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时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思想 B.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C.西周的宗法制 D.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
2. 难度:简单 |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制度法令的统一 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D.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
3. 难度:简单 | |||||||||||||
下表为清朝军机处一天的办事程序.据此,不能得出
A.军机大臣负责日常政务 B.办事程序较为严密 C.军机大臣奉旨笔录与传达 D.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
|
4. 难度:简单 | |||||||||||||||||||||||||||||||
下表为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单位:%)统计表。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整体上发展较快 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市化比率最高 C.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的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
5. 难度:简单 | |
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间,正面战场先后进行南昌会战.长沙会战.枣宜会战等7次大规模战役,每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均在8至10万人,中国军队投入的兵力至少在20万人以上。在枣宜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先后调集40万人,抗击日军10万余人的进攻,这接近战略防御阶段4次大会战的规模。材料表明 A.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仍然继续抗日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大部分力量 D.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会战是正面战场战胜日军的法宝
|
6. 难度:简单 | |
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宜有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向民族革命。”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A.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孰先孰后 D.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
7. 难度:简单 | |
从建国初期国家机关的职权设置来看,虽然在《共同纲领》和宪法中分别规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立法权的拥有者,但是拥有行政权的政务院及其之后的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及规范性法律文件占建国初期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数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承担了国家绝大部分的立法任务。这主要表明建国初期 A.《共同纲领》和宪法至高无上 B.民主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还不完善 C.人民政府的职能得到逐步完善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
8.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规定,在物品所有权转移时可采用“拟诉弃权”的方式,即买卖双方当事人持买卖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亲自到裁判官(法官)面前,买受人充当原告,出卖人充当被告,伪称诉讼,由原告手持标的物或者象征物,并声称:“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裁判官则问被告(出卖人):“你对原告的主张有无异议?”出卖人不提出异议或默不作声,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原告(买受人)所有,买卖就告成立。这说明当时 A.罗马人买卖物品必须接受裁判官的裁决 B.罗马法中形式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内容则是次要的 C.罗马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比较完善
|
9. 难度:简单 | |
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甚至处死他。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材料反映出雅典 A.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 C.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
10. 难度:简单 | |
学者吕一民说: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这部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
11. 难度:简单 | |
在工业化即将完成的1832年,英国开始向贵族寡头制宣战,推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使得新兴的中等阶级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之后又推行了1867年.1884年等议会改革,使英国走向政治参与的普遍化。以上材料反映英国 A.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 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议会权力逐步扩大
|
12. 难度:简单 | |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说:“深入到这些政治上不成熟.缺乏经验的群众中去,争取他们的支持,作为其代言人。如果发生这种情形,共产党就可能发生奇怪的结果……苏俄或许会一夕之间变天,由最强大的国家沦为国际社会中最弱.最悲惨的国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基辛格道出了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B.这是美苏关系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 C.这成为苏联解体的外部原因 D.这导致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
13. 难度:简单 | |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
|
14. 难度:简单 | |
宋代保护所有权和调整所有权关系的法律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维护债权人利益.调整债权人与债务人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保证债务履行的担保法,都远远详于前代。造成宋朝出现以上法律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解决财政困局的需要 B.商品经济的复杂化 C.土地所有权的转移速度加快 D.各民族经济关系的多样化
|
15. 难度:简单 | |||||||||||||
结合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1840年前与1894年中国生丝销售量
A.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C.蚕丝成为外国人衣料的最主要来源 D.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
16. 难度:简单 | |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B.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开始建立 D.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
17. 难度:简单 | |
1924年12月,北京电车公司成立,但开业当天出现数千名人力车夫阻止电车通行的现象。《申报》对此进行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最后电车公司交3万元救济贫民平息了事端。此事说明 A.近代化受传统观念的重重阻挠 B.大众传媒能在近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C.近代化不可避免地会激化矛盾 D.化解社会矛盾是大众传媒的职责所在
|
18. 难度:简单 | |
1880年,招贴画在英国街头几乎随处可见。当时的伦教就有150名张贴工,他们每周要贴大约九万张海报.在法国.巴黎的街道与墙壁几乎成了海报艺术的画廊,各式各样的商品广告在填补城市的每个空白处,从戏剧.歌舞表演到自行车.香水.烟草以及饼干.1881年,巴黎市政府颁布了-条法令,规定海报必须在指定的区域内张贴,而且上面必须有政府公章表明已交“张贴费”。这说明 A.英国和法国是世界上广告业发展最快的国家 B.近代工业的发展推动政府的政策调整 C.政府限制和干预新兴行业发展的现象开始出现 D.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广告业的无序发展,影响了城市的形象
|
19. 难度:简单 | |
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了著名的货币数量方程式,即“PT=MV”(分别代表价格.交易的商品总量.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在T和V比较稳定时,该方程式能够用以解释 A.新航路开辟后的商业革命 B.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C.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 D.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衰落
|
20. 难度:中等 | |
著名经济家厉以宁教授曾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根据所判断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经济 B.发展了多种所有制形式,解放了生产力 C.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
21. 难度:简单 | |
唐诗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诗)“健儿宁都死,壮士耻为儒”(杜甫诗)反映出时风对文事的鄙薄.宋代儿童启蒙教育读本《神童诗》开篇却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宋代 A.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科举制不断走向公平公正 C.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 D.重文轻武引发价值观念变化
|
22. 难度:简单 | |
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A.民众普遍认同西方民主政治 B.经济变革向政治变革的转变 C.走立宪道路成为历史的主流 D.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大众共识
|
23.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推断,孙中山认为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和政治革命比社会革命更重要 C.政治与社会革命的目标可以迅速实现 D.中国的民生问题较欧美国家更容易解决
|
24. 难度:中等 | |
卢梭认为:“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下列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国家是确保自由的唯一条件 B.公共意志是保障个人自由的前提 C.个人自由要服从公共意志 D.自由与民主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
25. 难度:简单 | |
“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就首先在于个性的发现,在(五四运动后)差不多十年之内,这种青春激情的爆发可以用一个难以捉摸的字眼概括:爱。”下列文艺作品与这一风格类似的是 A. B. C. D.
|
26.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道德家们将中国声消苗绘为一个大家庭,他们的家庭价值观念延伸到社会领域.像朝廷一样,中国的家庭也是等级森严.父权至上和专断独裁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并且将家庭的领导地位传给长子.国家将对祖先的崇敬作为儒家礼教的内容加以推广,子女的孝道是家庭价值的基石.中国家庭的社会,据推测,已扩展成一个父系血缘群体,如宗族.在家庭内部,儒家的道德标准是妇女要服从男子的权威.中国的父母们重男轻女,女孩被家庭看作社会和经济的负担.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在14世纪末24世纪初,近代学校的创办实际上表明政府已经取代家庭承担教育的责任.因此,当国家干涉家庭关系时,家族社会的政治支撑也就土崩瓦解了.在晚清和早期共和时代的新法典中,已承认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男女平等.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等.外国商品的涌入和1895年以后外国人在中国设厂生产方面享有特权,给国内手工业和农业经济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被剥夺饭碗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离开家乡进城谋生,同时也摆脱了家族和家庭对他们的控制,旧的家庭关系瓦解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庭关系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试析为什么明清两朝“加在女性身上的父权权威大概比中国任何时期都要严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晚清家族社会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3)近代家族关系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什么特点?
|
27.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以上两表,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 (1)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