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5-2016学年辽宁省协作校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假设甲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期,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同学做了西周的平民,才能颜值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A.维护社会的安定

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区分血缘的远近

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在公元前213年的一天,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吓踩死了一位农民的看家狗后扬长而去,为此狗的主人想告这位官吏。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狗的主人应该

A.找御史大夫

B.直接找皇帝

C.找丞相

D.找这位官吏的上一级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非常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只有尚书省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没有象国会之类或象罗马元老院之类会议性质的制衡机构。”这说明

A.三省体制不利于提高中央集权制度的职能

B.三省体制中只有尚书省最重要

C.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地制约皇权

D.三省体制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表中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专制的强化

B.制度的变革与创新

C.小农经济的不断发展

D.文化下移趋势增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以上变化表明

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

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

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这表明军机处官员

①在皇宫内办公②按才德标准遴选③多为临时差遣④权力取决于皇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公元前5世纪末,雅典城邦废除了陶片放逐法,限制了抽签产生的公职人员的职权,规定了担任轮值主席一职者的财产和身份标准。这些举措

A.导致雅典民主政治由盛转衰

B.直击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C.推动雅典国家机构最终形成

D.改变了雅典贵族专权的局面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查士丁尼法典规定,所有妇女不论有夫无夫,不论是债权担保或是提供物权担保,都在禁止之列。但是,大法官们在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该法进行了部分调整,规定妇女如遇特殊情况时可以作为担保人。这表明

A.罗马法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B.妇女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C.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的权力

D.罗马法在实践中具有灵活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以责任内阁为中心的君主立宪制,首相成为政府首脑。下列英国首相产生的程序,正确的是

A.普遍选举——国王批准——议会任命

B.党内选举——本党获议会多数——国王任命

C.国王任命——当选政党领袖——本党获议会多数

D.议会提议——党内同意——国王任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重视分权制衡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D.建立了责任内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德两国是“一战”交战双方的主要成员国。德国首先向法宣战,其后法国也对德宣战。在宣战之前,双方需要经过的合法程序是

A.德国:首相经皇帝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提出法案,总统同意后宣战

B.德国:皇帝提出法案,议会同意后宣战;法国:议会直接宣战

C.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提出法案,部长副署,议会同意后宣战

D.德国:皇帝直接宣战;法国:总统经议会同意后宣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并未对鸦片贸易进行任何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战争与鸦片贸易无任何关系

B.战争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C.英国害怕受到国际舆论谴责

D.中国已默许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人把太平天围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政策筑梦”是指

A.永安建制,分封诸侯

B.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梁启超指出:“吾国……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与文中所涉内容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临时约法》在赋予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的权利时,又规定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其主要用意是

A.照搬美国政治体制

B.防止专制独裁再现

C.扩大大总统的权力

D.推动满清政府破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06年日本某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对该文章的介绍为“此《宣言》作为一工人组织的纲领发表的。该组织起初纯粹是德国工人团体,后来为国际工人团体。而在1848年以前的欧洲政治条件下必然是秘密的团体。”该宣言是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日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直接导致的革命事件使俄国

A.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全部任务

B.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很快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 出现苏维埃和临时政府政权并存局面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依据所学判断,“新”表现在

A.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B.革命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C.革命领导力量:工人阶级

D.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将他们(博古李德)‘轰’下了台,这样重大的决定,不是经共产国际提出,而是由中国共产党自己做出,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的决定”作出于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七届二中全会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一直把中国当成未开化的落后民族而不以为战争对手的日本军国主义者,怕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散漫且分裂的中国人……在应对现代侵略战争的这种组织力日渐形成的过程中……一步步开始迈入了现代国家的行列。”这表明中国的抗日战争

A.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C.使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是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A.制定了1954年宪法

B.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

C.颁布《共同纲领》

D.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2015117,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面与直接交流沟通,对于地区和平与稳定,引领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促成此次“习马会”的政治基础是

A.一国两制原则

B.和平统一原则

C.和平共处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它……既有维护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的一面,又有维护成员国既得权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和剥削的另一面。”与上述评论相符的国际组织是

A.欧洲共同体

B.北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亚太经合组织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尽管欧盟国家致力于外交协调和趋同,并取得了进展,但将外交和防务权力上交给设在布鲁塞尔的超国家机构的想法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成为现实,材料意在说明欧盟

A.政治一体化的发展面临曲折

B.仍惟美国的马首是瞻

C.外交和防务权力根本无法一致

D.无法影响世界新秩序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冷战”时期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美苏两极格局己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C.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中国政府提出了

A.另起炉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各大国在宏观政策协调应对全球性问题等方面的合作在加强。……各大国已经拉开新一轮更高水平综合国力竞争的序幕,而且,其争夺焦点的层次更高,都在抢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比如,各大国在网络太空极地远洋等“新疆域”的战略较量向纵深发展,其激烈程度非同寻常。”材料表明当今世界

A.政治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合作与竞争并存

D.和平与动荡并存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自秦朝以来,在中国社会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这与西方中世纪政治分裂王权式微的状况截然不同。中央集权的核心是君主专制。秦汉以后,皇权集中成为中国政治的一大趋势。到清代,皇权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君主独裁成为清朝的“祖制”“家法”,神圣不可侵犯,即所谓“天下大事,皆朕一人独任”。16世纪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西方殖民势力的东来,“大一统”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在这个时期,实现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成为明清两朝中央政府肩负的重要历史任务。

——摘编自高翔《中国古代政治的三大传统》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公民总数大约4万人。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在此期间,议事会每天需要通过抽签产生一名主席。一个雅典公民担任议事会主席的机会,比一个赌徒掷出某个点的概率都要大。还有陪审法庭,它让雅典30岁以上的公民中,每年大概有四分之一以上有过听审经历。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

——摘自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与雅典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9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古代中国与雅典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利弊。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摘编自袁刚《国会和辛亥革命》

材料二  民主没有精确值,只有近似值:民主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民主不是一个单选题,而是一个多选题;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彼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视“南北议和”为中国版“光荣革命”的原因。

2)提炼材料二观点,并结合当代中美两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以币制紊乱之故,而致外国干涉之财政,则国亡。即不尔,而币制缘此不能整理,国库所入,岁岁告不足,则政府破产而国亡。货币购买力日落,百物腾涌,民穷财尽,救死不赡,铤而走险,盗贼峰起,乱党乘之,则国亡。即不尔,而全国食力之小民,皆转死于沟壑,则国亡。即不尔,而全国人皆匍匐于外国资本家金融家之下以求一饱,则国亦终亡。……是乎亡征万千,而无一不与币制相缘。然则,今日当举之政虽万千,而颁定币制,实为其最重要之一端,可断言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二  1914年,币制局总裁梁启超提出了完整的币制改革理论和设想:首先是中国的货币宜采取金本位,但在过渡阶段可先采取银本位,以为致用,然后向金本位过渡;新的货币宜铸一种主币九种辅币,主辅之间互相统属,实行十进制;主币允许自由铸造,但要收取高额铸费;从前官局所铸一元银元,皆许作为国币使用,旧铸币允许暂时按市价流通;钞票的发行量,应限定在不超过一年的赋税收入的范围内,这样才不至于出问题。

——摘编自戎新会侯瑞《浅论梁启超币制改革主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主张币制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币制改革的特点。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则天上台之后,废止了“不叙武氏本望”的《氏族志》,强行推行以后族为第一等五品官皆入士流的《姓氏录》。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每年科举取士的人数比贞观年间扩大一倍。她还编写了《兆人本业》,颁行各地指导生产,要求刺史县令“敦劝农桑,均平赋役”,以“田畴垦辟,家有余粮”作为官员考核擢升的基本条件。武则天在位期间,还一举收复了“安西四镇”,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分别管辖天山南北两路。

——摘编自胡戟《正史中的武则天》

材料二  朱熹在《通鉴纲目》中说:“(武则天)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李贽却认为:“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如武氏者乎?此固不能逃于万世之公鉴矣。”

——摘编自王双怀《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和李贽对武则天评价不同的原因。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格鲁吉亚地处黑海石油和西方市场的中间地带,位于俄罗斯伊朗和蕴藏丰富石油的里海,一条可以绕过俄伊的输油管可以直接到达欧洲,黑海石油最终将可能像今天的中东石油一样对工业世界产生重要影响。1922年,斯大林提出了建立苏联的“自治化”方案。按照这个方案的规定,格鲁吉亚等作为自治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列宁对这一方案表示了不同意见,建议把“加入俄罗斯联邦”改为“同俄罗斯联邦一起正式联合组成欧洲和亚州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格鲁吉亚在苏联时期分离主义倾向一直非常严重。斯大林虽然是格鲁吉亚人,也一直对格鲁吉亚进行严厉镇压。苏联解体的时候,格鲁吉亚就是一只带头羊。苏联解体以后,格鲁吉亚一直非常支持北高加索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特别是车臣。格鲁吉亚一直是车臣获得外界援助的重要渠道。

200888818,格鲁吉亚和俄罗斯为了争夺南奥塞梯的控制权而爆发的战争。

1)根据材料指出斯大林和列宁的方案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08年格鲁吉亚和俄罗斯爆发战争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