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上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反映出

A.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

B.王权未完全确立

C.国家之间的兼并重组十分频繁

D.私有制逐渐建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历史上的改朝摸代,往往意味着国家颜色的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看似简单的黑红白青黄更替背后,是一种影响了中国王朝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反映出

A.儒学宣扬以德治国

B.君权神授深入人心

C.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D.阴阳五行相生相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祭祀礼仪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宋代祭祀礼仪的上述变化主要归因于

A.科举制度不断成熟

B.理学正统地位确立

C.小农经济相对发达

D.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规定:士人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推荐,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以进士科为主要取士科目,士人定期赴试。这从侧面体现了科举取士

A.为了加强专制需要

B.仍受门阀制度影响

C.认可才能的唯一性

D.强调品德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西汉墓出土的《集簿》记载: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乡百七十,……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此记载

A.说明侯国严重威胁西汉统治

B.佐证了西汉曾实行封国制

C.说明侯国与郡行政地位相当

D.填补了基层建制的史籍空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写作于1世纪的《圣经·使徒行传》记载:保罗(耶稣基督的犹太门徒,时被捕)对旁边站着的百夫长说:“人是罗马人,又没有定罪,你们就鞭打他,有这个例吗?”百夫长听见这话,就去见千夫长,告诉他说:“你要作什么?这人是罗马人。”据此,较为合理的是

A.平民和贵族的激烈斗争推动公民权扩大

B.该时期罗马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纠纷

C.罗马在扩张过程中犹太人获得了公民权

D.罗马人的法律比较强调法律的程序正义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梁启超说:“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以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下列主张与梁启超意图相似的是

A.民为邦本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

D.人民主权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议会主要目的是

A.限制国王宗教信仰

B.推动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完善王位继承制

D.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873年,为对付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俾斯麦提出新闻出版法草案,帝国议会担心草案会损害言论自由,没有通过。1878年5月俾斯麦借德皇威廉一世遇刺事件提交“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这表明

A.议会支持社会主义运动

B.德国议会政治已趋成熟

C.议会依法拥有立法权力

D.俾斯麦与议会矛盾尖锐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一般认为,中国的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主要是基于它们的

A.领导阶级

B.革命主力

C.革命背景

D.革命任务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图是太平天国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此变化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A.有效地遏制了农民阶级的反抗

B.逐渐强化了清政府的中央集权

C.成为中华民国时军阀割据诱因

D.使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境地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12年2月至1913年7月不到两年时间,袁世凯政府被迫更换了四届内阁,甚至出现国会在一天之内提交6份弹劾方案的情况。这主要反映

①革命派与旧势力斗争难以妥协②立法与行政权缺乏制衡

③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不得人心④袁氏复古尊孔遭到抵制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据上海的《东方杂志》调查,1909年全国发生起义113起,1910年285起。清政府在农村推行禁种鸦片、人口普查、革除陋习等运动也引起了极大的骚乱。材料表明

A.清政府的统治根基趋于瓦解

B.民众广泛支持民主革命

C.清政府的改革违背历史潮流

D.农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修正补充条款:“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国1875年宪法为主要蓝本,同时根据当时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两部宪法都

A.因人修订有关内容

B.结束了本国的君主专制

C.是本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阻止了本国的帝制复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制作年代尺探究主要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为下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的空白处选一合适的内容

A.开天辟地

B.携手合作

C.伟大转折

D.分道扬镳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

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从这个论断看毛泽东当时意图是为了

A.热情歌颂五四运动的意义

B.揭示各阶层团结的重要性

C.强调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D.抨击当权政府的退让妥协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古希腊,人们通过订立契约,自愿组成国家社会。在这个国家社会里,每一个人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也要放弃自己的一些自由和独立的权利,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除外。这反映了古希腊

A.提倡民主排斥专制

B.格外强调个人的权利

C.注重法治反对人治

D.具有民主与人文精神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表是中国进口货物数据表

年份

进口总值

棉纺织品

鸦片

其他

1872

6886.9万两

31%

38%

31%

1894

14423.3万两

34%

21%

45%

表格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陷入绝境

B.中国的棉纺织品仍有竞争实力

C.鸦片的危害使其需求量减少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新全球史》记载:“美国试图在亚洲各地建立反共产主义的堡垒。援助前敌人日本进行重建,在韩国和台湾培植亲美势力。……中苏之间的伙伴关系成熟,呈现出独特的形式,北京承认莫斯科在世界社会主义中的绝对权威,以此来换得苏联在军事装备和经济上的援助。”这段材料说明

A.美苏两国当时处于敌对状态

B.中苏之间通过妥协实现国家利益互换

C.美国的国家战略重点在亚洲

D.外交政策的制定取决于国家利益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如果说美国单枪匹马就能决定共产主义的命运,并能很快让苏联政权垮台,未免夸大其词。但是,美国的确能够对苏联的政策施加极大的压力,迫使克里姆林宫的行为比近年来的所作所为更加温和与克制,从而最终导致苏联政权逐渐软化,或者垮台。”根据材料中提出的观点,美国政府应该

A.与苏联结成同盟

B.对苏联推行遏制战略

C.与苏联搞“缓和”

D.对苏联实行绥靖政策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对日本采取强制拆解工业设备、对战胜国进行赔偿等压制措施。1948年后,美国则采取减免战争赔偿,将拆解的设备发还日本,提供生产所需物资和资金等扶持措施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意识形态斗争加剧

B.日本的战略地位提高

C.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D.美国亲日派执掌政权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有学者绘制成图5所示,其所代表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A.冷战结束,美国独霸局面形成

B.美国主导,多极格局形成

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多极合作,联合遏制美国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表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和政务院领导人名额构成,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委员

中共

1

3

29

1

2

6

非中共

0

3

27

0

2

9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初步建立

B.体现了各党派、各阶层政治地位的完全平等

C.体现了新中国政权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性质

D.政府领导人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基础上产生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近代美国和德国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同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宪法的缔造者们真正有分歧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在多大程度上把各州权利融入联邦权力,以及他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如果国民按人数或按选区选举,人口较少的州必定完全受到压制。如果是按州而不是人数选举代表,则永不能获致必要的联合,旧邦联的所有弊端将永远保留下去。

——摘编自[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

材料二  美国议会民主制的最大特点,……在于地方分权,并且在分权的幌子下又隐藏着集权的本质,即通过相互制衡把权力集中在最高权力机关的大多数人手中。但宪法规定,若两院议员2/3多数认为必要,可提出对联邦宪法的修正案,经适当方式批准后即可生效,赋予宪法必要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从而增加了联邦宪法的生命力。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帝国皇帝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命议会主席、召开和解散联邦议会。帝国议会按照普遍的、直接的、秘密的选举制选出,然而,它未能组成代议制的政府,帝国议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因为一切法律和其他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宪法的缔造者们”想要解决什么问题?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他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4分)

(2)美国议会民主制开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新模式。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议会民主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概述德国代议制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4)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对近代美、德代议制的不同特征有何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主要法律法规(节选)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

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前

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前

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召开前

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国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2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