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干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 ) A.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B.国君之位争夺激烈 C.宗法礼制仍然受到重视 D.周王干涉他国内政
|
2.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战国时期最先进的冶铁技术。此史科可以用来解释( ) A.官营手工业大规摸生产状况 B.当时铁制工具推广的原因 C.集体劳作促进了冶铁业发展 D.“鼓风”冶炼技术源于战国
|
3. 难度:简单 | |
汉初,王国内群臣史民对诸侯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史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汉武帝时,颁布法令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呼,否则要被处以极刑。这种变化反映汉朝( ) A.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 B.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 C.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D.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
|
4. 难度:简单 | |
隋唐时期,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共同组成最高政权机关。其中门下省在日常政务的处理过程中处干枢纽地位.这是因为门下省( ) A.具有审核沼令及封驳权 B.负责颁赦以及裁决庶政 C.宰相集体议事于政事堂 D.秉承政令加以贯彻执行
|
5. 难度:简单 | |
南宋官员叶适以“功利之学”反对朱熹等理学家提倡“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主张对事物作实际考察来确定义理。这反映出( ) A.理学有性理空谈倾向 B.叶适否定了“格物致知” C.南宋后儒学无实用性 D.理学不能满足统治需要
|
6. 难度:简单 | |
明朝初期举行“乡饮酒礼”时,饮宴之前要先读律令,还宣读刑部颁布的其它有关文件,并致训诫辞。有乡民若被全体与会者指摘为“顽民”,按情节可呈明政府,充军边疆。这反映明初( ) A.政府注重宣传宗教自治的思想 B.乡村管理追求民主 C.重视宣传法规以强化地方治理 D.统治重心转向乡村
|
7. 难度:简单 | |
雍正帝在奏折批复中提到,“两路军机,朕筹算久矣”,军需事宜.交给怡亲王等大臣办理,“是以经理两年有余,而各省不知有出师,运晌之事”。这表明军机处的行事( )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有利干防范机密泄露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促进了中央政令畅通
|
8. 难度:简单 | |
近代中国第一家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成立伊始就从英国进口辊轴式轧机和织机,从美国进口环锭纺机和500马力的汽炉。材料表明该企业( ) A.受外国资本的严密控制 B.是由洋务派最早创办 C.发展初期注意引进技术 D.在当时得到外国扶植
|
9. 难度:简单 | |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接管以往礼部和理藩院所执掌的对外事务。由于中外交涉往往时机紧要、刻不容缓,总理衙门遇事有时就先行处理,再请旨批准。这反映了总理衙门( ) A.成为最高决策权的中央机构 B.对中国传统政治框架有所冲击 C.办事迅速但行政效率较低下 D.在外交上极力地维护清朝权益
|
10. 难度:简单 | |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 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迎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
11. 难度:简单 | |
1897~1912年期间,莫理循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迄今为止,所有迹象表明这纯粹是场内部的、反政府的、反朝廷的运动。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治的起义。各种迹象表明这场运动迄今不是针对外国人的。”他的观察( ) A.没有准确认识当前“运动”的影响 B.肯定了“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意义 C.反映出“运动”对西方利益的维护 D.体现出列强对“运动”的支持立场
|
12. 难度:简单 | |
蔡元培曾指出:“必先要领得西洋科学的精神,然后用他来整理中国的旧学说,才能发生一种新义。如墨子的名学,不是曾经研究西洋名学的胡适君.不能看得十分透彻,就是证据。”这表明蔡元培( ) A.强调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B.反对全面学习西方的文化 C.不赞成胡适研究西方学术 D.主张将中西文化融合研究
|
13. 难度:简单 | |
1938年11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战略。国民党此举意在 A. 粉碎日军以战养战的企图 B. 塑造政府积极抗战的形象 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汲取中共游击战术的经验
|
14. 难度:简单 | |
1946年,美货大量进口严重打击了同类的中国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引起国内生产危机。美货充斥国内市场满足了一时的国内需求,但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国民政府不得不限制进口,而这时美货价格己成为国内市场商品价格的主导。该现象的出现( ) A.说明关贸总协定有损弱国 B.使国民经济进入虚假繁荣 C.不利于抗战后的社会稳定 D.彻底击垮了中国自然经济
|
15. 难度:简单 | |
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国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毛泽东提出这外交政策的背景是( ) A.中法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变化 C.美苏争霸态势趋于缓和 D.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
16. 难度:简单 | |
读表1,由表中G~H这时段变化可得出的认识是( ) A.经济建设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B.扩大公有制的规模是必由之路 C.发展经济要彻底变革生产关系 D.增加劳动力能够推动经济发展
|
17. 难度:简单 | |
古希腊人所尊奉的诸神,不过是大写的人,呈现出人格化和世俗化的特征。这说明古希腊( ) A.缺乏神圣的宗教信仰 B.具有较强的人文精神 C.具有征服自然的能力 D.哲学研究以人为主题
|
18.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希腊哲学家和演说家构建的民主与法制理念在罗马能够被轻易接受。这反映了古希腊与古罗马( ) A. 有相同的政治理念 B.两国国情基本相同 C.有类似的经济生活 D.都尊重公民的权利
|
19. 难度:简单 | |
安妮女王(l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 A.置内阁于议会的控制之下 B.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C.确保《权利法案》的实施 D.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
20. 难度:简单 | |
美国建国之初,宪法制定者们逐渐形成了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两大派别,前者主张建立强大的中央政府;后者主张维护州权。两派在时而斗争、时而妥协的谈判中,宣告了美国宪法的诞生。这说明美国( ) A.两党达成了轮流执政的意愿 B.两党的治理方式趋向一致 C.宪法满足了不同阶层的诉求 D.两党拥有共同的政治利益
|
21. 难度:简单 | |
1922年3月,列宁指出,俄共要同从小农经济中成长起来的、得到小农经济支持的俄国资本主义进行“最后的斗争”;1923年,列宁则在《论合作社》中重新审视了合作社和农民的作用,要让所有小农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表明 A. 改造农业是“新经济政策”主要目的 B. 新经济政策旨在调动生产积极性 C. 列宁已认识到改造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D. 农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22. 难度:简单 | |
美国总统里根下台后进行了税收政策改革,在1981年到1984年的四年中,个人所得税从原来的最低税率14%和最高税率70%,分别降到11%和50%。这一改革( ) A.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繁荣 B.使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C.消除了通货膨胀的根源 D.有利于增强社会经济活力
|
23. 难度:简单 | |
为应对国际挑战,欧盟主席巴罗佐就曾说过,“一个单独成员国力量再强,也比不上27国的合力”,联盟在越过江河时,“必须集体游渡,落单则将溺水”。巴罗佐意在强调( ) A.欧盟成员国利益已均衡 B.欧盟外交一体化的重要性 C.结盟外交是时代的需要 D.美苏两国对峙的形势严峻
|
24.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 A.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B.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 C.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对抗 D.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采取抑商损商的举措,但在清末的十余年时间里,人们对“商”的地位有了新的认识。早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就对商人,特别是官商给予了颁爵的奖赏。1907年,政府颁布的《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中,对资本在二千万元以上就要“特赏一等子爵”,资本五十万元以上“奖三品衔”。在政策的激动下,商人投资办厂的热情高涨。如1907年状元张謇于崇明创建大生妙厂,其资本为一百二十一万元。上海的李平书,浙江的沈云沛,直隶的周学熙,江苏的王同愈、尤先甲等都由官而商,由坤、士而商。 材料二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始的实施,经齐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了,产生了诸如经理阶层、私管企业主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商人阶层地位的变化及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变动的原因。 (3)谈谈你对社会阶层流动的认识。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4年,英国议会制定并颁发了正式法律,规定印花税局的工作人员不得为国会议员,随后这一法律推广并应用到其他税种的税官。1700年,议会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任命的大臣一级高级官吏除外的特定官员以及1705年12月后设立的官职任职者不得担任下议员,议行相对二分的原则开始出现.1707年《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1712年,法律规定,禁止高级邮政官员从事一切选举活动。 材料二 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7年),出现了人事行政的现代化迹象,即政府职位向社会开放,绝大多数官员均需经过公开竞争考试才能得以择优录用,人事行政中崇尚人才主义,贯彻功绩原则,实施考绩考核,执行公务员常任制,提倡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分立,进行职位分类与专门人员的选拔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英国人事制度演变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英两国在人事制度上改革的共同影响。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亚里士多德是法治思想的最早倡导者,他批评其老师柏拉图的人治思想,将法律提高到凌驾于统治者之上的地位。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主权(无论主权者是多数、少数或一个人)必须放在法的主权之下,统治者必须依据法律来掌握他们的权力,并借以监察和处理一般违法失律的人们。因为,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 结合材料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历程,围绕“法治与人治”自行拟定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
28.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假的状况。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
|
29. 难度:中等 | |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号召全民族一致抗日。会上,一些党派与团体要求在一致抗日的前提下与政府共同负担救亡的责任。7月23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即改革政治机构,使中央与地方政府民主化……使国民政府真正成为抗日救国的国防政府”。8月下旬,国民党中政会决定设立主要由在野党派团体的负责人和著名社会人士组成的“国防参议会”,该机构具有咨询权和建议权.可以听取政府关于军事、外交、财政等问题的报告,并可向国防最高会议及政府提出意见书。 在民意的推动下,国民党临全大会决定设立国民参政会,其职权有《一)抗战时期纲领政策之初步决定权;(二)预算决算之初审权;(三)对行政院长、副院长及各部部长行使同意权;(四)其他有关国家大计之建议权、质询权。但同时规定:国民参政会在行使第(一)(二)项职权后,仍须由国民党中央党部作最后决定;行政院长、部长人选未获同意时,得另提人选,若第二次所提人选仍未获参政会通过,移送中央党部解决……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参政会设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防参议会和国民参政会的不同之处及共同作用。
|
30. 难度:中等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二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统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他精心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他认为,大国合作是保障联合国发挥权威效能的重要前提,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在政治上建立集体安全的同时,罗斯福在经济方面又精心策划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从金融、贸易和投资三方面来扩张美国经济。美国在战后积极主张结束英法等传统殖民主义的统治,实行民族自决,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门罗主义”。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战后世界蓝图的产生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世界范围“门罗主义”的特点与影响。
|
31.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00年,范旭东留学日本,先在普通中学读书;后考入日本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当时的志愿是“习速兵”。在他专心习军救国时,听了一次大谈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胜利的演讲,受其影响,他认识到中国要军事强大,首先要工业发达,只有投身工业发展,才是救国之道。1906~1910年,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11年毅然于回国创业,在天津建起我国第一座精盐厂,厂名为“久大”。这一举打破了英国独霸中国食盐市场的现状。 1921年底,与留美归来侯德榜博士一起,创建永利制碱公司。1934年初,范旭东将永利制碱公司更名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1935年,创建中国首座合成氨厂——南京永利铔厂。 1937年底,天津永利碱厂、南京永利铔厂、久大精盐厂等相继落入日寇手中。日伪军与汉奸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纷纷劝诱范旭东参与“大东亚共荣圈”建设,遭到范旭东断然拒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旭东救国思想的显著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简评范旭东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