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秦统一后,秦始皇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和宗室外戚的封爵制。始皇临死欲立长子扶苏继承皇位,但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遗诏,扶持胡亥登上帝位,最终秦二世而亡。材料说明

A.宗法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

B.皇子争储缘于废除宗法制

C.宗法不立加速了秦朝灭亡

D.废除分封不利于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刘建军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中指出:“七国乃是以春秋时代许多战争及商业资本发展而产生的集权国家,已不是旧来的封建侯领。这个集权国家的政权在官僚士大夫之手而不在封建贵族之手。许倬云先生将这种国家称之为‘新型国家’,以区别于封建制国家中的诸侯国。”对材料中“新型国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

B.建立背景是“礼崩乐坏”

C.官僚政治已经取代了贵族政治

D.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对于中国政府的禁烟,马克思说:“英国政府在印度的财政,实际上不只依赖于对华的鸦片贸易,而且还依赖于这个贸易的偷运性质。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成为合法的贸易,同时允许在华种植鸦片,则英、印国库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中国的禁烟不利于扭转对英的贸易逆差

B.鸦片贸易合法有利于从经济上打败英国

C.说明了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

D.未准确认识鸦片贸易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之初,英国向中国提出直接正式平等交往的要求,没有任何结果。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外国公使要求驻京,咸丰欲以全免英国商品关税为条件,换取英法撤销这项要求。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A.极度反感英国的侵略行径

B.固守传统的天下观

C.了解英国来华的真实意图

D.被迫接受自由贸易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咸同年间,以湘淮系为主的地方军政大员的权势明显增强。清廷利用湘淮督抚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制约,安捧非湘淮人员牵制湘淮督抚,自如地调动包括湘淮督抚在内的各地督抚。据此推知

A.湘淮集团凝聚力逐渐降低

B.湘淮督抚专政与朝廷分庭抗礼

C.清廷以传统政策控驭各省

D.清政府维持了对地方的控制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这种行为

A.归因于混乱的意识形态

B.有利于扩大政权的基础

C.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

D.改变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A.促成了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B.使清政府从此丧失舆论支持

C.刺激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D.激发起民众盲目排外的心理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该学者认为纪年改革

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

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

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反映了当时中共

A.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B.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是幼稚不成熟的新型的革命政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孙中山1914年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和1919年改名的中国国民党,参与者不多。但到了1920年代前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激增,其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改组,指导思想转变

B.《临时约法》恢复,护法战争获胜

C.北伐战争爆发,吸纳各个阶级

D.国共关系决裂,革命道路转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贫农分好田,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的主张。这种主张

A.违背团结大多数的革命原则

B.受太平天国土地纲领的影响

C.反映农民反封建的迫切愿望

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特征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璧”,“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表明

A.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

B.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

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

D.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49年以后海峡两岸关系的处理模式只有“解放台湾”或“反攻大陆”的“一国一制”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后,除“一国两制”外,海内外还出现了“非一国两制”的主张或模式约101种,其中“一国一制”模式11种,“两国两制”模式70种,不便分类者20种。部分是在1997年以后提出的。这反映出

A.“一国两制”构想获得认可

B.两岸关系重视政治协商

C.两岸关系发展阻力增加

D.“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成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

C.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D.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实践

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 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 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 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

D. 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古代雅典社会曾流行一句俗语,“请勿就部落论事”。这一句话深刻体现了雅典人心系城邦的公民精神。与此俗语流行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实行分区选举制度

D.发放公民“观剧津贴”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谢冬慧在《罗马法的借鉴价值》中指出,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

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B.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C.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

D.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

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791年至1870年,法国宪法更替频繁,共颁布过13部成文宪法,1875年宪法颁布以后,尽管多党制下的内阁变换不断,但宪法频繁变更的现象已经改变。这表明

A.共和政体不需要再改变

B.法国政治派别之争结束

C.宪法精神缺乏社会基础

D.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发展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10年德意志在国家级官员方面,11名国务大臣中,有7名出身贵族;12位省长中,有11人出身贵族;36位行政专区主席中,贵族占据了23个。1890年,普鲁士政府的全部候补官员中有40.4%是贵族,1900年的比重为44.6%,到1914年时,这一比例达到了55.5%。这表明德国

A.封建残余色彩较浓厚

B.容克贵族执掌国家权力

C.军国主义传统由来已久

D.政治近代化发展滞后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4910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主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

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

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

C.以遏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

D.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56年西欧六国进行《罗马条约》的谈判;7月埃及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10月英法出兵进行干涉,11月美苏联合要求英法立即停火;苏联对匈牙利进行武装干涉;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这说明了

A.美苏两大阵营尖锐对立

B.社会主义阵营已经解体

C.冷战刺激了西欧的联合

D.冷战造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以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反映了

A.苏联经济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

B.美国和平演变政策导致苏联实力下降

C.石油利益争夺使苏联经济全面崩溃

D.国际政治格局即将进入重大调整阶段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末,蒙古人建立了一个以北京为中心的“欧亚大贸易圈”。蒙古帝国的中央财政并不依赖从农业生产中得到的税收,其岁入的八成到九成都是由专卖和通商产生的商业利益所构成的。由于商税的缴纳通过白银或是与白银相联动的纸币来进行,由此建立了以白银为媒介的经济运行模式。由于蒙古大汗拥有履行职务的绝对权力,他们说的话会当作圣旨以各种方式记录下来,中央行政部门因此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文件库。但是由于大汗是由皇室成员推选而决定的,这就造成事实上大汗可以发挥的私人权力极少。而且这种权力只局限于这一任大汗身上,一旦其他大汗继任,那么以中央政府为首的一切机构都会进行人员调整,前任大汗的法令就会失效。

——摘编自[日]彬山正明《蒙古帝国的兴亡》

材料二

经过激烈的争吵,制宪会议终于通过了这部《联邦宪法》。宪法规定行政权归美国总统、立法权归国会、司法权归最高法院。总统由选举人团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统权力很大,在权任命官员,有权缔结条约,同时还是武装部队总司令。这样一个类似英国国王的角色不能不引起与会代表的警惕,所以为了避免行政权过大,宪法加强了国会和法院对总统权力的制约,如国会有权否决总统的提案甚至有权弹劾总统,而最高法院也可以宣布总统的法案违宪。又经过两年的时间,在得到多数州的批准之后,根据宪法举行了选举,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摘编自[美]美尔奇斯和尼尔森《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1776—2007

(1)根据材料一归纳13世纪蒙古帝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总统和蒙古大汗的类似之处,并分析美国总统之所以具有这些类似之处的原因。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在中外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不同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印象也会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交流开始。……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量在华建构的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是撒旦、恶魔的界定。

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怖与邪恶的象征。

“中国威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2005年,法国里昂证券亚洲分部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2004年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鸦片战争前后、20世纪50年代、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宣传画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很强的政治、文化色彩。

 

提取反映两幅图片历史变化的一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