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贵州铜仁一中高二下期末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该规定表明(    

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B.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

C.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

D.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国名

对象

地理位置

国名

对象

地理位置

王室子弟

今山西

功臣

今山东北部

王室子弟

今河南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王室子弟

今山东南部

王室子弟

北京-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①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②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③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④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今(西汉),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该时期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    

A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

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自唐初至武后时期,主要派遣御史监军。玄宗开始,改派宦官监军,一方面派宦官担任出征军队的都监,一方面在各藩镇设置监军使,以监护将帅,控制军队。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B.军事指挥系统的紊乱

C.中央权势集团的消长                   D.地方割据势力的削弱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北宋建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藩镇割据,其中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北宋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文官取代武将为地方长官

B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C削减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D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是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制度有利于    

A.强化社会控制                         B.缓和土地兼并

C.遏制社会贫富分化                     D.发展商品经济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置提刑按察使司,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据此可知,明朝设置该职务    

A.加强了地方权力                       B.实现了司法独立

C.有利于整顿吏治                       D.实现了权力制衡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清朝时期,皇帝下达的文书有制、诏、诰、敕、谕等;臣工上奏的文书有题本、奏本、奏折、表文、笺文等;各衙门间则用咨呈、咨文、札文、呈文等。这些规定(     )

A.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B.划分了严格的尊卑等级秩序

C.说明清朝开创了古代文书制度   

D.确保清朝政会畅通、高效行政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学者杨阳说:“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就像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绕不开现代化一样。但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素,显然不大可能。”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制中有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只是需要去寻找

B.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研究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

C.封建制、大一统、郡县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D.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封建的历史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农业起源早,历史悠久,期间先民不断创新和发展农具。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修建。在古代中国有一个水利工程:“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六江灌溉川西南数十州县稻田,自禹治水之后,因其旧迹而疏广之” 。该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坎儿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唐代之前,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目的在于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C.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D.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表是北宋赋税结构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四项分析合理的是(     )

年代

农业税

非农业税

997年

2408.1

1567.7

1021年

2641.2

3874.0

1077年

2021.3

5117.2

A.商业环境相对宽松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B.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消除了财政危机

D.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公元1368年,明太祖对担任开封府知府的宋免说:“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以求实效”。这反映了朱元璋    

A.开始以农耕为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

B.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明朝统治

C.压制东南沿海出现的成熟商品经济生产模式

D.仍坚持实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群贾而好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贾儒结合”实质是(     ) 

A.旧式商贾与权贵的钱权结合

B.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C.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D.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学者方行在《清代农民经济扩大再生产的形式》指出:“往时江南无尺寸隙地,民力田,佃十五亩者称上农,家饶裕矣,次仅五六亩,次三四亩,佐以杂作,非凶岁亦可无饥,何者?男耕于外,妇人蚕织于内,五口之家,人人自食其力,不仰给于一人也。”材料反映了江南农村    

A.家庭手工业的收益高于农业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显著提高

C.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未改变

D.土地利用率高但兼并严重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

D.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明清时,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边际之地”的增加(     )

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反映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

C.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D.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习近平在2013年3月回答关于中国领导人的工作状况的提问时说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儒家的“为政以德”思想

B.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

D.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人物形象的塑造受到时代的影响。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于(     )

A.汉朝和明清时期                          B.汉朝和隋唐时期

C.隋唐和明清时期                          D.隋唐和晚清时期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在学习“百家争鸣”一课后,某班几个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不恰当的是(     )

A.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

B.英语老师穿着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

C.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

D.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风范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在清人赵翼所写的《廿二史札记》中,作者提到“元末殉难者多进士”的现象。书中描写到: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A.少数民族政权元朝灭亡的原因

B.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C.理学对读书人的影响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下列选项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反对战争,主张顺应和尊重自然,希望统治阶级无所无为

B

《宋书·天文志》载:“晋康帝建元二年闰月乙酉,

太白犯南斗,九月康帝崩,太子立,大赦。”

反映了“君权神授”思想

C

明朝王艮1483一1540)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

与李贽的某些思想相同

D

“民主君客”论、“天下之法”论、“工商皆本”论和“公其非是于学校”

说明黄宗羲从反清民主主义升华到反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中国古代文学史著作的目录,三个“□”处缺失的文字按顺序应该是(     )

满厚重      ②豪放与婉约并重      ③以形写神      ④极摹人情世态

A.①③②            B. ②①④               C. ①②④           D. ④①③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诸多特征,这些特征又都具有浓厚深刻的宗法色彩。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 指出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制度。结合唐朝中央决策的过程,理解著名学者钱穆的观点:“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自一开始就禁用金银,并很快建立了宝钞(即纸币)货币制度,然而民间却存在一种白银逐渐发展应用的势头。洪武八年(1375年)是宝钞开始推行的时间,在此后的十几年间,是民间使用宝钞相对比较顺畅的时期。民间交易使用白银的趋向在建文时期(1398-1402年)表现明显。集中建文时期的契约22件,其中11件是以白银支付的,占有50%。永乐帝(1402-1424年在位)一即位就颁令禁止金银交易,22年间民间使用宝钞交易活动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实物,在收集的契约中,银的使用只有一例。景泰与天顺年间(1449-1464年),民间以白银交易为主体,以白银论价并成交的交易,分别占有契约总数的90%和近94%,只残留了极个别的实物交易。至成化年间(1464-1487年),收集的90件契约中,无一例外地使用白银进行交易。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由于世界白银价格大幅度跌落,明末崇祯年间(1627-1644年)发生了金银比价与欧洲拉平的现象,达到了1:13。社会出现了通货危机,银贱物贵,既缺少白银,米谷等实物也相当匮乏,市场一片萧条。于是,社会震荡加剧.内忧外患迭起,明朝在中外互动作用下灭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时期货币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材料二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