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之间举行盟誓时记载誓词的文书。其誓词为:一定要“忠心事主”,决不“与贼为徒”,否则夷灭氏族,绝子绝孙。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宗法制度的严酷苛刻 B.分封制遭到了破坏 C.卿大夫对诸侯的忠诚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
2. 难度:中等 | |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 ) A.王位世袭制度 B.皇帝制度 C.“推恩令”制度 D.郡县制度
|
3. 难度:简单 | |
关于《三字经》(如右图)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代学者倾向的观点意见是“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它的出现和流行说明( )
A.儒学的政治地位已日益巩固 B.理学的世俗化趋势日渐增强 C.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 D.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
4. 难度:中等 | |
学者李国祁等曾对清朝五万余名地方官的任期做了量化分析,发现50%的地方官任期只有一年左右,75%~80%的任期在三年以下,这表明( ) A.清朝吏治腐败,官员更替频繁 B.中央王权对官僚控制相当有效 C.中央已对地方失去了有效控制 D.皇权的强化使地方失去积极性
|
5. 难度:中等 | |
“(它)含情循礼,‘离方遁圆,处乎季孟之间’,‘会通于意态之际’,……意趣在将发未发,君子有情,至真即为止乎与心。”在此苏轼形容的书体是( )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
|
6. 难度:简单 | ||||||||||
1840—1866年满汉官员比例变化为:
对此表解读最准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加剧了清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B.晚清统治危机激化了满汉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了清朝权力结构变化 D.鸦片战争促进了满汉民族融合
|
7.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该主张意在 A. 说明国际社会中强权政治盛行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
8. 难度:中等 | |
1913年的一篇新闻短评《袁总统之徒弟》中写道:“一日记者之车夫与一车夫相哄,站岗巡警过而叱两车夫曰:得了得了,知道吗,现在是共和时代,大家对付着罢了。”由此可知,作者真实的看法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众生活坚持共和原则 C.政府消极对待共和政治 D.共和制为当时唯一选择
|
9. 难度:中等 | |
五四游行总指挥傅斯年在运动后不久说:“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因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该观点( ) A.认为五四运动是民众的自发行动 B.说明五四运动起到了社会动员作用 C.着重强调了五四运动的直接作用 D.揭示出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
10. 难度:简单 | |
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右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 )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C.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向 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
|
11. 难度:中等 | |
“好花终须绿叶扶”“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些说法最能说明新中国哪一项制度实行的必要性(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
12. 难度:中等 | |
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 ) 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 B.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基本一致 C.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D.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
|
13. 难度:困难 | |
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提出“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并指出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可以“运用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推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B.改变分配方式 C.增强企业活力 D.强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14. 难度:中等 | |
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之后,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宴请海基会会长辜振甫,并亲自设计菜名:情同手足、龙族一脉、琵琶琴瑟、前程似锦等,这不能反映( ) A.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两岸“三通”的实现 C.求同存异,互利共赢 D.两岸血肉相连
|
15. 难度:中等 | |
演说曾经是雅典人最引以为荣的一项技能。但是,公元前5世纪末期以后,演说家们在演说开始前,往往都要先表白自己不会演说,反过来说对手很会演说。这是因为古雅典( ) A.公民的民主自觉性增强 B.民主制度日益走向没落 C.公民参政范围有所扩大 D.演说家们大都谦虚谨慎
|
16. 难度:简单 | |
陈衡哲在《西洋史》中指出:罗马是一个重实行的民族,他们的想象力虽远不如希腊人丰富,但他们的头脑冷静镇定,最富于普通知识。最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罗马是西方宗教的源泉 B.罗马人建立了法制政治 C.罗马人的建筑、雕刻艺术成熟 D.罗马对希腊的继承和发展
|
17. 难度:中等 | |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 ) 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 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 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
18. 难度:简单 | |
爱因斯坦羡慕一位融合实验者与理论家为一体的科学家生活在“幸福的科学童年”时期,这位科学家曾宣称“现在我要演示世界体系的框架”。这位科学家 A.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B.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C.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D.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19. 难度:中等 | |
近代某一场政治运动得到了社会上王公贵族、平民、商人、店员、农民、地主、工厂主、工人、教师、学生、同性恋和残障人士等各种人的积极参与,这场政治运动,性质最有可能属于( ) A.人文主义 B.社会主义 C.民族主义 D.自由主义
|
20. 难度:简单 | |
有人曾公开表示:“凡不遵王法而自创邦国者,叛逆所为,岂敢冒此不韪名哉?奈(何)王加征(税),又非法苦(毒)我,始设新政,自守疆域,非得已也。”该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美国“国父”华盛顿 B.“天父”洪秀全 C.“铁血宰相”俾斯麦 D.英国首相沃波尔
|
21. 难度:困难 | |
有人评价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说它是俄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短短8天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评价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 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发布 C.十月革命 D.苏共二十大
|
22. 难度:简单 | |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这种思考和讨论主要是基于( ) A.对凯恩斯主义的怀疑 B.苏联实力壮大的威胁 C.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
|
23. 难度:压轴 | |
清代画家石涛有诗:“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 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 C.现实主义 D.印象主义
|
24.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由冯精志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关于政治、军事、外交和国际关系的专著的目录(节选),它涉及的核心问题是( ) 第一节雅尔塔:从一张便条到一篇演说 第二章阵营:从马歇尔计划到莫洛托夫计划 第三章德国:从“空中桥梁”到中欧对峙 第四章中国:从重庆谈判到“一边倒” 第五章从笔直的“三八线”到弯曲的“三八线” …… A.战后西欧经济一体化趋势 B.德国在美苏关系中的角色变化 C.中国、朝鲜的荣辱与共 D.两极“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
25. 难度:困难 | |
2015年12月《人民日报》著文指出,新一波全球化“浪潮”正扑面而来,这次,规则之争成为焦点,区域互动或许才刚上路。“规则之争成为焦点”主要体现出 A. 全球化规则的制定有利于国际经济发展 B. 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 C.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失去主导地位 D. 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方百里而可以为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孟子·梁惠王》 “夫仁政必自经界(即田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什么是宪政?宪政是指以国家根本大法为依据,以界定与控制政府与公民权力为手段,以保证公民人权为目的的政治模式。全球宪政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先有宪政的实践,后形成成文的宪法。但就目前世界各国来看,有的国家是实行了宪政,但没有(成文)宪法,例如英国在1215年国王约翰被迫签署的《自由大宪章》中,就规定了贵族和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限制国王征税权力,保障民众的自由权和产权等,1628年之后,英国又制定了《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权利法案》以及《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宪法性文件,形成了英国独特的不成文宪法体系。所以有人说英国是实现了宪政但是没有宪法。而有的国家具有宪法,也实行宪政。例如法国、美国等等。 ——摘自李学俊《齐国革命与中国的宪政》 材料三1945年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黄炎培先生访问延安,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即:历史上许多王朝,农民领袖,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努力。团结奋斗时,节节胜利,兴旺发达。而一旦胜利,争权夺利,昏庸无道,急转直下,土崩瓦解。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律。并向毛泽东提出希望现在中共能够找到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听了以后,非常明确的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自《黄炎培和他的“历史周期律”》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孟子认为统治者应当怎样实行“仁政”?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宪政有何突出特点?与儒家仁政思想相比有何共同点和本质区别?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现代宪政政治,解决历史兴亡的周期律问题的。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宪法规定: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设置的下属法院。但司法部门既无军权,又无财权,也无人事权,它既不能支配社会力量与财富,又不能采取任何主动行动,因而可以正确地断言,司法部门既无强制,又无意志,而仅有判断,并且在实施其判断时,亦需借助于行政部门的支持。美国立宪先贤汉弥尔顿因此曾评论说:“司法部门是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一个”。最高法院建立的最初50年内,人们根本就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机构,在开始建立的头几年,甚至根本就没有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直至1803年,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裁决,正式使“司法审查”原则得到确立和贯彻,1819年又通过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的裁决,确立了州不应干涉联邦政府行使职权的原则,美国最高法院才改变了建立初期那种无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内战后,许多宪法和法律并无明文规定的事情需要由最高法院的裁决来解决,于是最高法院的地位更加突出,司法权力进一步扩张。1937年以后,尤其是二战以后,最高法院在保护美国公民自由权利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增强,它在解决种族隔离、民权争议、立法席位的重新分配、总统与国会的冲突和许多社会政治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在保障宪法统一实施,维护法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本身都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如:1905年“洛克纳案”。最高法院宣布纽约州关于把面包房工作工时限制为每天不超过十小时的法律为无效。同时还把一批规定工人工资标准、禁止童工、保护女工的法律宣布为无效。理由是违反了“契约自由”原则。 20世纪30年代,宣布“罗斯福新政”违宪事件。最高法院对罗斯福提出许多“新政”法案,持较为保守的态度,反对“新政”立法。造成行政与司法关系紧张。 二战后,选区划分案。1946年科尔格罗夫诉格林案,最高法院认为划分选区界线的方法问题属于政治问题,不予干涉。1962年的贝克诉卡尔案,最高法院推翻上述判决,宣称选区划分问题,关系到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法院有权审理,进行司法审查。同样的选区划分问题,开始是政治性问题,后又成为司法性问题。 ——摘编自王雅俊《论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府是如何维护“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司法部门”的独立性的?美国最高法院作用和影响不断增强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存在哪些局限性?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美国司法制度的发展对我国有何借鉴和启示?
|
28.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中两张毕业证照都是宣统三年(1901年)的,左面的是“山东省登州府黄县中区公立两等小学堂”的,右面的是“吉林法政学堂”的,其中吉林法政学堂毕业证上的信息中,包括了毕业生的身世并上溯到了曾祖一辈,也包括了毕业考试学科:人伦道德、刑法、历史、地理、日文、西洋文等。最终成绩是毕业考试、平时测试以及考勤等各方面的综合结果。 ——搞编自许善斌著《百年证照:旧纸片上的中国生活图景》 文凭变迁折射出了中国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多种趋势。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