 C.纠正激进的经济建设政策 D.减轻自然灾害对经济的破坏
|
9. 难度:简单 | |
古罗马法学著作《法学阶梯》中规定:年幼的人不能收养年长的人……如果儿子的年龄大于父亲,那就显得不自然了。因此,凡是收养自权者或收养别人为自己儿子的,必须在年龄上超过被收养者完全成熟的时期,即18岁。这说明古罗马法注重( ) A.私法精神 B.自然法精神 C.父权的保护 D.习惯法传统
|
10. 难度:简单 | |
1834年英国《济贫法》改革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公共捐助的基本原则。据该原则: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否则,工人们就会寻求救济而非努力工作。该原则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自由主义的盛行 B.重商主义的影响 C.议会改革的推动 D.社会矛盾尖锐化
|
11. 难度:简单 | |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英国经济遭受重创,急需缓解危机之法,但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却专程到美国拜会富兰克林·罗斯福,并向他推销解决危机的“经济干预主义”政策。出现该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政府没有意识到新理论的效用 B.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实质相同 C.该理论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 D.罗斯福新政对凯恩斯的现实吸引力
|
12. 难度:简单 | |
“贸易商人设立摊位,跳蚤市场蓬勃发展,农民将食品运到城镇。因有新法律的许可,私人的咖啡馆、商店、餐馆、夜总会、妓院、医院、诊所、信用社甚至小型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该现象最有可能盛行于( ) A.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C.斯大林工业化初期 D.新经济政策时期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 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 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 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由于中国的气候,人们自然地倾向于奴隶性的服从,由于气候和土壤性质的关系,中国人生活的不稳定,使他们具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贪得欲。在任何时代,中华帝国则是帝制、专制主义、奴隶制的组合,欧洲因此而显示了它的自由……我们的传教士告诉我们,那个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俱、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那么,我所建立的三种政体的原则的区别便毫无意义了。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唯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 ——(法)摘编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l748年出版)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西方思想界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00年~1993年各政治文明控制下的领土面积(单位:万平方英里)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领土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然后从材料中选取一种文明进行说明。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太宗在位时,在门下省设置政事堂,命中书、门下两省长官于此联席议政会商,然后奏闻草诏,再交尚书省执行。但是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中书令裴炎,以中 书执政事笔,其政事堂合在中书,遂移在中书省”。……武则天称帝以后,一共用了七十多员宰相,其流动率极快,任期长者为一两年,短者饵几个月甚至只有十余 天,于是宰相人多力分,意见纠纷不决,任期短促而无所施为。一言以蔽之,三省职权的变革显然是武则天为加强皇权,使一切政令布施的最高权力集中在她一人身 上的手法。 ——摘编自李志贤《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时期三省的施政特点。 (2)武则天时期三省制度有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社会影响。
|
16. 难度:困难 |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898年6月16日,光绪皇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两人进行了长达四个小时的谈活。在皇帝问过康有为的年龄和资历后,康说:“四夷交迫,分割存至,覆亡无日。” 皇帝:“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今岁非不言变法,然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是突事耳,非变法也。” 皇帝同意康的设局研究各种体制的建议,并说:“汝条理甚详。” 康:“皇上之圣既见及此,何为久而不举?” 皇帝扫视了一眼屏风外面,然后叹息着说道:“乃擎肘何?” 康:“就皇上现在之权,行可变之事,虽不能变,而扼要以图,亦足以救中国矣。惟方今大臣,皆老耄守旧,不通外国之故,皇上欲倚以变法,犹缘木求鱼了。” 过了好长一会儿,皇帝点点头,说:“汝下去歇歇……汝尚有言,可具折条陈来。”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康有为所言“变事”具体指什么,并分析“变事”与“变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光绪皇帝决心改革的原因
|
17. 难度:困难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越南战争从美国一方看来具备有限战争的色彩,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因冷战政治的制约而不能在越南为所欲为。反过来,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却因冷战获得巨大的境外支持,从而得以长期立于不败之地。……越南战争中美国在军事资源、力量和技术上占有全面的优势……从技术形态上看,就越南方面而言,有低技术武器的大量使用;就美国方面而言,美国几乎把越南当作新武器的试验场,新一代轰炸机、导弹、火炮步兵武器及战斗辅助设备等都纷纷在越南战场亮相。 材料二 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越南战争中拥有巨大的军事优势,但始终无法将这种优势转化为胜势,最后不得不黯然采取脱身政策。……美国把越南民族解放斗争片面视为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而企图加以扼杀,忽视了越南民族主义所蕴涵的巨大能量与坚韧斗志,原以为胜利唾手可得,结果却是久战不决。……美国在西欧盟国离心日益增强的情况下,片面在东南亚追求的霸权利益,忽视英法两个主要盟友在该地区的传统利益和现实政策,结果在越南战争中失去英 法的军事支持和政治合作。而侵越战争的非正义性,使美国政府公开宣战和进行战争动员的底气不足,它没有也不能向美国民众充分说明为什么要在越南从事战争。 ——以上材料均摘自邓红洲、李玉兰《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特点及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越南战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使美国“最后不得不黯然采取脱身政策”的因素。
|
18.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编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1)相据材料,归纳雍正帝的经济思想。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有此经济思想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