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上述诗文主要反映出中国古代农民 A.重视历法指导 B.关注生态环境 C.讲求精耕细作 D.注重农事时令
|
2. 难度:简单 | |
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 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 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3. 难度:简单 | |
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A.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商品贸易与殖民惊夺 C.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
4. 难度:简单 | |
“三角贸易”是16-19世纪西方殖民活动的一个重要方式。读《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航程B贩运的主要是
A.棉纺织品 B.香料和布匹 C.黄金和白银 D.黑人奴隶
|
5. 难度:简单 | |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
6. 难度:简单 | |
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西方科学技术
|
7. 难度:简单 | |
老舍的《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是一位实业家,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因为“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企业最为红火。“最为红火”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
8. 难度:简单 | |
当今社会是“卡的时代”,人们外出时往往带着购物卡.银联卡.贵宾卡等,而中国20世纪50.60年代是“票的时代”,常带着粮票.布票.糖票.油票.煤票等去购物。票与卡见证了我国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
9. 难度:简单 | |
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抓革命,促生产”
|
10. 难度:简单 | |
在改革开放初期,习仲勋明确指出,广东先走一步(设立经济特区)就是为了“利用广东的有利条件,发挥广东的优势,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先走一步,为全国探索一点经验”。这表明经济特区 A.具有向全国其他地方推广示范的功能 B.是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示范点 C.其设立与党和国家优惠政策密切相关 D.从“引进来”窗口转向“走出去”前沿
|
11. 难度:简单 | |
外报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吉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A.推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 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
|
12. 难度:简单 | |
美国人何天爵在《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中说:“1875年5月,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姑娘喜结良缘。得知这一消息后,我与领事想顺便就中美联姻一事向总理衙门的官员表示祝贺。……我的话说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是死一般的静寂。最后还是恭亲王先抬起了头,接着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热得可怕。”官员出现“死一般的静寂”是因为 A.婚姻观念简约文明 B.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C.中美文化趋向融合 D.政府无法掌控婚俗
|
13. 难度:简单 | |
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在1926年作的关于国家财富及收入的报告表明,国内占人口总数1%的最大资本家占有的社会财富达59%,占人口总数12%的小资本家占有的社会财富达33%,而占人口总数87%的广大人口(包括产业工人.小农.小店主)只占有8%的财富。这造成了 A.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B.工业迅速发展,社会消费能力增长 C.贫富差距过大,国内市场狭小 D.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国际贸易活跃
|
14. 难度:简单 | |
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C.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D.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
15. 难度:简单 | |
“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所有进行农业改革的尝试在试图以迅速和激进方式进行时,收获的都是深深的失望,因为农业结构是最根深蒂固的结构。”以下史实最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列宁时代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 B.罗斯福“新政”调整农业 C.邓小平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斯大林时代建立集体农庄
|
16. 难度:简单 | |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涨,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 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D.加强福利国家制度
|
17. 难度:简单 | |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公私合营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
|
18. 难度:简单 | |
对几乎所有人来说,苏联的突然崩溃是一件“出人意料”的黑天鹅事件(比喻意外的,并具有极端影响的事件)——在崩溃发生之前,这个制度的崩溃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当它发生的时候,却不显得令人惊奇。若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观察,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违背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要求 B.戈尔巴乔夫改革节奏混乱措施不力 C.十月革命使俄国的历史偏离正确的轨道 D.新经济政策的精神没有能长期坚持
|
19. 难度:简单 | |
从1947年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经过四个回合的谈判,发达国家关税的平均税率已由约40%降到低于5%,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税率降到12%。这说明关贸总协定 A.使发达国家成为最大受益者 B.有利于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 C.促进了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D.使发展中国家经济主权受侵
|
20. 难度:简单 | |
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A.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21. 难度:简单 | |
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
22. 难度:简单 | |
《潘天寿谈艺录》在谈到中国写意画的创作时提到:“无”实际上是“有”之根本。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下列著作中蕴含上述思想的是 A.《道德经》 B.《论语》 C.《春秋繁露》 D.《四书章句集注》
|
23. 难度:简单 | |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
24. 难度:简单 | |
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的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 A.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 D.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史丹莱•杰温斯描述英国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时写道: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运给我们白银,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1837年,年仅18岁的维多利亚登上英国王位,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并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感到骄傲和自豪。维多利亚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国博览会,通过展示各种新奇产品来祝贺工业革命的伟大胜利,并炫耀她治下的国度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英国在世界舞台上的绝对实力与出色风采。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箫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2分)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并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