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黑龙江省肇东市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 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 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 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来源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C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D成为改良思想的开端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称,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图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加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的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A议会无权制裁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成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美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她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世纪60年代,总长度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采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采用最普遍的轨距四49英尺,部分地区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

B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发展中的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D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经济转型是指经济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经济转型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材料二

按中国多数学者的观点,把近代以来的现代化进程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两个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指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第二次现代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崛起而开始启动的新型现代化。

材料三

从影响方面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在促使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所起的作用,肯定比16、17世纪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的到来所起的作用更为巨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始于何时?对当时农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英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开始于哪个历史事件?概述这一时期英国的现代化在经济方面的具体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方的冲击”对中国经济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政治文明在人类文明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东西方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美国人生而平等,因而从未为创造平等而操心。他们也没有经历过民主革命的苦难就坐享民族革命的果实。美利坚合众国一诞生便引进了17世纪英国的政府形式和施政方法。所以,美国人从未为创造一个政府而担忧。……当一个美国人在考虑政府建设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材料三: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材料一中的“英国文化模式”有何特点?试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建国以来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的?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实现“民主增量”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和平”作为“战争”的对立物,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理想之一。

材料回顾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运动,二战使得制约与控制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但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备竞赛仍然没有停止,核“达摩克利斯剑”仍然悬挂在人类的头上,变异性的战争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等)仍在扩散,作为当代战争重要根源的霸权主义仍在肆虐,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我们应该看到,导致战争与维护和平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民主,和平与世界的公正平等,都是不可分割的,而恰恰在这些方面,世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l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

—摘编自李巨廉《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转折—一个中国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考》

请回答:

(1)虽然制约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但人类距离普遍、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和平运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折?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应当追求怎样的和平理念?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