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永年县二中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    )

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中央集权意识                          D安土重迁理念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加强中央集权                             D防止诸侯割据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君主集权加强

B.皇权逐渐衰弱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切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表Ⅰ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来源:Z

统县政区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州、县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C.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D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设三司使

B.文官任知州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是依据《随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C.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D.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农业技术进步

C.土地集中加剧

D海外贸易拓展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据记载,清初实行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A.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B.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C.勇于突破礼教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自汉文帝、景帝时起,汉代诏令一改汉高祖时期“既无典故,也不讲究对仗之美,直自道来,几近口述”的风格,开始注重文辞的修饰和句式的工整,且在措辞中称引儒家经传成为常态。这主要反映了(   

A儒家思想的影响力日渐突出

B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富强

C儒家思想已经取得统治地位

D黄老之学在汉代消失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东汉末年,关羽是一个带兵的将领,刚傲而缺乏处事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千年以后,关公被中国人奉为战神、财神,戏曲脸谱中特具枣红色。这反映了(    )

A.儒学的神学化、宗教化

B.戏曲可以体现真实的历史

C.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取向

D.理学的社会化、世俗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C.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D.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宋人蔡绦在《西清诗话》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

A.诗、画具有互补作用

B诗歌的抒情性

C.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

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

A.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中国:(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D.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889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铁厂。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    )

 

A.节约生产成本

B.与洋商争利

C.带动民用企业

D.便于官府监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C.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护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说明:(    )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

A.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士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梁启超说: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以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下列主张与粱启超意图相似的是(    )

A.民为邦本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人民主权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你认为这两个阶段最确切的分界线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辛亥革命

D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近代著名思想家冯桂芬曾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下列主张或观点与之不同的是:(    )

A.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及

B.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C.为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D.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业也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B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的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注: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注: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关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解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了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并分析“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3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江苏松江府等。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4)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南北朝时,士族族谱是选任官员的重要依据。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唐朝初年,旧士族虽已没落,但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等数家所谓“山东士族”,仍凭借其祖先的影响,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家族编写族谱,标榜为华夏“高门”,自诩“家风”优良,相互间通婚。唐初那些以军功起家的大臣,也把能与他们通婚视作荣耀。

唐太宗决心从族谱入手,改变这种状况。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