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黑龙江双鸭山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检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左传》中谈到九鼎的铸造:夏朝初年,夏王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共主,九州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这表明(  )

A.九鼎象征王权高度集中             B.夏王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C.夏朝王权威渐趋强化               D.夏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通典·职官》载: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汉成帝此举意在

A. 提升御史地位    B. 提高行政效率    C. 抑制丞相职权    D. 完善监督体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宋朝欧阳修在《归田录》中写道:“往时有钱昆少卿者,家世余杭人也。杭人嗜蟹,昆尝求补外郡,人问其所欲何州,昆曰:“但得有螃蟹无通判处则可矣。”这反映出宋代(  )

A.皇帝权力的过度膨胀           B.通判拥有很大的权力

C.人们追求安逸的生活           D.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

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史学家邓嗣禹说:“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未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这说明科举制(  )

A.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            D.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以上变化表明(  )

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            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            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清朝雍正时期实行“耗羡归公”。“耗羡”是指征收赋税、交纳钱粮时,对合理损耗的补贴。雍正帝规定“每两加耗五分”,作为政府的正常税收,统一征收,从中提取“养廉银”,发给官吏作为生活补贴和办公费用,而且其数量大大超过正俸。雍正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以惩贪为名增加官吏俸禄             B.以耗羡归公增加政府收入

C.通过规范税制以澄清吏治             D.征收养廉银代替正常税收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  )

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

C.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             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

A.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任何雅典公民如果认为某项新的法律提案与现行法律存在形式或内容上的冲突,都可以向陪审法庭提出诉讼。如果提案人连续三次提出的立法建议都被陪审法庭判为违法,他将被剥夺公民权,并且不允许再提出立法建议。这主要表明古代雅典(  )

A.直接民主具有明显局限            B.陪审法庭拥有立法权力

C.民主政治具有法律保障            D.立法程序严密而且繁琐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是18世纪的“双元革命”。“双元革命”最大的综合效果是(  )

A.启动了为现代社会勾画蓝图的思想运动

B.完成了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革

C.推动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D.承认和尊重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         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

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         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多数虽然经常流露出暴君的嗜好和脾气,但还没有施行暴政的最完备手段。……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这反映出美国(  )

A.名为民主共和,实为专制暴政          B.实行代议制,防止多数人的暴政

C.实行联邦制,各州保持一定独立性      D.采取三权分立,防止总统专制独裁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是由于(  )

A.1875年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B.1875年宪法保障了人权

C.国际工人运动暂时处于低潮            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以下为1794年法国大革命中的场景:在大街上被公民们包围的革命领导人罗伯斯庇尔看着人们因激情而泛红的脸说:“你们要遵守法律!”“法律是什么?”人们问。罗回答:“法律就是公民的意志。”公民们继续嚷嚷:“我们就是公民,我们不要什么法律,我们的这种意志就是法律。”这突出反映了(  )

A.民主权利滥用损害了民主制度            B.法律的确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C.革命领导层力图限制革命发展            D.主权在民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  )

A.致力维护国家主权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都发生很大变化,我们乐于接受外来事物和新观念。可鸦片战争时期的国人对外并非如此,试从心理接受角度判断人们对中英《南京条约》的以下条款最痛心的是(  )

A. 开放五口通商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赔款2100万银元    D. 中英协定关税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担任美国驻华代理公使的何天爵曾指出:“要追根寻源,就必须回到六十年以前中国人和外国人开始有外交接触或联系的时候。要懂得它的势头和力量,必须探索当时发起时席卷全国的排外情绪,研究它是由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所孕育,被上千次互相误解与不平的真实原因所加重。”此处分析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北伐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B.武昌起义的爆发

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            D.南昌起义的成功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  )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39年12月,英国的民间团体“中国运动委员会”开办了一个专门出售中国珠宝、丝织品、扇子、瓷器以及儿童玩具的市场。这一活动也得到《泰晤士报》很大的帮助。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手工业制品享誉英国                B.欧战爆发英国急需中国物资

C.英国各界掀起援华抗日热潮                D.中国抗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表是《近代青岛大事记》(部分)下列对该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191411

日本占领青岛

192212

中国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

19381

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459

国民党政府接管青岛

A.一战期间日本从中国手中夺取了青岛

B.北洋政府通过华盛顿会议收回了青岛

C.青岛的命运折射出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

D.国际力量的支持是中国两次收回青岛的重要因素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1949年,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  )

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②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③联合国成立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图是创作于1957年的时政漫画《祝君晚安》。画面上,三位“病人”躺在病床上,他们盖的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床头的小牌上写着“美国导弹基地”,他们的头上高悬着写有“US”字样的美国巨型导弹。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成立北大西洋集团对苏联进行核威慑

B.北约集团内部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有所不满

C.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欧洲冷战对峙加剧

D.美国大力发展核力量以扶植和控制西欧盟友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如果说美国单枪匹马就能决定共产主义的命运,并能很快让苏联政权垮台,未免夸大其词。但是,美国的确能够对苏联的政策施加极大的压力,迫使克里姆林宫的行为比近年来的所作所为更加温和与克制,从而最终导致苏联政权逐渐软化,或者垮台。”根据材料中提出的观点,美国政府应该(  )

A.与苏联结成同盟              B.对苏联推行遏制战略

C.与苏联搞“缓和”            D.对苏联实行绥靖政策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周恩来的发言在措辞和内容上都是标准的中共式的宣传,但与会各国都相信周的蛊惑宣传,使我比以前更清楚地感觉到了这么一种可能,即美国对印度支那的任何公开干涉,都将导致中国对亚洲事务的公开干涉,真使人头痛!”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美国官员在新中国刚成立时对中国的评价

B.美国官员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评价

C.美国官员对日内瓦会议上中国表现的评价

D.美国官员对万隆会议上中国表现的评价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摘编自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   《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公元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Gaius)、保罗(Pau1us),乌尔比安(U1pianus)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F1orentinus)和马其安(Marcienus)的同名著作。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法学阶梯》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又发生了变化。

——摘编自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前两部法律命运不同的原因。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御史为君主耳目之臣,职司风宪……明朝的监察御史只有七品,但可以弹劾宰相、六部,可以超摧(越级提升之意)为“按察使”(三品),故彼等多乐行其职权,不避权贵。虽常有被贬抑、下狱、赐死之事,而其地位仍然甚高,其清严威重为他官所不及……明代监察御史可以个别行使弹劾权与单独提出弹劾案,不以都察院的名义为之,也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弹劾案。

——郑钦仁《中国古代制度略论》

材料二  (古代雅典)政府官员上任前,必须接受资格审查。一般官员由公众法庭审查,执行官除由法庭审查外,还要接受议事会的审查。官员任职期满,由公民大会进行“政绩审查”,发现有危害国家、受贿和其他违法行为者,都要受到惩罚。卸任官员必须接受帐目审查,公众法庭查出有贪污者,即勒令其偿还10倍于所侵吞的金额。此外,凡议事会或公民大会决议与宪法抵触者,任何公民有权向议事会主席团提出申诉,主席团若认为申诉合理,原法案动议者将负其咎。

——许良英 王来棣《民主的历史》

材料三   在美国,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原生力量,它决定着公众讨论的议事日程一头牵着政府,一头牵着国民敏感之极的神经,一旦白宫的某些政策发生偏误或总统等政要滥用行政职权,立即就会招致一场新闻舆论带来的暴风雨。更为重要的是,新闻媒体具有动员民众的实际能力,它对行政官员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

——彭正波《美国的行政监督机制》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监察御史的特点。并指出明代设立监察御史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古代雅典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设置这一制度的目的。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闻媒体被封为“政府第四部门”的原因。

(4)依据上述材料,比较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在行政监督主体上的不同之处。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旗的出现和演变是近代中国社会巨变的缩影,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请从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角度。提出一条结论或观点,运用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