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
2. 难度:简单 |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
3.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佛教思想融人儒学理论体系 B.美洲白银大量进人中国 C.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D.《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出版
|
4. 难度:中等 | |
宋元以来,南方士子在科举考试中占据优势。明朝洪武三十年殿试中,产生进士51人,全部是南方人。朱元璋大怒,将主考官以下大小官员制罪。之后逐渐形成南北方按比例分南北榜录取的制度。南北分榜录取制度的实行 A.强化了文化专制 B.促进了南北方经济协调发展 C.平衡了南北势力 D.有利于科举制的公平和公正
|
5. 难度:简单 | |||||||||||||||||||||||||
下表是1550—1950年间中国地区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1550—1750年间北方人口增长率大大快于南方 B.1750—1850年间人口变化反映了统治政策调整 C.1850—1900年间南方人口变化原因是因为战乱 D.1900—1950年间人口增速加快是因为政局稳定
|
6. 难度:简单 | |
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C.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7.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对1975年中国城市家庭人均收入、价格和食品消费的计算表明,五口之家仅食品支出就用去收入的66%。材料中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A.文化大革命对农业生产造成破坏 B.邓小平主持工作对经济进行调整 C.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物资匮乏 D.长期战乱使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
8.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这项条款说明古罗马 A.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公共权力至高无上 D. 注重维护公共利益
|
9. 难度:简单 | |
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力,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该思想旨在 A.避免专制独裁 B.实现人民主权 C.遵守社会契约 D.建立法治社会
|
10. 难度:简单 | |
英国著名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认为:“马克思试图用所谓‘阶级境况的逻辑’来解释工业体系的制度运行,尽管有一定的夸张成分,也忽视了这种境况的某些重要方面,在我看来……至少他对工业体系的那个阶级所作的社会学分析,是令人钦佩的。”这表明 A.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持肯定态度 B.马克思主义学说是工业社会产生的结果 C.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核心 D.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与时俱进中不断完善
|
11. 难度:简单 | |
1950年美国开始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到1953年底,对这些国家的援助已达40亿美元。该计划 A.推动了马歇尔计划提出 B.强化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C.冲击了美苏的两极格局 D.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
12.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我比你更疼》。反映了
A.苏联在危机中落败实力受损 B.苏联和古巴之间关系紧张 C.古巴国家安全受到巨大损害 D.古巴成为危机的最大赢家
|
13.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这一政治结构的设计师是战国时期的韩非,韩非认为国家权力的运行与管理的实现,应当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摘编自齐涛《集权与专制下的政府职能》 材料二 伏尔秦对古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机制大加赞扬,认为比之印度、波斯和土耳其的政治统治形式,中国要幸运得多。在这里,一切都由二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六部属于帝国各官府之首,六部之下有44个常设在北京的下属机构,每个省每个城市的官员都有一个辅佐的衙门。因此,在伏尔秦看来,人类肯定想象不出比中国的政治形式更好的政府。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历史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逐步传入中国。从不满君主专制、羡幕民主政治到反对专制政体、建立民主政治的要求,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先进的中国人逐步把目光和心思从唐虞盛世转到中国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在中西比较中以新的思维对传统的专制政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们从救亡图存出发,用进化论来论证民主政治取代君主专制的历史必然性,以天赋人权论、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博爱等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为理论武器对君主专制主义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力图在中国建立一个在西方早已出现的民主政体。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两大中枢点”,分别指出西汉、唐朝政府运转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伏尔泰的观点。 (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近代冲击专制制度的因素。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表格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周素丽《中国古代公共福利体系》,《人民论坛》杂志2015年11月 根据材料,找出至少两个中国古代福利体系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15. 难度:困难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后期,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莽曰:“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老弱病残)咸出,而豪民侵陵(凌).分田劫假(勒索地租)。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今更名天下田日‘王田’,奴婢日‘私属’,皆不得卖买。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据《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土地改革的目的和内容。 (2)王莽的土地改革和其他改革措施一样未能逃脱失败的命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失败的原因。
|
16. 难度:中等 | |
【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人类在社会和国家产生之前处于自然状态,人人都可以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办法,决定他们的行动。没有一个人享有支配另一个人的生命、自由、财产的专断权力,国家最高权,也不能超出此种限度……财产权先于国家而产生是不可转让的,是合乎理性和生存所必需的权力,政治参与的基础是财产,而且主要是地产……由有产者的少数派控制的政体,才是最适于保护个人财产安全的政体。 ——摘编自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天斌权利就是人在生存方面所具有的权利。其中包括了所有智能上的权利,或是思想上的权利,还包括所有那些不妨害别人的天斌权利而为个人自己谋求安乐的权利。自由乃人性的产物,任何将自由人变成畜牲般的奴隶是违反人道和正义的……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股东,都有权支取股本,因此不能屈从个人,只能服从法律,在自由的国家中法律应成为国王而且不应该有其他的情况。 ——摘编自托马斯·潘恩《人权论》 (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洛克与潘恩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潘恩的思想对美国民主进程的推动作用。
|
17. 难度:中等 |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1942年1月1日签字(签字国含美、英、苏、中等26国)于华盛顿。 ——《联合国家宣言》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
18. 难度:简单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容闳是耶鲁大学第一位中国毕业生。1868年,容闳正式提出“派遣留学生计划”,即“政府宜选派颖秀青年,送之出洋留学,以国家储蓄人材。派遣之法,初次可定一百二十名学额以试行之。此百二人中,又分为四批,按年递派,每年派送三十人。留学期限定为十五年。学生年龄,须以十二岁至十四岁为度。视第一、第二批学生出洋留学著有成效,则以后即永定为例,每年派出此数。派出时并须以汉文教习。至学生在外国膳宿入学等事,当另设学生监督二人以管理之。此项留学经费,可于上海关税项下,提拨数成以充之。” ——摘编自陈经兴《容闳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材料二 “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容闳全身心倾注于教育计划的设计与实施,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洋务运动期间,被曾国藩委以全权,引入“制器之器”,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向太平军提出组建军队、培养海军、建立学校教育体系等七条改革;参与戊戌变法维新,促进辛亥革命,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 ——摘编自李华兴《容闳:中国近化的卓越先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派遣留学生计划”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容闳在推进中国近代化方面所做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