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B.大、小宗的身份是一成不变的 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D.等级森严,大宗对小宗有统辖权
|
2.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时期划全国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当时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 A.征收地方赋税 B.管理地方行政 C.掌管地方军事 D.监察地方政治
|
3. 难度:简单 | |
下列各项措施中是西汉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相同点的是( ) A.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B.削弱或分散地方权力 C.设刺史监督地方 D.地方财赋大多运往京师
|
4. 难度:简单 | |
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制是( )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
5. 难度:中等 | |
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内阁制 D.军机处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下图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战使清王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B.海战发生于黄海 C.“致远”舰的管带是民族英雄邓世昌 D.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次海战
|
7.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中国国民党黄埔军校建校十周年(1934年6月16日)的文物——紫铜墨盒,盒面上书有“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何以对民族,何以对国家”的铭文。对此文物产生背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C.国民党抗战政策彻底转变 D.中日之间民族矛盾逐步上升
|
8.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的抗战( ) A.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B.反映了全面抗战路线 C.促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D.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
|
9. 难度:简单 | |
“武昌起义以后,一个月之内……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并且没有一个地方发生激烈的战争。满清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们这个古老的帝国,忽然变为民国了。”(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一材料( ) A.否定了武昌起义的重要作用 B.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灭亡的内在原因 D.描述了全国所有省份独立的概况
|
10. 难度:简单 | |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 A.太平天国北伐和西征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11. 难度:简单 |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国民革命的兴起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抗日战争的胜利
|
12. 难度:简单 | |
1982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 A.我国已经做到“有法可依” B.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C.我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D.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
13. 难度:简单 | |
如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的一套有关两岸关系的纪念封上的图案。其寓意是( ) A.和平统一反“台独” B.海峡两岸盼通邮 C.“九二共识”促统一 D.“一国两制”指方向
|
14. 难度:简单 | |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下,中国政府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出于内政方面考量的因素是( ) A.割断同旧的屈辱外交关系的联系,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 B.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巩固民族独立和主权 C.打破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 D.坚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
15. 难度:中等 | |
据美国解禁的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有合作又存在矛盾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
16. 难度:简单 | |
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加强了与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 A.俄罗斯与中亚 B.日本与东北亚 C.新加坡与东盟 D.印度与东南亚
|
17. 难度:简单 | |
伯里克利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能够作为反驳证据的是( )
|
18. 难度:简单 | |
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最可能是( )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德意志帝国的统一
|
19. 难度:简单 | |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持续动荡……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作者意在( ) A.否定法国大革命的作用 B.强调兴民权的重要性 C.强调政治协商的重要性 D.反对大规模的社会变革
|
20. 难度:简单 | |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
21. 难度:中等 | |
巴黎公社在客观上体现了《共产党宣言》中的( ) A.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 B.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统治的理论 C.资本主义是一种腐朽的社会形态的理论 D.建立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理论
|
2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 A.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B.残酷威严的沙皇再也不能胡作非为 C.首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怪现象 D.许多大城市逐渐被布尔什维克党控制
|
23. 难度:中等 | |
俄国十月革命在人类历史上的主要影响是(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开辟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新道路 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D.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
|
24. 难度:中等 | |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提高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越南战争
|
25.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从文明史的角度看,未来将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假如你赞成该观点,那么你认为决定未来这种“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的因素应该是( ) A.明智的外交政策 B.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 C.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D.区域性政治经济的集团化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 ——吴邦国《在中希经贸合作论坛上的演讲》 材料二 雅典的陪审法庭创建于梭伦改革时期,最初附属于公民大会。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由于陪审员人数众多,就预防了法官受贿的危险性……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 唐朝中央政府的一大特色为“三省分工”。尚书省总揽六部,执行经常业务;中书省可视为设计厅,主持重要的敕诏起草,及有关于制度的更革;门下省则可以视作一种复核机关,其官员审查各种公文,更正错误,有时提议政务上的调查。……只是机警的读者不难一眼看出,这体系与时下西洋所谓“互相制衡”(checks and balances)截然不同。李唐政府体制之内,没有任何构成的因素代表选区(constituency)的利益;因此一种独立的司法机关不可能在这样的根基上出现。不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雅典审判机构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雅典民主制的其他核心机构。 (3)结合材料三说明为什么“不论唐太宗李世民如何的开明,他的政府无可避免为一种专制体制”?你认为应如何看待雅典的民主政治和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
27. 难度:简单 | |
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政治活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革命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面踢下来,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对于深受专制制度统治的人民,曾经是多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 ——《新华月报》1961年第11期 材料二资本主义之为一世界系统已过了时。它已不能实践其主要的使命:增加人的能力与人的财富。人类不能停止于已达到的水平。只有生产力强有力的增加和健全的、计划的即社会主义的组织生产和分配,才能保障人类——全人类——体面的生活标准,同时赋予他们驾驭自己的经济活动的宝贵自由。 ——托洛茨基:1932年11月27日对 哥本哈根社会民主党学生之演讲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是指什么?结合史实说明该事件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资本主义之为一世界系统已过了时”的标志是什么?并分析得出该观点的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与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革命”有何本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