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文中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这表明夏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

C.实行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观念淡薄

D.专制王权强大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荀子·君道》写到:“墙之外,目不见也;理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B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钱穆说:“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之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拥有这样一个广士众民的大国家。举士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作者肯定了

A.分封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咸阳城的修建,反映了当时社会

A.天文历法知识的发达

B.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C.君主专制,皇位独尊

D.神化皇权,万世一统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一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A.西周秦朝三国

B.汉朝唐朝明朝

C.秦朝汉朝唐朝

D.战国汉朝宋朝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钱穆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这句话强调了三省体制

A. 大大削减了宰相的决策权力

B. 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C. 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本质

D. 确保相权与皇权并驾齐驱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

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宰相权力被分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还是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唐朝时相权高于皇权

B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C唐朝时已经出现君主立宪制

D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B.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三衙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②龙生龙,凤生凤

③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察举制

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D.郡国并行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公元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

A.推动封建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B.解决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促成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组成决策机构“军机处”

C.废丞相,设内阁

D.确立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A.分化事权

B.频换丞相

C.重用亲信

D.废除宰相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D.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

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在《国史大纲》一书中作者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与作者观点相符的历史时期是

①春秋战国②隋唐③宋元④明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中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在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②三省六部制标志着我国古代封建国家官僚制度的成熟

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④清康熙时期设立的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多年的奥秘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其卓绝在上不与士民等夷者,独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劳民贵……尝试计之,人主独贵者,政亦独制。

——章炳麟

材料二

他(秦始皇)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第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政府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单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安抚使除外。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的“不与士民等夷者”体现的是哪一观念?这里的“独制”什么时候确立?

(2)材料二中所说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该制度与西周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的进步性。

(3)材料三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该设置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材料一阅读下列图片: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

英特尔高级院士ConeMeicrar,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析,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浙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断.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2)据材料二,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各有什么表现?分别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宋承唐制.抑又甚百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时掌大政。天下材赋.内庭诸司.中外笼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朝会板位.流外考较.诸司附奏扶名而已。台监.官无定员,无专职.悉皆出入分涖座务。故三省六曹二十四司.类以他官主列,虽有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三。

—[元]脱脱等《宋史》卷一六二《职官志》

(3)据材料三概括抬出宋代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材料四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4)结合明清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