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该作品

A.再现了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的环境变迁

B.揭露了蒸汽时代英国众多的社会问题

C.反映了汽车泛滥造成伦敦严重的雾霾

D.暴露了电气时代英国尖锐的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表格改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1873年

1893年

1903年

1910年

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数值

286.6万元

2842.3万元

8949.6万元

23195.7万元

占出口货物总值的比例

约2.6%

15.6%

26.8%

39.1%

上表反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A.列强加紧了对中国商品输出

B.农业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C.中国民族工业身受多重压制

D.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判断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A.矿山开采业

B.机器制造业

C.面粉业

D.航运业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号称西方福利国家“橱窗”的北欧诸国实行“从摇篮到坟墓”政策的目的是

A.推进国有化进程

B.干预经济缓和社会矛盾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根本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出现这一状况是由于苏俄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合作化政策

D.工业化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在苏俄出现了美国人哈默办的文具店在这个店里有各种各样的文具和好玩的东西。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1918年

B.1920年

C.1921年

D.1938年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耕地总面积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府重点发展重工业

B.国内外战争破坏农业生产

C.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后

D.集体化政策挫伤生产积极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五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掀起了高潮

D.贯彻落实了家庭联产责任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据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某学生的日记记载1934年春她经人介绍前往一平民学校教课为其办理手续者系一男子这使她“心中鹿鹿不已”因为这是她生平“第一次见陌生男子”。但她又想到前来授课是“为国家幸福计己身前途计不得不尔。余侪处事光明磊落何分性别何惧他人窃议哉”这则日记反映出当时

A.女子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

B.女性仍然深受传统的束缚

C.知识女性普遍追求自由平等

D.成都地区涌现了一代新女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时说到“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说普京不赞成”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受困于斯大林体制

D.致力于冷战与争霸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学者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即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以19世纪中期的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拖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手工工场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工业时代到来妇女角色改变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2014年3月26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了美国、欧盟、日本起诉中国稀土、钨、钼相关产品出口管理措施案的专家组报告裁定中方涉案产品的出口管理措施违规。业内分析继九种原材料案之后我国稀土等产品出口限制再度被裁违规这意味着我国多年来的出口配额制度或面临终结。这主要说明()

A.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已经实现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弊大于利

C.发达国家是世贸组织的最大受益者

D.世贸组织具有仲裁国际贸易纠纷的职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而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木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

C.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钢铁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钱理群在《天地玄黄》中记载了某民国杂志刊登的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小品所反映的情景导致

A.官僚资本彻底崩溃

B.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使中国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

B.世界经济萧条带来的市场机遇

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D.实业救国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62年与1961年相比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增长22.63%达到116.5亿斤农村劳动力的数量超过1957年水平农用拖拉机增加2779台达到9800多标准台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巩固并有所发展。该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农业中开展“大跃进”运动

B.中共中央已经彻底纠正“左”倾错误

C.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实施

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为上升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30年美国出台史慕德—哈利关税法案,大幅提高进口税率至53%,但并未成功解决美国面临的困境。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对外贸易区法案”,提出非歧视最惠国原则。美国所具有的强大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及借欧洲复兴推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大大推动了美国实力的增长及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以下不属于20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做法的是()

A.反思应对危机的策略,调整外贸政策

B.通过政府干预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C.组织成立北自由贸易区

D.通过关贸总协定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美国经济霸权的削弱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木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以下主张与材料不一致的是()

A.实行自由放任主义

B.反对政府对贸易的干涉

C.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

D.政府不能只充当经济的“守夜人”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指的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大国霸权主义

D.经济全球化趋势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研究显示,1990年以来,发达国家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金额是310亿美元,1993年增至800亿美元。其中约有66%是流到亚洲与中南美洲的新兴经济体,撤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却极少,他们逐步被全球化边缘化.上述材料说明

A.全球化是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C.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均衡发展

D.不同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存在差异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一五”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再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C.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5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89年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改革模式。这表明()

A.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思想还很混乱

B.计划经济地位逐步被政府淡化

C.经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企业认可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08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

A.新旧思想冲突激烈

B.青年男女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D.辛亥革命解放思想推动社会习俗变迁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有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上述评论反映出来

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

B.近代工业兴起冲击传统观念

C.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出现

D.报刊业随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人中国

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

C.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

D.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右边分别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女青年群体流行的服装图片。导致两个时期服饰流行样式变化的相同的原因是

 

A.政治观念的影响

B.审美情趣的变化

C.生活水平的提高

D.国际潮流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图是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表对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万人以上城市比例占总人口

万人以上城市数量

平均城市规模千人

欧洲总人口百万人

1500

5.6

154

22

61.6

1650

8.3

197

31

74.6

1800

10.0

364

34

122.7

——据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

A.“圈地运动”的开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列宁曾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由此可以看出

A.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B.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采用军事的或行政的手段进行经济建设是正确的

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

B.从苏联的建设成就中看到了“计划”力量

C.新经济政策的成功

D.斯大林体制建立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2015年5月15日某机构批准给中国提供两笔贷款共计2.5亿美元用于焦作绿色交通及交通安全改善项目和云南红河州滇南中心城市交通项目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安全、便利和高效的交通服务。该机构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5年4月13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7个。虽然遭到美国的反对,但几乎美国所有的主要盟友都已经加入,其中包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意大利、菲律宾和韩国。这表明

A.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C.一超多强政治格局形成

D.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53年中国粮食需求量和粮食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

——摘编自《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回顾》

1材料一突显出当时中国在粮食方面的什么问题此后中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现的最深刻变革是什么

材料二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头条

 

2材料二  中的头条与当时的哪一运动有关这一运动造成了什么后果

材料三  1950-1990年中苏粮食产量走势图

——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3据材料三指出B段中、苏两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总趋势。这一时段苏联粮食产量所呈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

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初,由于经济生活趋于建立在全国统一基础上,因而,中央政府接替了以前交给乡镇和自治市当局的责任。伊利莎白时代是重建时代,这里产生了大量的和有效的立法。法律要做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简要回答是,它试图使就业、制造方式、价格水平和海外贸易秩序化。……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废除了学徒条例、居住所法、最高工资法令等,在工业革命完成后,又进一步废除了妨碍贸易的谷物条例和航海条例,废除了妨碍公司发展的泡沫条例等。

——高德步《从传统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一一论近代英国的经济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前后英国政府经济政策指导思想的不同。

材料二  在19世纪50-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数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约增加了1.6倍。

——据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3材料三中的“关税大战”是由哪一重大事件所引起的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社会在二战后初期开展“协调与合作”的主要表现。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一种趋势全球化对各国的损益是有差异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认为“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的依据是什么

材料二  欧洲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超过了工业革命以来的任何时间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增长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像这样的高速增长在西欧十分普遍,而且没有被经济萧条打断,这主要依靠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欧洲食物产量的提高是在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稳步减少的情况下获得的……50年代,欧洲由于工厂的兴建,产业工人的数量迅速膨胀,但是到了60年代,工厂工人的数量也开始下降,而产量却持续提高。服务领域的人员,如教师、职员、医务人员、保险和银行业人员以及从事“休闲工业”的从业人员的人数却迅速增加。欧洲和美国一样,开始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向具有庞大的官僚机构和服务产业的社会过渡,但是并没有危及工业产量的提高。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经济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原因。

材料三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国际机构,比如说与国联和后来的联合国相联系的国际机构,它们跨过国境,共同致力于健康或劳动标准问题。我们必须把全球化看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逐渐发展而来的。

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了几个新的发展。首先冷战的终结和系统性国际冲突模式的缺乏意味着全球联系的新机会和对全球联系的新关注……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迈克·亚达斯、彼得·斯蒂恩等著《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国际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