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肇东市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其著作《殷墟书契后编》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为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晋书·列传第六》记载:卫瓘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魏氏承颠覆之运,……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这说明卫瓘等主张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恢复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

C.通过考试发现选拔人才

D.建立由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

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逐渐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曾以“中国古代国家的历史特征”为题,从政治文明的高度,以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史论结合,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同时,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若以此为研究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话题是

A.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民主制度

B.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现代行政制度相似

D.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希腊和罗马都曾缔造过辉煌的文明,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三者在政治体制上却存在较大差异,下列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理解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民主法制水平的高低

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是政治制度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C.自然地理因素对古代政治文明的方向选择有重要影响

D.主流思想取向决定政治文明的方向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B.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危机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D.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在罗马法的司法实践中,针对“一辆在前行的车,几个车夫帮着推之,这辆车后滑,撞上尾随其后的另一辆车,后面的车后滑并碾过一名年轻人”这一案件应该由谁担责的问题,出现了下列司法解释。据此可知,罗马法

A.程序繁琐,缺乏灵活变通

B.偏重技术,忽视法律观念指导

C.注重传统,保留落后野蛮习俗

D.权责一致,私法规则较为完善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在美国,正像只有一个立法机构可以立法一样,只有一个法院可以解释法律。因此,在这两个主要点上,美国比旧法兰西王国还要集权……”这主要表明近代美国

A.联邦政府具有高度的集权性

B.立法和司法机构相互配合

C.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D.民主共和制具有专制色彩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871年法兰西国民议会中保皇派占有相当的优势,在783名议员中仅有200多名议员是赞成共和的,然而,1875年宪法却确立了共和体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政局复杂,共和派占据绝对优势

B.大革命使封建残余势力退出历史舞台

C.启蒙运动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D.工业化发展使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表是1871年《德意志宪法》中规定的联邦的投票权数量,这反映出

普鲁士连同汉诺威库尔黑森浩斯敦拿骚及法兰克福

巴伐利亚

萨克森

符登堡

巴登

黑森

梅格棱堡·许威林

布伦斯维克

17票

6票

4票

4票

3票

3票

2票

2票

A.联邦议会具有国家事务的决定权

B.各联邦的政治地位具有不平等性

C.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占绝对主导

D.联邦议会具有立法权和最终颁行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据统计,文革前17年的史学研究以太平天国文章最多,3000多篇,居各类论文之首。造成这一现象的决定性因素是

A.学者视野的必然

B.史学观念的制约

C.历史本身的复杂

D.政治导向的支配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

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中可以看出

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

B.毛泽东及其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理论

D.圣西门及其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该是

A.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台儿庄战役和白团大战的胜利

C.国共第二次合作处于正式形成阶段

D.抗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谐剧是四川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以下谐剧片段讽刺的是()

说命苦,真命苦,遇到中国讲民主。

他说:你是民,我是主。我怎样说,你怎样做。

是壮丁,去当兵,拿起枪杆给我拼。

做买卖,算商界,爱国捐款(注:主要是军费摊派)由我派!

……

如果你要嚷,(你)就是××党。

A.晚清时期的君主专制

B.民国初年的军阀割据

C.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D.国民政府的内战独裁政策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客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人民大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前半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示意图。该图主要反映出中国

 

A.对苏联和对西方贸易额出现交替上升状态

B.被西方封锁遏制,外交上实行“一边倒”

C.国民经济建设国际环境恶劣,举步维艰

D.同西方国家经济技术交流活动陷于停滞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近代爱国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到“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台湾爱国诗人余光中于1972年在《乡愁》中写到“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下列有关两诗歌理解错误的是

A.“酷炎的夏日”指的是日本的侵略

B.两次分离都是因为外来侵略造成的

C.都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

D.闻一多在诗中所指的分离曾长达半个世纪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2011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

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四国

“入常”及各常任理事国的不同态度反映了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关系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关系

③经济地位影响政治地位④联合国成为谋取利益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最全面理解是

A.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和平主要因素

C.信息时代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

D.最和平指“冷战”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英重大改革

晚清政治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

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

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

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请回答: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政治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东西方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族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国以来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下图所示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美国成了唯一超级大国,它的战略目标就是要建立在美国主宰下的单极世界或叫做“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冷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在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而努力,伊拉克战争正是它在“9.11”后打着反恐旗号实现这个战略的重要一环。但是,另一方面,其他一些大国或力量中心,如欧盟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在崛起,它们的综合国力正在发展壮大,它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多元化,反对由任何一个大国主宰世界事务。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斯塔夫里阿诺斯说19世纪70年代“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2)概括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国建交高峰的国内因素。

3)请举两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当今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在新的世界格局下,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