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士曾经是底层贵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由武士而蜕化成了文士,他们中不少人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互相辩驳,并且成为当时推进社会变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士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 A.急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嬗变 B.官学与私学界限被打破,士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 C.诸侯争雄,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历史契机 D.技术进步,改变了士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
2. 难度:简单 | |
北宋《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材料表明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是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
3.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审理涉外案件的原则,既不能套用罗马公民法,也不能完全依照异邦人本民族的法例,而是互相参照通融权衡,取得一些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所以他们便称自己凭据的是万民通用之法,因此形成万民法的概念。由此可见,罗马万民法的特点是 A.形式化 B.强制性 C.主观性 D.实用性
|
4. 难度:简单 | |
隋唐君主为加强统治,致力于削弱门阀势力,唐初曾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降格为第三等姓氏,武则天提高进士科地位以打击擅长明经科的世族。到了晚唐时,唐文宗欲把公主下嫁给门阀世族时感慨:“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反映出隋唐时 A.宗法制与封建专制互为表里 B.科举制对士族产生的影响很小 C.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并行 D.社会结构的改变十分缓慢
|
5. 难度:简单 | |
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以下评述正确的是 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 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
6. 难度:简单 | |
《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某一官职:“……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该官职应当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廷尉
|
7. 难度:简单 | |
农历春节在我国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当春节临近,无论什么困难都阻挡不住在外游子回家过年和祭拜祖先的步伐。与这种传统习俗有关的制度是 A.礼乐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
8. 难度:简单 | |
《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营丘。”这段文字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9. 难度:简单 | |
“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发生的时间可能是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
10. 难度:简单 | |
2012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丞相制度 D.世官制度
|
11.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 B.中外朝制度 C.刺史制度 D.郡县制
|
12. 难度:简单 | |
对西周宗法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宗法制度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最大的特点 C.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 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13. 难度:简单 | |
农村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年届七旬的老翁,要向三岁稚童称“叔”或“伯”。永定俗谓:“白头哥,坐地叔”(即对平辈的白头老翁仅呼“哥”,而尚在襁褓中的叔辈,即使上年纪老者也要唤其为叔)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宗法制 A.有利于解决权力、财产分配 B.重视尊卑贵贱 C.有利于凝聚宗族 D.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
|
14. 难度:简单 | |
决策权是权力机构中的核心,也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焦点,下列各项中不能反映这一点问题的是 A.设立刺史 B.设立中朝 C.设立三省六部 D.设立军机处
|
15. 难度:简单 | |
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胙(赐予)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在某一历史时期以后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这个时期应是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
16. 难度:简单 | |
西藏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思巴(土蕃的大喇嘛,元世祖让他主持宣政院)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思巴。”以上材料表明 ①西藏已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②元皇帝重视利用宗教来进行统治 ③思巴是西藏地方的宗教领袖和行政长官④思巴也是元朝中央政府中的高级官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 难度:简单 | |
唐宪宗时,给事中李藩在门下省,凡制敕有不当者,即于黄纸后批之,有人建议另外用白纸批改,李藩说:“别以白纸,是名状也,何谓批敕。”唐宪宗得知后不仅不怪,反而称赞李藩为宰相之才,后来果真将其提拔为宰相。此事不能反映 A.唐朝皇帝权力受到一定制约 B.唐宪宗重视人才,勇于纳谏 C.古代的监察制度达到了顶峰 D.唐宪宗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
18. 难度:简单 | |
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①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②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③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④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9. 难度:简单 | |
中国有一副传统对联:十年寒窗无人识,一举成名天下知。和这副对联相关的古代选官方式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官制
|
20. 难度:简单 | |
伯利克里认为:只靠两只手臂提供劳力的人,没有更多的时间积极参加国家事务;这些人不能算作是积极公民(希腊语polites),而是私人(希腊语idiotes).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是 A.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民主 B.不存在任何不公正的民主 C.从事脑力劳动者的民主 D.雅典居民的直接民主
|
21. 难度:简单 | |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这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评价 A.军功爵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举制
|
22. 难度:简单 | |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
23. 难度:简单 | |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其弊端日益明显。这主要表现在 ①考试内容狭隘②考试模式僵化③能力要求单一④考试公平性缺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4. 难度:简单 | |
伯利克里在著名的《葬礼学说》中说:“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权在民 B.民主面前人人平等 C.民主为国内人共享 D.多数人对少数人专政
|
25. 难度:简单 | |
西周时期某诸侯年轻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根据西周制度,请你判断,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26. 难度:简单 | |
为了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颁布“推恩令” B.建立内外朝制 C.平定七国之乱 D.实行削藩政策
|
27. 难度:简单 |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场景,许多成语典故都与此考试制度有关,如名落孙山.朱衣点头.金榜题名.黄粱一梦等,关于该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 B.为下层人民做官入仕提供机会 C.使人们醉心于功名利禄,无心科技研究 D.扩大了统治基础
|
28.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阶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
29. 难度:简单 | |
以下与图中圆圈所示地区开始进入中原政权版图有关的是
A.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B.修筑“自九原抵甘泉”的直道 C.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任命官吏 D.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对该地区进行管辖
|
30. 难度:简单 | |
“正当五胡乱华(少数民族南迁),中原鼎沸之际……这一新兴王朝,利用作战所俘虏的人口,拓展农业基础;并解除胡汉豪族的威权,直接向农户征税,扭转后汉以来地方割据的趋势,而逐渐推广其统治权,开启了中国长期分裂后再统一的契机。”这一王朝是 A.东汉 B.北魏 C.隋朝 D.唐朝
|
31.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天下下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
32.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诛之也。已破陈,即县之。 ——《史记·楚世家》 (桓惠王十年,公元前263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 ——《史记·韩世家》 材料二 秦荡灭古法,窃自号为皇帝,而子弟为匹夫,内亡骨肉本根之辅,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三 其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执行处省事系衔。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认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对此,西汉初年的补救措施是什么?并对补救措施进行评价。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观点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
|
33. 难度:困难 | |
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秦朝政治制度中创新的表现。 (2))据材料二分析,英美两国各采用了何种政体?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在权力或地位上有何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
34. 难度:简单 | |
综合题 唐宋域外交流 材料一:唐宋海上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问题: (1)材料一所示路线沟通了哪几大古代世界文明? (2)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