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宋初,民户需轮流充当州县差役。后改由州县官府自行出钱雇人应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相应的雇人费用。这一政策的调整 A.改变了服役主体资格 B.催生了新型生产关系 C.改善了国富民穷状况 D.保证了小农生产稳定
|
2. 难度:简单 | |
《汉书·地理志》记载,全国设铁官四十九处,有六处在今天河南境内,并且规模都比较大。如今发现汉代冶铁遗址共30多处,近半在河南。这反映出汉代 A.河南手工业最发达 B.冶铁由官府垄断经营 C.冶铁技术相当成熟 D.中原地区的经济领先
|
3. 难度:简单 | |
唐以前的政治家和都城建筑的设计者,为了确保都城内部的安全,都主张采用封闭式的结构。在唐宋之际,都城制度发生重大的变化,就是从封闭式变成了开放式。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和君权至上思想的弱化 B.领土疆域和城市人口的缩减 C.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活跃 D.理学思想和土地兼并的盛行
|
4. 难度:简单 |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 A.纸币产生成为必然 B.坊市制度被打破成为必然 C.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5. 难度:简单 | |
下列中国古代的各项经济政策和法令,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②“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 ③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④“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
6. 难度:简单 | |
1880年,清政府修建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1887年展筑至芦台,1888年又展筑至塘沽和天津,时称“津唐铁路”。“津唐铁路”的修建 A.标志中国交通近代化的起步 B.有助于解决洋务企业的困难 C.诱导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 D.目的是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
7. 难度:简单 | |||||||||||||||||
分析下列表格数据,其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1840年、1860年和1886年中国茶叶销量表(单位:万吨)
A.茶叶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 B.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C.近代中国茶叶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逐渐增强 D.近代茶叶贸易发展仍然非常缓慢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
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 B.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 C.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 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
|
9. 难度:简单 | |
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并颁布《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等一系列商法,还以年利率6%的低息借贷官款支持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以“公股”形式援助私人办企业。这些举措 A.开始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 B.加重了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榨 C.阻止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清的斗争 D.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10. 难度:简单 | |
1929年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1930年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创办新式工业。这段材料可直接用来研究 A.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创办的原因 B.国民党统治前期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C.“短暂春天”出现的历史背景 D.“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的影响
|
11. 难度:中等 | |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尽快地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农业和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上材料最有可能出自于 A.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B.1956年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 C.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
|
12. 难度:简单 | |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 B.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D.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
13. 难度:简单 | |
1992年中国进行了放开粮食价格的试验;至1992年末,政府定价的农产品只有6种,工业消费品基本放开(涉及国计民生的食盐、药品等除外),政府定价的重工业产品也不足100种,社会消费品总额中的市场调节部分高达90%。这表明中国 A.市场逐渐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B.非公有制经济地位日益凸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 D.大力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
14. 难度:简单 | |
《大公报》记者撰文:“今年之新年,只可谓官国二年,不当谓民国二年”,”然以各人心理中观之,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则固未尝有两也”。这体现了 A.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B.农耕文明影响深远 C.迷信思想根深蒂固 D.官民冲突不可调和
|
15. 难度:简单 | |
旧中国哈尔滨、太原、成都、昆明等铁路局修建的铁路轨距是1米,俗称为“窄轨”,与中国当时四大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这种情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南北地方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重工业基础薄弱 C.列强的经济侵略 D.铁路建设各自为政
|
16. 难度:简单 | |
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到:“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以后他从国外演出归来,我们又见面了。从那以后,我们只是握手。”这些变化说明 A.平等意识逐渐增强 B.近代风俗中西合璧 C.传统礼仪不复存在 D.演员地位逐渐提高
|
17. 难度:简单 | |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A.礼仪规范 B.价值准绳 C.处世之道 D.施政之术
|
18. 难度:简单 | |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
19. 难度:简单 | |
《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
20. 难度:简单 | |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下列主张与上述言论观点相近的是 A.“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B.“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C.“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D.“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
21. 难度:简单 | |
汉成帝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夏四月,天气异常,黄雾四塞终日。皇帝为之惊心,询问大臣,大臣回答这是因为“阴盛侵阳”,上天示警所致,“今太后诸弟皆以无功为侯”,不符合高祖皇帝留下的规矩。于是,太后之弟王凤不得不上书辞职。汉成帝也承认自己在这件事上是有过失的,因此造成了这种异常的天气。由此可知当时①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②“天人感应”说深入影响朝政③外戚专权引发朝臣不满④皇帝重用外戚力图削弱相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22. 难度:简单 | |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 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 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 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
|
2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秦代曾经试图建立一个完全依靠外在的制度与法律管理的国家,但到了汉代,实际成功的却是以经典为依据的道德教育加上以法律为依据的外在管束的所谓“霸王道杂之”的方式。这一变化说明 A.汉代政权管理方式兼具儒法思想 B.儒家思想战胜法家思想成为主流 C.汉朝在选官标准上以儒学为依据 D.以人为本的封建官僚政治已形成
|
24. 难度:简单 | |
《汉书·循吏传>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该史料反映了 A.蜀地私学迅速发展 B.蜀地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 C.学官主教儒家经典 D.文翁推广了蜀地教育经验
|
25. 难度:简单 | |
西晋时,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高僧与名士的互动 A.改变了西晋的宗教政策 B.巩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 C.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 D.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
|
26. 难度:简单 | |
819年,唐朝刑部侍郎韩愈冒死上奏《谏迎佛骨表》,反对朝廷推助佛教在中原的传播。险被唐宪宗处死,宰相极力劝谏,才免了韩愈死罪,贬他到南方潮州做刺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佛教一度成为唐朝统治思想 B.韩愈视复兴儒家文化为己任 C.此抗争恢复了儒家主导地位 D.唐朝时儒家地位一直不稳固
|
27. 难度:简单 | |
明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领兵进入广东龙川,剿灭山中之贼后,告谕百姓:嫁娶之家,丰俭称赀,不得计论聘财妆奁,不得大会宾客,酒食连朝……街市村坊,不得迎神赛会,百千成群。凡此皆靡费无益。有不率教者,十家牌邻互相纠察;容隐不举正者,十家均罪。此举根本目的是 A.严禁聚会,避免盗贼再起 B.提倡节俭,形成淳朴民风 C.推行连坐,维护社会稳定 D.教化百姓,挽救封建危机
|
28. 难度:简单 | |
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载郭巨“埋儿奉母”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 A.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 C.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D.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
|
29. 难度:简单 | |
明朝有学者言:“负惟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
30. 难度:简单 |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 A. 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 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 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 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
|
31. 难度:简单 | |
“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与上述言论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经世致用 D.存天理,灭人欲
|
32.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合理的观点是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C.“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33. 难度:困难 | |
货币与金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从春秋晚期到战国,出现了青铜刀币。铜铸币广泛流通,有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秦统一中国后,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黄金按重量使用,是称量货币,铜钱按枚使用,由于币面有“半两”二字,史称半两钱。汉代时,汉武帝对钱币进行了改革,统一铸币权和全国统一使用五铢钱。621年,唐朝开始铸造新币,名“开元通宝”。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两宋的货币,仍以铜钱铁钱兼用,白银亦渐受重视,同时产生了纸币。最早的纸币叫“交子”,起初在民间使用,由16位四川富商以信用担保作为货币流通。后因富商经营失败,交子无法兑现,改由官方办理。元代主要流通纸币,政府印行“中统元宝交钞”,纸币的发行权完全属于政府。明初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但受到统治者的限制,正德年间受到官方认可,嘉靖以后普遍流通。清朝光绪年间,从英国买进压钱的机器,开始用机器钢模压钱,从此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用范铸钱的历史。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等 材料二 直到19世纪中期为止,中国长期保持的出口顺差主要是通过外国人用白银偿付来解决的。然而,中国对白银的吸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明朝政府抛弃了元朝乃至更早的宋朝部分使用纸币的政策。这是因为在发生危机时,滥印纸币总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后果。明朝政府先是停止了纸币的印制,接着又停止了纸币的使用,从而完全使用铜钱和银锭。另外,货币税收的份额越来越大,最终演变成完全用白银交纳的“一条鞭”法的税制。 ——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 材料三 郑观应提出了“漏卮(白银外流)在洋货”的观点,指出“一则曰鸦片每年乡耗银三千三百万两,一则曰棉纱、棉布两种每年约共耗银五千三百万两。……此外又有杂货约共耗银三千五百万”。主张学习日本“效法泰西力求振作,凡外来货物悉令地方官极力讲求招商集股,设局制造”,“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欲挽权利,以塞漏卮。” ——施正康《困惑与诱惑一一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投资理念与实践》 材料四 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下,世界白银价格大幅上涨。1935年,中国发生了“白银风潮”:白银外流,国内通货紧缩,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大规模失业爆发。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改革,于1935年11月公布了法币改革令。主要内容是: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并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并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币制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伪中央储备银行顾问的日本人曾说:“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摘编自王巍《废两改元与法币建立》等 材料五 1999年11月15日,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入世”问题达成协议。在中国银行业的开放问题上,中美协议具体规定:银行、保险、电信领域的美国公司可以得到新的市场准入;加入WTO、外资银行进入中国两年后,可向国内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进入中国五年后,可从事零售银行业务;在获准经营的地域内,外国银行同中国银行一样享有开展业务的权利,即享受国民待遇;五年内取消对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外资银行可设立分支机构。 ——庄芮《世贸组织规则与中国银行业的开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货币变化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3)阅读材料三,指出晚清“漏卮”现象的根本原因,概括郑观应的“商战”主张。 (4)根据材料四,指出法币改革的目的。如何理解“如无1935年之币制改革,亦无1937年之抗战”? (5)阅读材料五,归纳中国银行业开放的特点 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34. 难度:中等 | |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影响古今中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秦汉士人面对政治权势时,往往流露出程度不同的怯懦和奴性。这实在是政治大格局使然。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就此而贬低秦汉思想的境界与价值。思想家在时代所提供的有限舞台上,依然演出了精彩纷呈的节目,体现了社会良知和时代精英的价值所在。 ——孙家洲《中国古代思想史-秦汉卷》 材料三 问:“小学、大学如何?”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朱子语类》 材料四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帷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犊,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材料五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摘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六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七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八 随着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的取代,儒家文化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从而也失去了其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但是,儒学的道德体系对社会秩序的协调和对社会的整合价值仍然存在。工业化以来,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增长,但是,却带来了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失衡、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人的异化和对人终极关怀的缺乏等等,因而,人类在追求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发现了物质文明的局限和儒家文化的价值。因此,对现代化模式的重新解释和对儒家文化的重新定位,是很有必要的。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以董仲舒为例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三,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和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 (4)根据材料四,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所在。 (5)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 (6)据材料六、材料七,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