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高三七月第三周周考文综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现代制度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防止权力的集中,采用分权和限权的方法,来避免集权和专权的出现。这一设计在中国的初步实践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文人眼中,书画同源,明代徐渭的《风鸳图诗》中有“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诗句。这两句“题画诗”反映出

A神的意趣艺术特色

B明代市并生活丰富

C说实主义创造手法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宋代永康学派代表性人物陈亮在《四弊》中提出了他的行业分工认识:“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表明陈亮主张

A重农抑商

B重农限商

C农商并重

D农商皆本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在下面漫画中晚清名医张之洞被誉为“先驱”。据此可知,这幅漫画

 

A叹息张之洞近代化结果

B反对张之洞近代化行为

C盛赞张之洞近代化成就

D赞成张之洞“中体西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学者道:“我们有必要将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视为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如同一曲戏剧的三个场次。”此处所说的“衔接、演进”主要反映在

A对守旧势力进行无情革命

B把夺取政权作为奋斗方向

C将反帝爱国作为革命目标

D以爱国知识分子为主导力量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享廷顿曾说过:“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非西方社会在没有放弃它们自己的文化和全盘采用西方价值、体制和实践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

B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

C新中国成立及其成就

D区域集团化加速推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面为一张“文革”时期的结婚证老照片。这张结婚证反映出

 

A个人崇拜成为“文革”的主题

B阶级斗争决定个人婚姻生活

C意识形态制约社会价值取向

D国家政治局势影响人民生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12年,修改后的中国刑诉法增加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规定,从制度上防止和遏制刑讯逼供等行为,这一规定源于古代罗马法。这反映出古代罗马法

A否定野蛮风俗和习惯

B重视获取合法的证据

C限制贵族专横及特权

D维护平民的根本利益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徐继畲指出,“兀兴腾,异人也”,“ 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这段言论评述了

A古代雅典的改革

B美国共和制创建

C启蒙运动的影响

D法国迈向共和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十月革命后,列宁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在走向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学会寻求对立面的和谐结合。这一思想在苏俄(苏联)的成功运用是

A建立起工兵苏维埃政府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开创了“计划经济模式”

D在全国推行新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874年,巴黎一小撮举止落拓的年轻人举办了自己的画展,对“感官印象”的推崇和对外在的光色瞬间的捕捉,开启了一个崭新的美学世界。这一“美学世界”

A得到当时主流美术界认可

B表露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诞生出莫奈等美术界大师

D注重表现社会现实的无情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这就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民党掌握了政府,它有几百万军队,可以调动全国资源和人力。正面抵抗日军的进攻,当然非它莫属。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竞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因此,对正面战场作战的军人,我们要肯定他们的功绩,高度评价他们的牺牲精神。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抗战坚持到胜利的把握也是不大的。

——摘编自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二:抗战初期,作为国家主力部队的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但难以抵御日军凶猛的进攻势头,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挥师挺进敌军后方,使日军的“后方”变成了令其寝食不安的“前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使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日军及几乎全部的伪军被牵制于后方进行针对敌后抗日武装的所谓的‘治安战”。

——摘编自王终建朗《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缺一不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珊识,概括指出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个战场的不同。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大国兴衰问题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开始讨论,我把大国的兴衰问题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在某一个阶段上,最能体现这个阶段特点的国家就是这个阶段所谓的大国,1500年前后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大国”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西班牙、萄萄牙、荷兰:重商主义时期

二、英国和法国: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三、德国、日本:资本主义的变种

四、美国:当代资本主义的集大成

——摘编自钱乘旦《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大国”兴替》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实,探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大国”兴衰(说明:可探讨一个或多个“大国”兴衰,也可探讨一个或多个历史阶段;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雍正帝深知吏治败坏对清朝统治的危害性,大加整倾官场风气。雍正帝的经济改革,主要是实行耗羡归公、养廉银制度。耗羡是火耗与羡余的合称,是自明代就有的田赋附加税。雍正帝于二年下旨,决定实行耗羡提解政策,地方官不得私征滥派。养廉银,是给官吏的一种生活、办公的补助费,按官员品级大小确定数额,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以此使他们廉洁奉公,不再巧取豪夺。

——摘自李尚英《关于“康乾盛世”的历史分期问题》

材料二  新加坡最引人瞩目的文明发展成就之一,就是其对腐败的有效控制,在政府的廉洁有效方面长期高居世界前列。新加坡一个突出的制度是“高薪养廉”。必须指出的是,高薪养廉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其目的在于大大提高腐败的成本和代价,通过将官员的贪腐行为直接同退休、医保等福利挂钩,官员的贪腐行为一旦确定,他不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其薪金福利等也会被立即取消。这样一来,沉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代价,有效地阻碍了贪腐行为。

——摘编自黄靖《中国向新加坡学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雍正时期廉政建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加坡廉政建设的进步性,谈谈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十九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国难空前、剧变空前之际,在旧学术迅速式微、新学术一切草创之际,一个涉猎如此广阔的法学学术领域——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学,并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除梁启超以外,并世无第二人。这些研究奠定了梁氏作为中国宪法学开山鼻祖的地位是毫无疑义的。

——摘编自范忠信《梁启超法治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  梁启超先生是一位颇有建树的法学家。他反复强调:“立法之业”,是“立国之大本大原”“法治主义是今日救时唯一之主义。”在戊戌变法前后,他连续发表文章,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民权学说,主张立法应以国民最多数之最大幸福为目的。梁启超并不主张照搬法家的法治主义或儒家的人治主义,而是主张吸取两家的长处,把法治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梁启超主张中国改革法制,应该“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或“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走中法与西法相结合的道路,既要吸收西方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也要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遗产。

——摘编自刘新《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梁启超重视法治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至今仍具现实意义的法治思想精华。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来,“世界无战事”并不意味着世界各个地区无战事。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说法,光是美国就打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第一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五场较大的战争。如果再加上那些大国的代理人战争、宗教战争、领土冲突和恐怖主义袭击,70年来在世界各地发生了大大小小几百次的武装冲突和区域战争。

——摘编自辜学武《世界需要维护和平的智慧和担当》

材料二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

——摘编自章百家《抗美援朝战争研究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前后“局部战争”持续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不同的对抗形式。

 

三、连线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仲景,生于公元150年的东汉时代,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张仲景最感兴趣的书,是医书,最大的愿望,是做个好医生。按照很多史料的说法,他在家中的藏书中,读到了“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做医生的愿望从此开始萌芽。他所生活的南阳郡,东汉时期是伤寒瘟疫的重灾区,自己家族中有十分之七的人,都死于这种叫伤寒的病,从小到大,耳闻目睹了这种疾病带来的灾难,也因此萌生了战胜这种灾难的愿望。

后来,张仲景成了长沙太守。作为太守,张仲景在衙门口熬好药汤,义务分发给老百姓。公元3世纪后,张仲景开始撰写自己医学生涯里最重要的著作——《伤寒杂病论》。这是第一部真正找到攻克伤寒疾病方法的书。在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时代,伤寒是一种意味着死亡的不治之症,在欧洲它有一个更恐怖的名字——黑死病,中世纪末期,整个西欧四分之三的人口死于黑死病,欧洲最早治疗黑死病的方法,就是通过到过中国的阿拉伯人翻译过来的《伤寒杂病论》一书。欧洲学者李约瑟曾赞叹说:“他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摘编自张嵌《张仲景:欧洲人最景仰的中国医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仲景钟情医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仲景的医学贡献并加以评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