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辽宁葫芦岛一中高二下期初摸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上述材料说明宗法制(  )

A、是规范贵族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B、确保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

C、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D、巩固了分封制确立的社会秩序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吏治最腐败,王朝面临全面崩溃之日,也就是外戚、宦官专权之时。翻开二十四史,吕氏夺权、慈禧临朝;明代刘瑾专权、清末李莲英弄权等外戚、宦官干政事件屡见不鲜。很明显这是破坏政治一体化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往往规律性的出现在古代政治之中,究其原因,根本在于(  )

A、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  B、外戚和宦官权力欲膨胀

C、皇权不断扩大        D、皇帝宠信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是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其治家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  )

A.当时人们对商品交换的一种渴求 

B.小农经济对思想观念的影响

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 

D.人们对安定生活的一种追求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城市”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名词。实际上,今天人们眼中的“城市”与古人眼中的“城市”并不完全相同。《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这表明,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

A.政治经济地位不同       B.占地范围与规模不同  

C.古今城市功能不同       D.城市的繁荣程度不同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

A.天下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

C.等级森严的秩序           D.以垄断神权巩固政权思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可以看出江南地区(  )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棉纺织业发达

C.江南地区农业种植以经济作物为主

D.商品生产区域分工明显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反映 (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山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说:“清代从1901年到1911年的最后十年与其说是处于崩溃时期,倒不如说是处于新的开创时期。”这个“新的开创时期”,主要指清政府(  )

A.通过军事改革开创新的时代            B.废科举推动教育近代化

C.倡办商业加速经济转型                D.预备立宪促进民主进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现在的学者提出一种观点:“义和团运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戊戌维新失败后的一种‘反动’。”这里的“反动”主要针对义和团(  )

A.抵抗西方列强入侵          B.大力宣扬封建迷信

C.排斥一切西方事物         D.拥护清王朝的统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张誊说:“各省决心独立,蓄根在政府三年内之反对立宪,授柄在官收商办铁路之不合法,而发机在荫昌汉口之战,恣态行杀略,凡识时务者皆能知之,既由极高之热度酿成一般之舆论,潮流万派,毕趋共和。”这反映的是(  )

A.辛亥革命,人心所向

B.君主立宪,广受反对  

C.商办铁路,不合法规

D.各省独立,国家分裂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从土地革命战争到家庭联产承包制,中产党的土地政策在大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变化着。从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耕地农有”到抗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承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对这一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共能够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适时调整土地政策

B.使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

C.两个时期土地政策的性质都是土地私有制

D.这两个阶段的土地政策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

                    ——根据《中国城市年鉴2009》整理

以下对该图表理解正确的是(      

A.新中国初期城市化水提高是因为人们向往城市生活,从而导致人口流向城市

B.城市青年上山下乡是导致是七十年代城市化水平停滞的原因之一

C.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曾现出持续增长趋势

D.2000年以后,城市人口所占比例超过了农村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一位著名的学者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个思想确立了以后,中国搞建设就有了方向,搞经济改革就有了方向。由此看出该学者认为“这个思想”(    

A.是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宣言书

B.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最终形成

C.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D.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经说过“两霸,我们总要争取一霸,不能两面作战。”周恩来也说:“这一突破使世界上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来往了……收获就在这里。”两个人讲话围绕的核心问题是(    

A.“一边倒”外交方针

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改善

D.争取加入关贸总协定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在古代雅典,因为控辩双方的言辞差别,陪审法庭会判处无辜的人有罪;也会因恻隐之心或辩护人的雄辩而把事实上的有罪之人释放。这说明(  )

A.辩词在法庭具有决定作用

B.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

C.陪审法庭的辩论忽视事实

D.公民的法律专业素养缺失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恩格斯在评论17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不管他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在意大利、法兰西还是那伐尔,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他所描写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聪明的教书先生、可爱然而古怪的妇女们的故乡,merry England(快乐的英国)总之,你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 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

A.拜伦                   B.巴尔扎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走遍了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的战略要地都建立了武装据点。这些武装据点的建立主要是为了

A. 保护商业贸易    B. 拓展殖民地

C. 传播天主教    D. 掠夺工业原料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圣母的形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  )

A.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已经深入人

B.当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C.自然人性的复苏

D.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对圣母的认识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

A.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B.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 废除君主立宪制                 D.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世纪下半叶,在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两方面,德国突飞猛进,相继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据科学史家统计,从1850年到1890年的40年间里,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而德国竟占202项。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这反映了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德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科技术的发展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  )

A.苏俄将致力于成为市场的主体

B.新经济政策只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苏共找了比新经济政策更好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D.苏联将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通过摧毁富人去赈济穷人……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其实质是(  )

A.主张国家干预要有限度             B.肯定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C.主张扩大国有资本比重              D.完全否定政府干预经济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根据美国学者发布的《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络利润》的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里,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独占其中58.5%的利润,非中国劳工占去了3.5%,苹果公司以外的从业者获利2.4%,中国大陆劳工获得1.8%,欧洲获得1.8%,日本和台湾各获得0.5%。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非主导地位

B.跨国公司掌握了产品创意和核心设计

C.发达国家主导了的经济全球化进程

D.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导致的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的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针对这种情况(  )

A.英国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 

B.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煤钢联营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美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l7~18世纪中叶)必是民族国家统一政权形成之后才能有趋于完备的国家干涉经济活动的政策。……所以作为“民族经济”的“重商主义”只能是近代初期的特点。“重商主义”的一个关键性的支柱是以贵金属为基础的货币主义。所以,“重商主义”的盛行是与美洲贵金属流入西欧联系在一起的。……“重商主义”鼓励出口大于进口的对外贸易,因此,各强国都必定要争夺市场,到海外广设交易站,进而千方百计地开拓殖民地,至l8、19世纪而分占完毕。

——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二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也有共同之处。为了资本主义“千年王国”的长治久安,两者都主张阶级调和。所不同的是,凯恩斯主义在战后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兼顾了经济的增长和工人的利益,同时培育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保护层——“中产阶级”。而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的危机中则无法维持这一局面,在阶级力量对比明显地有利于大垄断资产阶级的情况下只能牺牲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保全大垄断阶级的利益。……新自由主义的发展也受到外部条件的制约。一方面,大垄断资产阶级和右翼势力利用它们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优势,特别是利用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据的主导地位,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另一方面,它们也遭到了本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抵制和反对。

——李其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重商主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比较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异同。谈谈如何看待西方经济政策的变化。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指出材料中陈旭麓评价“中体西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任选下表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价

事件

观点

美国1787年宪法

没有真正体现天赋人权的精神,具有妥协性和虚伪性

一五计划

片面发展重工业,为后来的国民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光荣革命

很不彻底的革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国王仍掌握了行政大权,为后来英国资本主义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重大历史改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周文(即西魏宇文泰,北周建立后追尊为文帝)方欲革易时致,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苏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苏绰)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以理人之要,在于清心而已。夫所谓清心者,非不贪货财之谓,乃欲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其二,敦教化(教之以孝悌,使人慈爱;教之以仁顺,使人和睦;教之以礼义,使人敬让);其三,尽地利(诸州郡县,每至岁首,必戒敕部人,无问少长,但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勿失其所);其四,擢贤良(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理人……是故将求材艺,必先择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则去之);其五,恤狱讼(性则为善,情则为恶。善恶既分,赏罚随焉。赏罚得中,则惩止而善劝;赏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则怨叛之心生);其六,均赋税(租税之时,虽有大式,至于斟酌贫富,差次先后,皆事起于正长,而系之于守令。若斟酌得所,则政和而人悦;若检理无方,则吏奸而人怨)。

——摘编自《北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苏绰改革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绰改革的作用。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卢梭作为近代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他认为主权是论意的具体表现,主权是不能分割和转让的。人民是国家最高权力的来源,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便是国家权力的主人,而政府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因此,国家的主人不是君主而是人民,当掌权者违背公意侵害主权者的权利,或者民主的政体蜕变为专制的政体时,主权者有权采取包括革命在内的各种方式推翻政府。

——邓成明《论人民主权与公民的民主权利》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颁发了一系列法律文件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1689年,英国议会制订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被视为英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为根据,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是美国资产阶级纲领性文件,被视为最早的《人权宣言》;1787年,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一整套国家体制,被视为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发表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和特权。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卢梭的主要观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二十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4年7月28日,一战爆发。大战起因,因立场和视角不同,观点纷杂。政治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等各有解读;当时的分析与后来的研究,不   尽相同。一战导火索,清晰简单。1914年6月28日早晨,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弗兰茨·斐   迪南夫人索菲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塞尔维亚青年用左轮枪射杀。谁点燃了一战导火索?哪个因素解释力最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启示:想获得和平必须了解战争》

材料二  战争与和平,是国际政治关注的核心问题,当今的世界确实比冷战时期复杂得多,但2014年不是1914年,把现在简单地与1914年相比较,认为现在与一战前的情况相似,担心重演一战的悲剧,不符合实际。首先,现在没有一战前那样对立的两大集团;其次,现代世界也与一战前群雄争霸、缺少矛盾协调机制不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建立的国际机制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左凤荣《2014不是1914:战争不应是政治的继续》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德皇什么都不缺,为什么还要打仗?”。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战后的和平为何更为持久。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明代中期,各地书院兴起,士大夫讲学之风日行,各种新说层出不穷。万历年间,李贽在湖北麻城书院讲学时以“异端”自称。他嘲讽孔子并非圣人,认为人人都有权作出自己的思考判断。……张居正对讲学“特恶之”,万历七年(1579年),根据张居正的建议,朝廷下诏禁讲学、毁天下书院。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张居正利用专制权力,强化管理,振衰起弊,使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是少有的治世能臣,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政治家。张居正对旧制度修修补补,使其得到加固,如同给垂死的旧制度服了一剂强心剂,延缓了它的寿命。但是,通过加强专制巩固旧制度,是与当时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解放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张居正死后,社会变迁的潮流如同洪水冲决堤岸,不可阻挡,明朝历史进入了转型期。张居正成了最后的卫道士,历史走向了他的反面。

——毛佩琦《张居正的历史作用被夸大了》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末怎样的社会思潮?张居正反对讲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居正?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