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湖南省益阳市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这实质上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还主张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君舟民水

D.兼爱非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尔。”这说明

A三代时期儒法并重

B.夏商周采用“刑主德辅”的法律思想

C.秦朝抛弃了以吏为师的做法

D.法律是夏商周秦相沿的统治工具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思想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善能,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反映了

A“君权神授”的主张

B.“天人感应”学说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的学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晚清重臣曾国藩和大学士倭仁虽然在对待西学的态度方面针锋相对,但是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理学色彩,在他们影响下“学人轻蔑宋学的观念一变。”这种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社会危机的影响

B.经济变迁的推动

C.理学功能的更新

D.中央集权的削弱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会,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天下之权

B.倡导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C.批判八股取士,倡导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清代小说《红楼梦》不但文学造诣高,同时也留下许多当时观察社会生活的材料。书中写道:贾敬热衷追求神仙,却因误服丹砂丧命。死时,独子贾珍出了远门,家人只好作主,先请人将遗体移往尼姑庵安置。等贾珍回家后,再按服丧守孝之理办理后事。根据这段故事呈现的现象推断,下列说明最恰当的是

A追求神仙乃是士人普遍风气

B.社会上儒释道文化兼容并存

C.尼姑社会地位已经高于道士

D.儒家礼教地位低于释道传统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希腊神话故事里,有一个叫斯芬克斯的怪兽。它有一个谜语,询问过路的人,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许多人因回答不出来被它吃掉。最终少年英雄俄狄浦斯给出了正确的谜底—-“人”。斯芬克斯听了答案,就大叫一了声,从悬崖上跳下去摔死了。这一故事体现了古希腊怎样的哲学思想?

A重视对人自身的探讨

B.尊重自然规律

C.强调认识世界的主宰

D.渴望征服自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法国学者莱昂指出:“智者派的运动,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材料表明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参与城邦事务是雅典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实现人所具有的本质,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进行审查,要随着历史的进展而确立新的观念、新的思想。这反映出他主张

A肯定美德的作用

B.发现历史

C.不断地认识自我

D.自由民主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是东西方哲学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儒家的“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主要的不同是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

A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B.霍布斯的《利维坦》

C.薄伽丘的《十日谈》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瑞士牧师慈运理(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都

A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B.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

C.确保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逐步建立

D.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

B.“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

C.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

D.康德对信仰与理性的关系反思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

A维持现有社会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前提

B.努力构建社会新秩序是实现基本人权的保障

C.传统社会秩序神圣不可侵犯

D.维护现有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人权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主权在民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有人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西艺非要,西政为要……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若守此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据此判断他

A反对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B.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大力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D.倡导革新政治,变法维新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历法成果丰硕,阅读下列图表,可以看出

时期

夏朝

商朝

汉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制定的历法

夏小正

殷历

太初历

大衍历

十二气历

授时历

A我国古代历法越来越精确

B.我国古代重视“天人合一”

C.制订历法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D.历法频繁制订是政治动荡的表现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材料所述史实

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

C.确立了中国古代“天人感应”思想

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列精美的文字,其所属的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

②千里莺题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②活字印刷首创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指普天下的民众,下同。)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可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瑕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天下无有因末而累及本者,亦岂可因君而累及民哉!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

——摘编自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

韩愈认为,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君主,“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命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丝麻、做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者也”。按照这样的分工原则,君主的职分是治人,臣下是用于治人的工具,民众则要治于人。因此,每一等级都要恪守自己的等级,各守其职,各尽其责。“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命而致之民;民不出粟米丝麻、作器皿、通财货以事其上,则诛”。

——摘编自刘泽华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黄宗羲与谭嗣同关于君民关系认识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韩愈对于君民关系持什么观点?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

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哲学发展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摘自《高中历史新课程学习》

材料

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

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每年由中原朝廷颁赐历书供各国和各地区使用,或授权有些国家或地区据此编出各自的代用历书,此即所谓的“颁正朔”或“奉正朔”,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

朱元璋登基伊始,也遣使于周边各国,要求朝贡,给予册封,并颁赐《大统历》,以重整东亚世界的时空秩序。《明实录》中,差不多每年都记载了颁赐《大统历》于各国之事。

朝鲜半岛上自古即用中国历法。新罗自674年起采用唐新历,宪德王时采用唐《宣明历》,一直用到高丽忠宣王时。朝鲜王朝历奉明、清正朔,先后用明《大统历》、清《时宪历》。

日本从7世纪至17世纪末的千余年间,先后采用了中国的《元嘉历》《仪凤历》《大衍历》《五纪历》《宣明历》。尤其是《宣明历》,一用就是八百余年。

越南历史上虽然常用自己所造的历法,如陈朝的《协纪历》、胡朝的《顺天历》、黎朝的《万全历》、阮朝的《协纪历》等,其实它们都源自中国历法,只不过换了个名称而已。有时连自己可以编撰的历本,也要每年等待中国的颁赐。这样就省了自己编撰、印制的麻烦,同时也表示一种外交上的臣服姿态。

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B7版《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

(1)据材料,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明清小说产生、发展的新因素。

2)根据材料分析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