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陕西省高新部高三上期一轮复习第一次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史洋在对《古代希腊民主政治》自主学习过程中,完整地学习了一本书(如下图),他从中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容易形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由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组成

C面积较大但人口稀少,农业经济发达

D国土面积较小,全体国民直接参政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像只有数十万人口的雅典那样对人类的政治发展作出过如此重大的贡献。”主要是指雅典的

A奴隶制度

B民主制度

C城邦制度

D专制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某个很早的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天重复着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在古罗马,首次完成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适应罗马帝国统治的需要

C有章可循,限制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据史料记载,古罗马时期一高利贷者对一欠债人的儿子(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滥施暴行,把他打得皮开肉绽。愤怒的群众汇聚起来,一起跑进元老院,向元老们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罗马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除犯有罪行等待交付罚款者外,不得拘留任何人或施以镣铐枷锁;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以人身作为借款之抵押品”。下列有关这段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

A罗马法的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紧张程度

B奴隶地位有所改善

C材料体现的是公民法的内容

D奴隶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完善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法学总论》中说:“奴隶处于主人的权力之下,这种权力源于万民法,因为我们可以注意到,无论哪个民族,主人对于奴隶都有生杀之权,奴隶所取得的东西,都是为主人取得的。”这实质上反映了

A奴隶地位低下是万民法造成的

B奴隶主的权力完全来自于万民法

C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利益

D万民法适用于任何民族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对近代西方法律,有人曾这样评价:“当一个熟悉罗马法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法律著作也同样如此。”材料最能说明

A罗马法就是欧洲法

B英、法、德三国法律相同

C罗马法对西方各国法律产生了重大影响

D世界近代法律制度具有一致性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孕育了现代西方文明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

D维护了西欧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近代英国史》中说:“到了1688年……,历史的钟摆才又摆了回来,找到了一个新的重心。此后历史就以这个新的重心为基点,开始向前发展。”这个“新的重心”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

A工业革命

B君主立宪

C殖民帝国

D光荣革命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宪政制度

D地理位置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的是威廉和玛丽接受《权利法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议会至上”、“王在法下”的秩序已然形成

B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彻底胜利

C资产阶级跪读《权利法案》体现“王在法上”

D英国最终以宪法保障了民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进行了

A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1832年议会改革

D责任内阁的设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2008年以来,英国深陷经济危机泥潭,布朗可谓是内外交困,大失人心,最终于2010年辞职。布朗辞职的直接原因是

A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其不信任

B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不支持

C保守党的反对

D国际社会对他不支持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上述现象表明

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

B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

C英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

D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布卢姆曾说:“独立战争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立了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材料反映出美国制定新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A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

B实现普通公民的平等

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D加强地方政府的权力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786年华盛顿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虚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为此,他主张

A加强中央集权

B取消地方自治权

C实行三权分立

D推行两党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关下列人物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由选举产生

B都可以解散议会

C都对议会负责

D任期都是四年一届,连任不超过两届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一个立宪君主的意见如遭作为立法机构的两院的反对,他就不能进行统治,这在欧洲已成定论。但是大家知道,美国有好几位总统曾在立法机构失去多数,但并未被迫放弃权力,也未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由此可以判断

A美国的民主制度优于欧洲的立宪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度只能给社会带来灾难

C美国总统的行政权相对于立法权是独立的

D只有总统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稳定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对这一论断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分权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B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C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内阁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D美国继承了英国民主的议会制传统,实践了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丁晓东在《美国政制的政治哲学意义》中写到:“美国是现代历史上第一个与古代政制决裂而建立在自然权利基础上的国家,这使得美国政制有别于当时的其他任何国家,包括英国。”这实际上肯定美国实行

A民主宪政

B民主共和

C中央集权

D两党政治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西方政治制度史》中提到:“总统虽由两院议员选择产生,并在某些方面受到议会两院制约,仍拥有巨大的权力。”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国的政治制度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大国崛起》:“1789年之后……法国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革命,两个帝国,两个王朝,还有两个共和国。……在反复的革命和复辟过程中形成的共和派与君主派,在相持了半个多世纪后,终于不再选择激烈的对抗。”斗争的结果是法国

A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C两派的政治权利均分

D资本主义发展严重受阻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法国有权批准参与下图会议的是

A总统

B参议院

C众议院

D内阁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自由引导人民》于1831年在卢森堡宫展出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太革命了”。从1874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宫,并被永久性展出。这体现了法国政局的变化是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C共和政体的确立

D保王势力的消失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

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此规定表明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

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D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及《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

B民主性

C普选制

D法制化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1789年6月,法国国民议会宣布:“……这个议会,而且只有这个议会,才能说明并提出全体国民的共同意愿;在君主和这个议会之间,不再有任何否决权或任何否定的权力。”这说明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废除君主制度

B建立共和政体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向封建保守势力妥协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世界文化知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的形成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达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出现之前人类政治文明所能达到的最高阶段”由此可以看出

A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是最好的制度

B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

C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最终归宿

D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最高阶段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下面是19世纪80年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项目

法国

德国

国家元首

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

A首相、选举、任期制

B皇帝、选举、任期制

C首相、选举、终身制

D皇帝、选举、终身制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在雅典“审判苏格拉底的自相矛盾和可耻的地方是,以言论自由著称的一个城市竟然对一个除了运用言论自由以外没有犯任何其他罪行的哲学家提出起诉”。“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

雅典民主制度的萌芽

雅典专制制度的确立

城邦阶级斗争尖锐

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他强调的是

民主原则

司法独立原则

自由平等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军国主义色彩

专制主义色彩

民族主义色彩

民主主义色彩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有人说,罗马法是一把双刃剑,它在造就罗马帝国辉煌的同时,又设置了埋葬罗马帝国的陷阱。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评价正确的是:①它适用于罗马帝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巩固政权并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②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③它毕竟是一部维护与巩固奴隶制的法典,保护的是罗马奴隶主的利益④广大奴隶、平民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财富和权利,在统治后期它导致帝国危机并走向灭亡

①②④

①②③

①③④

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梭伦主宰政事之后通过禁止借贷以人身为担保使平民获得了自由,既在当时也延续至将来,他还制定了法律,取消了一应私人与公众的债务,这一举措被称为“卸担”,意即卸去人们身上沉重的负担。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三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梭伦为什么要“卸担”?又是如何“卸担”的?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要建立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共和国”?其“新型”有何特征?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西塞罗观点的认识。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  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CCTV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  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

 

详细信息
44.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材料三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1)根据材料一分析“光荣革命”创造的这种政治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设置体现了什么原则?

(3)材料三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上述材料体现的三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请概括说明这三种政治模式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