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班固在《汉书·儒林传》中写道:“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寝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这反映了 A.儒学与察举制的结合推动儒学的发展 B.儒学的发展对百姓生活影响逐渐增大 C.儒学研究的繁琐倾向使儒学发展受限 D.儒学研究的功利化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
2. 难度:简单 | |
“封建”与“郡县”之争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重大议题延续两千多年。下列属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观点的是 A.“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 B.“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C.“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二千年以来之敝可以复振” D.“自天子以外无尺寸之权,一尊京师而威服天下,不旋踵而败亡”
|
3. 难度:简单 | |
据《南齐书》记载,“贵仕素资,由门皆庆,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为新生政权选拔了大批优秀人才 B.当时社会的平民化趋势非常明显 C.阻碍了社会阶层之间的合理流动 D.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
4. 难度:中等 | |
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二者的内容约成79.01:20.98之比。这说明当时的北魏 A.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 B.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 C.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
|
5. 难度:中等 | |
据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记载,唐朝时,“庶人以白”,明令平民衣着不许染色,只能用麻布本色;(宋)端拱二年(989年)诏令:“县镇场务诸色公人并庶人、商贾、伎术、不系官伶人……只许服皂、白衣。”这说明唐宋时期 A.强调社会地位差别 B.纺织技术提升较慢 C.市民阶层需求不高 D.社会经济发展缓慢
|
6. 难度:简单 | |
王家范教授指出: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宽至三米;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一河二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有的东西南北还有小市;以开设的商铺计,有的仅数十家,有的数百家、近千家。上述材料可以表明江南市镇 A.名不副实,多为草市 B.统一规划,特色鲜明 C.形态不一,功能不同 D.因地制宜,自然生成
|
7. 难度:简单 | |
郑观应在评述某种企业组织形式时说:“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赀,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倚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各有责成。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京不得分外诛求,则上下相继,二弊俱去。”他实际上主张 A.国家政权与民间资本相结合 B.政府广开财源增加财政收入 C.发展工商业以抵御列强入侵 D.国家加大力度扶植私人资本
|
8.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时的城镇化:最早的“城里人”是什么人?》一文指出,唐末以来城乡人口分别称作“坊郭户”“乡村户”。综合中外学者的推算,坊郭户占总人口比例如下图,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城市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B.全国总人口的不断下降 C.战争对城市的不断破坏 D.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9. 难度:简单 | |
清代律学名家薛允升曾指出,对于“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一般性犯罪,明律的处罚轻于唐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儒家信仰的重建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统治思想的转变
|
10. 难度:简单 | |
“有明一代封建专制已至巅峰,其政制与政风概而言之,则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其所创设的以‘私臣’治国的‘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它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虚君政治’的实现。”材料意在说明“有明一代” A.内阁与皇帝共同决策,效能低下 B.专制皇权强化 C.皇帝与内阁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D.权力运作混乱
|
11. 难度:简单 | |
魏源《默觚·治篇》记载:“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文中“三代私而后世公”状况的出现得益于某一制度的实行,该制度 A.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C.始终扼杀士子的创新思维 D.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
12. 难度:简单 | |
“满清取代朱明,异族入主中原。习于思考的士人堕入枯寂,绵延数千年的华夏文明面临存亡的危机。顾亭林、王船山的思想即是反思后的主动选择。”这段材料指出 A.清朝政府在入关之后推行文化灭绝的政策 B.阶级斗争催生了活跃的儒家思想 C.王朝更迭是导致思想领域变革的时代根源 D.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变革的现实原因
|
13. 难度:简单 | |
《1921中国社会图景》一文指出,五四运动后,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主要的三大社会思潮。将三大思潮紧密结合的是 A.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的最高革命纲领 B.中国共产党“三大”的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C.中国国民党“一大”上形成的新三民主义 D.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
|
14. 难度:简单 | |
2015年4月9日,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著文指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政权名称经历了由l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到l935年“人民共和国”再到l936年“民主共和国”的演变。l935年“八一宣言”还提出过“建立国防政府”的主张。影响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15.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面l952--1977年中国产业结构变动图,该图数据表明当时中国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B.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转变基本完成 C.贯彻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 D.三大产业间的比例差距呈逐渐扩大的趋势
|
16.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须按其遗嘱处理;如无遗嘱又无继承人,由其最近父系亲属继承;若无父系近亲可由同氏族成员继承。结婚的条件是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有家长的允诺及结婚证书。材料表明 A.罗马法实现了严密性和公平正义性 B.罗马法实现了平民与贵族权力的制衡 C.罗马法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D.罗马法仍然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
17. 难度:简单 | |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A.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 B.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 C.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 D.大力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
|
18. 难度:简单 | |
16世纪的欧洲,“在各种暴力活动和血腥屠杀中,世俗政权不断地向前推进……政府接受了以前教会人员占有的大多数财产,取得了任命或至少批准高级神迹人员的权力”。材料所述现象对西欧教会发展的影响是 A.王权专制取代了宗教自由 B.推动了封建土地制度的建立 C.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奠定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基础
|
19. 难度:简单 | |
英文“democracy”(民主)源于古希腊文“demokratia”,demokratia由demos(人民)及kratos(统治)两个词组合而成,意为“平民的统治”。美国学者海斯说:“英国是第一个摧毁专制政体的国家,但也是最后建成民主政体的国家之一。最后建成的“民主”指的是 A.议会至上 B.三权分立 C.公民普选 D.天赋人权
|
20. 难度:简单 | |
工业化过程引发了男女劳动力的新一轮分工。妇女被建构成了技术进步的“绊脚石”,而男性与技术之间的自然联系得以复制与强化,它镌刻着“父权制的社会准则”。上述现象说明工业革命 A.没有冲击到传统的社会观念 B.把妇女社会地位再次边缘化 C.强化了资本在生产中的地位 D.导致专制主义思潮重新抬头
|
21. 难度:简单 | |
1932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许下诺言,若当选将实行“新政”,以结束经济大萧条的状况,结果以压倒多数当选。罗斯福所许下诺言的现实依据是 A.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 B.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C.苏联的计划经济经验 D.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
22. 难度:简单 | |
在收到日本的投降照会后,杜鲁门立即指示,日本政府及天皇统治国家的权力,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苏联要求美苏各派一人共同担任对日占领的最高统帅,被断然拒绝。美国拒绝苏联的真正原因是 A.苏联并没有完全履行对日作战的承诺 B.排斥苏联以达到单独占领日本之目的 C.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存在着根本性冲突 D.盟国最高统帅的指挥权应属于美国人
|
23. 难度:简单 | |
英国曾于l961年和l967年两度申请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但都被法国总统戴高乐予以否决;直至l973年,英国才最终加入“欧共体”。法国制约英国加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的经济实力 B.英国的地理位置 C.英法关系的恶化 D.英美的特殊关系
|
24. 难度:简单 | |
据《全球通史》记载:“从1950年到l964年,西德、意大利和法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7.1%、5.6%和4.9%,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只有3.5%。同期,美国在自由世界(即资本主义世界)的黄金中所占份额已从71%下降到40%,而西欧所占份额从l5%上升到44%。”从上述信息得出的结论最恰当的是 A.西欧国家经济增长率加快受益于欧洲经一体化进程 B.美国经济增长率的降低表明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C.美国黄金份额的下降意味着布雷顿森体系趋于崩溃 D.西德成为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增长率最快的国家
|
25. 难度:简单 | |
法国文学史家埃米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作品中代表这种文学流派的是 A.《苹果车》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国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正因制度是一种随时地而适应的,不能推之四海而皆准,正如其不能行之百世而无弊。我们讲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制度,正该重视中国历史之特殊性。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像我们当前学术界风尚,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是好,中国的一切都要不得,那只是意气,还说不上意见,又哪能真切认识到自己以往历代制度之真实意义与真实效用呢?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以一位法国人的眼光去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加以评判。他考察美国民主制度所采用的是比较和借鉴的方法。虽然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是最好的民主国家,但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美国的民主制度来发展法国的民主制度。美国的民主表现在多方面,包括身份的平等、公民的自由精神和自由理念、公民的民主精神、民主理念。依照托克维尔的观点,有助于美国维护其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法制和民情。法律和民主是美国人民的两大主心骨。美国人极其爱他们的法律,就如同爱他们的父母一般。 ——摘自向文翰《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得到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归纳钱穆和托克维尔对政治文明特点的共同认识并予以说明。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效果的差异,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陈寅恪指出,文艺复兴向我们证明了一个貌似悖谬的道理:文化的复活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创新只有通过复兴才能实现。文艺复兴的经验和新文化运动的教训证明,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 ——摘编自刘军宁《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从文艺复兴看新文化运动》 运用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陈寅恪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28. 难度:困难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张居正柄政后,鉴于一条鞭法“有极言其便者,有极言其不便者,有言利害半者”,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主张“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不必强行”,即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他还接受大多数人的看法,认为一条鞭法比较适合南方地区,“在南方颇便”。随着一条鞭法在局部地区的推广和成功,张居正越来越相信一条鞭法利多弊少,南北皆宜,值得全面推广。……尽管张居正在执政期间没有颁布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的政令,但由于他的态度明显是支持一条鞭法的,因而各地方官员纷纷推行,到万历二十年左右已推及全国。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一条鞭法以简化赋役征发的项目和手续为基本原则,规定各州县以白银为单位通算每年的正、杂役费用,得出一个“役银”数目,然后“量地计丁”,即按照丁、粮两项标准将其分摊到每家每户头上,每粮一石征银若干,丁一人征银若干,最终与该户的田赋(亦折银)合并征收。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条鞭法推及全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
29. 难度:困难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93年的奥斯陆协定和2000年的戴维营会谈,都是由克林顿政府主导的……打算达成一个倾向以色列的不公解决方案,但是两次谈判失败都算在了巴勒斯坦的领导阶层头上,领导人声称不接受协定。以色列从美国收到的大量援助令人不安,这是由于大多数的援助都被用在了以色列军队武器上,而这些军队和武器是直接针对巴勒斯坦人的——连妇女儿童也不放过。 ——《巴以冲突的由来及解决之道》 材料二 奥巴马政府对巴以关系的影响力,是历届美国政府中最弱的一个。……虽然奥巴马政府向以色列提供了很多武器,但美国附加给以色列许多条件,包括在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等问题上要求以色列让步,这是以色列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美以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在冷战时期,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给美国带来的,更多的是正面效应;但冷战结束后,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中东地区一些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许多极端组织反美的原因,就是美国支持以色列。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发生后,美国国内对于这一问题有了更多的反思。 ——摘编自《巴以冲突:流淌于血液中的执念与恩仇》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谈判中巴勒斯坦领导人不接受调停条件的原因。这说明美国插手巴以问题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奥巴马政府为什么对巴以关系影响力“最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