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于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 ) A.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B.国君之位争夺激烈 C.宗法礼制仍受到重视 D.周王干涉他国内政
|
2. 难度:简单 | |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十六年)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明代张岱所著《夜航船》也记载:“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这说明( ) A.秦朝初期确实设置了三十六郡 B.《史记》可作为第一手史料 C.秦朝地方行政管理架构已形成 D.秦朝郡县制度消除了割据
|
3. 难度:简单 | |
雍正帝在奏折批复中提到,“两路军机,朕筹算久矣”,军需事宜,交给怡亲王等大臣办理,“是以经理两年有余,而各省不知有出师、运饷之事”。这表明军机处的行事( ) 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有利于防范机密泄漏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促进了中央政令畅通
|
4.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由此表可知这次战争( ) A.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
|
5. 难度:简单 | |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 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
6.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参战士兵体格调查表。据此可推知( ) 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 B.军人体质决定战争结局 C.清朝不够重视军队建设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
7. 难度:简单 | |
李长之在《迎中国文化复兴》一书中曾说:“五四运动当然不仅指1919年5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了西洋文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不过是这个历程的一个指标。”材料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 A.在概念上就是指新文化运动 B.主要思想体现于反帝反封建 C.有利于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D.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革命行动。这一革命行动( ) A.实现了革命中心向农村的转移 B.为组织涣散的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C.使中共开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 D.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局面
|
9.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说“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指敌人,“鱼”指群众),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材料反映出中共( ) A.宣扬敌后抗战 B.主张全民族的抗争 C.坚持持久抗战 D.建议国共联合抗争
|
10. 难度:简单 | |
1946年,美货大量进口严重打击了同类的中国农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引起国内生产危机。美货充斥国内市场满足了一时的国内需求,但随着外汇储备的减少,国民政府不得不限制进口,而这时美货价格已成为国内市场商品价格的主导。该现象的出现( ) A.不利于抗战后的社会稳定 B.使国民经济进入虚假繁荣 C.说明关贸总协定有损弱国 D.彻底击垮了中国自然经济
|
11. 难度:简单 | |
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可以表明( ) A.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 B.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 C.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 D.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
|
12. 难度:简单 | |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国家外交思想( ) A.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 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 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
|
13. 难度:中等 | |
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这说明新中国(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建立 B.充分调动人民参政的积极性 C.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 D.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人民权益
|
14. 难度:简单 | |
2004年,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说:“台湾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一直备受国际关注。个人要代表我国政府及人民再一次表达由衷的感谢。面对海峡对岸持续增加的武力威胁,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这一演说( ) A.取得了国际势力对台湾独立的支持 B.是对大陆“一国两制”的歪曲和误解 C.逐步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 D.严重违背了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
|
15. 难度:简单 | |
20世纪50年代末,针对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毛泽东采取了“坚持原则,后发制人;坚持斗争,留有余地;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方针,而当苏联对新中国进行战争挑衅时,毛泽东又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这反映出新中国( ) A.在对外交往中具有毫不妥协的决心 B.自觉地担负起反对霸权主义的责任 C.在国家外交中采取较为灵活的策略 D.已经不再接受苏联在外交上的控制
|
16. 难度:简单 | |
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由此可见,在古代雅典 A. 必须人人参政 B. 宣扬平等意识 C. 强调依法治国 D. 政治自由有限
|
17.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政治,民众掌握决策大权。这种观点( ) A.以财产等级制作为史实依据 B.否定了公民大会的作用 C.忽视了雅典民主主体的狭隘性 D.其依据是平民担任政治领袖
|
18. 难度:简单 | |
在古罗马,异邦人的法律地位逐渐得到承认,并设立了专门审理涉外民商事纠纷案件的外事裁判官。外事裁判官在司法实践中,一方面创制了以外事裁判官告示为主体的万民法;另一方面创立了审理涉外案件的程式诉讼程序。这反映了古罗马法 A. 秉承习惯法的基本原则 B. 侧重缓和民族矛盾 C. 具有开放、灵活的特点 D. 案件审理程序复杂
|
19. 难度:简单 | |
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保护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A.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 B.君主立宪体制尚有待于完善 C.权力制衡机制卓有成效 D.《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
|
20.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反映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 ) A.宰相掌握一定立法权 B.代议制民主不健全 C.帝国议会对宰相负责 D.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
|
21. 难度:简单 | |
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取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已经被世界大多数人所接受 B.继承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C.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 D.借鉴了人类思想文化的精华
|
22. 难度:中等 | |
1917年3月10日(俄历2月25日)晚,彼得格劫市杜马召集联席会议,许多人在发言中提出“现政府完全无能,应当下台,让位给联合内阁”。一些工人运动领导人则在市消费者协会举行会议,决定建立工人代表苏维埃。上述情况说明当时俄国( ) A.沙皇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B.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临时政府丧失群众基础 D.社会主义革命迫在眉睫
|
23. 难度:简单 | |
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 )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
|
24. 难度:简单 | |
1947年,英国政府照会美国国务院,希望美国取代自己向希腊、土耳其继续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并且从希土撤军。“杜鲁门主义”随之出台,美国国会拨款援助希土。这一照会说明( ) A.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希土两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英美联合对苏联进行遏制 D.英国对冷战的爆发负有责任
|
25.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承唐制,设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但主要职权都已转移至其他机构,其长官也都只作为寄禄官衔,另派升朝官分别主判,以处理残留细务。元丰改制,以三省取代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与抠密院对掌文武大权。除正、副宰相外,左、右正言掌原谏院所领谏诤弹劾职务,起居郎、起居舍人掌原起居院所领修起居注职务,又分设门下后省、中书后省,为门下省及中书省下属机构,分别以给事中及中书舍人主管,以给事中掌原封驳司的封驳职务,并以封还词头的方式行使封驳权。 ——摘编自《中国封建王朝官职的设置》 材料二 三权分立制度是美国国家权力组成和运行的基本制度,核心内容是对权力的分立和制衡,形成一个权力制约权力的政府,并防止政府侵犯公民权利。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是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隶属于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三个独立部门。国会分为参众两院,负责立法,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只对选民负责,不受行政机关的干预。总统掌握行政权,实施法律,组织政府,由各州选民选出的选举人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联邦法院掌握司法权,审查法律,可宣布国会和总统通过的法律和行政行为违宪无效。 ——摘编自《浅析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官僚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中国和美国分权体制的异同。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选官,视科举为“正途”。洋务运动开展后,朝廷对选官制度作了一些变通。第一是准许新式学堂毕业生经考试录用为官员,如北京同文馆的学生在完成学业后,由总理衙门主持大考,分授九品至七品官职。第二是选拔归国留学生入仕为官,洋务运动中派遣到美国留学的幼童和到欧洲留学的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学成归国后不少人都被授予官职。第三是开设“经济特科”,1898年初,朝廷颁行贵州学政严修《奏请设经济专科拆》,正式设立内政、外交、理财、经武、格物、考工等六门科目,于科举制之外通过专业考试录用经世致用人才。 ——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材料二 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到戍戌维新至清末新政的几年里,在舆论频频抨击、权臣屡屡奏请之下,经朝廷进退反复、踌躇再三,这项制度终于被一纸诏书彻底注销。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从隋朝以来绵延了1300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划上了句号。 ——整理自《科举制废除利弊之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选官制度变化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影响。
|
27.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统治的最后半个多世纪,是国内各种矛盾空前尖锐和激化的时期。在国内外矛盾的猛烈冲击下,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一天比一天深重。而这一切恰恰发生在清王朝这样一个长期坚持民族歧视政策的异族王朝统治的年代。人们很自然地认为清政府是中国积弱贫困和一切苦难的渊薮。于是,“反满”这个用以激励人们起来恢复“大明江山”的古老旗帜,被资产阶级拣来并加以利用。他们鼓吹“反满”,但很少同恢复明王朝或重建另一个汉族王朝联系起来,而是同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扣国联系在一起。 材料二, 同盟会纲领明确地提出了当时中国革命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革命任务。但有的人抱着传统的“反满兴汉”的观念参加同盟会,以为只要推翻了清朝,“就是中国人(指汉人)做皇帝,他们也是欢迎的”。在同盟会中,有更多的人是幻想在中国建立一个纯粹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赞同“反满”和拥护民权革命的,但对于同盟会纲领中以“平均地权”为内容的民生革命思想不感兴趣。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论同盟会的内部矛盾及其分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同盟会能够推动革命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政党在革命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莫德尔斯基的“全球权力周期理论”认为国际政治演变模式是循环的,周期约为100~200年。如下图: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2分,只写观点不加以论述的不得分)(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