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下第一模块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诗经•国风》收录了周南、召南、卫、郑、齐、魏、唐、秦、陈、曹等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由此可知,周朝控制的主要区域位于

A.黄河中下游        B.长江中游      C. 巴蜀地区         D.关中地区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A.等级尊卑制度的强化                            B.贵族社会向富人社会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转变                            D.血缘组织向地域国家转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三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老子 孔子 韩非子                              B.墨子 孔子 老子

C.孔子 韩非子  墨子                              D.孔子 韩非子  老子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秦律•厩苑律》规定:借用官府的铁制农具,因原器破旧而损坏。农民以文书上报官府即可,官府回收原农具而不令赔偿。这一规定主要说明了

A.秦国力雄厚疆域辽阔                  B.秦律规定覆盖面广

C.秦政府鼓励发展农业                   D.秦铁农具储备充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重农抑商”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儒道佛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逐渐上升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面是从汉到宋的地域人口比例变化情况表。据此可知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

75.5%

22.9%

1.6%

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50年)

61.4%

35.8%

2.8%

北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

34.8%

58.4%

6.8%

 

 

 

 

 

 

A.政治中心变动推动经济重心南移          B.黄河流域水患致人口流失

C.海上对外贸易超过陆上对外贸易          D.社会稳定有利于人口增长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出(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压轴

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 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与结论之间理解正确的是

 

材料

结论

A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任御史时,认为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不合适,反复进谏,宋仁宗最终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

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C

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朱熹之“理”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宋朝时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文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皇帝“身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这一结论相关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B.汉朝的中外朝制度

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B. 人文精神的普及

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                            D.近代教育的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历史证明,维新派的“兴民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无不受到      思想的影响。即使在当代中国,      的思想对天下观与法治观、社会公仆观、权力制约观等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文中      的内容应该是

A.王阳明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明代后期,意大利人利玛窦从岭南北上京师时看到客商往来情形:“旅客骑马或乘轿越岭,商货用驮兽或挑夫运送,他们好像是不计其数,队伍每天不绝于途,黄金就这样被送来了。”这表明当时(  )

A.岭南货币经济发达               B.商税成为政府财政倚重

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D.岭南地区商帮普遍兴起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D.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720~1820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整个欧洲地区。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明清盛世的综合国力较历代王朝明显提高,在世界范围内仍大体保持领先地位。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专制统治的强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并受益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

C.农耕经济促成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D.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发展速度仍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曰三教祖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

A.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

B.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比较混乱

C.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D.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城市的居民,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古希腊的“文明”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特点是

A.小国寡民            B.城邦政治

C.直接民主           D.轮番执政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约40万

约4.2万

6000

501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渎神和蛊惑青年

 

 

 

 

 

 

 

A.民主范围狭窄      B.参政方式原始

C.国家权力滥用       D.雅典社会衰落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有埃菲比亚军训制度,参加军训的雅典青年,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利受到一定限制。他们的誓词中有:“我将永远服从那些合理地进行统治的官员,服从现行法律和将在未来被制定出来的合理法规。”这一制度的存在说明古代雅典(   

A. 民主政治的范围狭窄                   B.对外扩张战争比较频繁

C.国家利益高于个人自由                 D.违背民主政治原则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公元539年颁布的《查士丁尼新律》明确规定:在刑事诉讼中,控方证人必须亲自出庭,在在事实审理者面前作证;在控方证人作证时,被告人应当有机会在场。不仅如此,该法还明确规定,’除非被告人在场,否则,证人即使在司法官员面前作证,其证言也是无效的。该规定

①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的本质精神 ②保证案件审判程序的公正合理

③从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基本权利 ④一定程度上遏制滥用权力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确保法律程序实施的严密性                      B.保护私有财产转让的合法性

C.以经济赔偿的方式解决方式                      D.以实用性原则解决财产纠纷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法国学者莱昂•罗斑指出:“智者派的运动,是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独立的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这样一个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李约瑟说过:“直到17世纪中叶,中国和欧洲科学理论大约处于同等水平。仅仅在那段时间后,欧洲思想才开始迅速向前发展。”李约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中国在古代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革命?

——王渝生《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李约瑟提出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

粮食亩产量

(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

(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 (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

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 048.35

5.72

 

 

94%

魏晋

南北朝

122 (北方粟、麦)

215 (南方稻谷)

1 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

328(南方稻谷)

1 450.92

6.42

3.21

3.21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祥、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唐代茶叶种植业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俱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2)材料二反映出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据此可知,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