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商汤伐夏时说“有夏多罪天命殛之”盘庚迁都时对众人说“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周武王伐纣时也曾说“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下列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是    

A.统治者以占卜方式决定国家大事

B.神权长期被政权所控制

C.统治者借神权抬高自己权威

D.统治者借武力强化统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 周天子与诸侯政治权利平等

B. 盟约是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的根本纽带

C. 周初政体易于导致分裂割据

D. 周初政治状态的基础是分散的小农经济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D.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颜氏家训》载南北朝时梁朝的士大夫“出则车舆入则扶侍……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嬴气弱不耐寒暑”在仓猝变乱中坐以待毙。该记载可用于说明南北朝时期    

A.叛乱寥寥无几  B.气候反常恶劣

C.人民体质赢弱  D.选官存在弊端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

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明代朱元璋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郡县使之家喻户晓”。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肃正纲纪重典治国  B.约法省禁宽严相济

C.明礼导民明刑弼教  D.法贵简当通俗易懂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古代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相公”。顾炎武《日知录》记载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相为官公为爵。显赫的权力与高贵的地位同时彰显。这从政治角度反映了    

A.中国古代相权的至高无上

B.中国古代对封官晋爵理想生活的向往

C.中国古代受贵族政治影响深远

D.中国古代对权力的崇拜和迷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

②参观英国人在重庆开设的工厂

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自由贸易

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A.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英《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外国轮船未能在条约签订后立即进入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B.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C.太平天国战事影响 

D.清政府设法拖延相关条款落实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作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评价着眼于:(    

A.民族意识是否坚定  B.阶级立场是否先进

C.是否提倡男女平权  D.是否弘扬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梁启超评说《临时约法》“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他在此评论的是    

A.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矛盾

B.约法之弊与政治乱的关系

C.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

D.议员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中学考试有这样一道文字题试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共同纲领》。在阅卷中假如你是历史老师应该给满分的答案是    

A.制定机构不同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和全国人大制定

B.性质不同分别为资本主义性质宪法和社会主义性质宪法

C.从时间上看都颁布于新政权建立之后

D.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图是对近代文献使用“革命”、“维新含改革、改良”的次数统计。对该图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两词使用次数开始增加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密切相关

B.190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说明革命力量超过改良势力

C.1926年的两词使用情况受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影响

D.两词使用次数能够体现改革与革命势力的消长趋势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周策纵在《五四运动史》中说“‘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下列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的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作者认为五四运动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③民族意识觉醒下的斗争④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

A.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先后经历了“英国、日本式道路——美国式道路——俄国式道路——中国式道路”。以下解读中错误的是    

A.英国、日本式道路由晚清政府主导

B.美国式道路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C.俄国式道路出现在大革命失败以后

D.中国式道路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该纲要说明    

A.日本强化中日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日本要有步骤地在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写进宪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新中国制定某部宪法时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总结同‘四人帮’斗争的经验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成果。”这部宪法是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有位老人这样描述他们当时的结婚证除了双方姓名、年龄外正中央是毛主席像下面写有“大海航行靠舵手”几个大字。内页印着“最高指示”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我国有6亿人口这一点出发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这体现出    

A.阶级斗争决定国家政治生活

B.个人崇拜是十年动乱的主题

C.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D.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58年8月解放军开始炮击金门。中共中央军委和国防部警告美国军舰不得为增援金门的台湾当局军舰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接着又实行“逢双日不打金门”的政策以保证岛上军民的供应但仍以无美军护航为前提。实施这一策略是为了    

A.打围结合进而攻取金门

B.打破美国对台湾海峡的封锁

C.以打促和推动两岸对话

D.维护“一个中国”基本原则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从1950年开始苏联给中国大概40亿美元的信贷包括291个工业项目……俄国提供了中国所有的喷气式飞机大多数军事设施即使现在中国购买的几乎所有的航空燃油都是从苏联通过铁路运来的。”这主要由于新中国当时    

A.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原有外交关系

B.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C.奉行结盟苏联的“一边倒”战略 

D.重返联合国提高了自身国际地位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下列选项符合新中国外交第三个特征的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列日程是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促使美国人对中国人印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科技领先民主制度日益完善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国力增强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右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一”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英法美  B.英美苏  C.中苏美  D.美中苏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材料督察院十三道御史分道出京巡查地方官吏称为巡按御史。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派监察御史巡按州县此为御史巡按之始。“御史巡按岁一更代正以防上下稔情之故。”巡按御史身仅七品之官监察对象却是地方上布政使、按察使等二、三品大员。巡按时地方府州县官吏兼有考察、荐举、纠劾之权职能较前代更全面。巡按出巡“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巡按御史虽为督察院属官但“凡差御史出巡并追问、审理等事督察院具事目请旨点差回京之日不需经由本院径赴御前复命。”从它诞生之日起巡按的实际地位就不断上升直至超越三司。巡按以贱履贵常有压制地方、作威作福之事甚至随意凌辱、责打地方守令。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御史巡按制度的主要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御史巡按制度的影响。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通电》部分内容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何梅协定继之于后。凡属国人无不痛心。近来国际形势剧变相互勾结以我国家民族为牺牲。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此时艰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齐心抗战乃前方之守土战士浴血杀敌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自上海爱国冤狱爆发世界震惊举国痛愤。爱国获罪令人发指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陈辞累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作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促其反……

围绕西安事变出现了极其复杂的政治局面。日本等国的势力、英美等国势力、国民党亲英美派、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表态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请你指出其中一种势力或其他势力的态度并进行合理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实行民主政治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三条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据材料一,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世界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并概述1982宪法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