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出土于湖北的一套东周时期的“9鼎8簋”,按照当时的礼乐制度状况,这套文物最有可能出自
A.周天子墓葬 B.诸侯国君墓葬 C.士大夫墓葬 D.士的墓葬
|
2. 难度:中等 | |
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种观点可以佐证当时 A. 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 B. 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 C. 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 D. 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
3. 难度:中等 | |
秦朝修建都城咸阳,把渭河比作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咸阳宫居中,四周有许多通道,形成众星拱辰,屏藩帝都的格局。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 A.神化皇权 B.皇帝独尊 C.具有天人感应思想 D.皇权至上
|
4. 难度:中等 | |
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家变成门阀士族。这一史实可以反映出 A.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 B.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 D.察举制度存在弊端
|
5. 难度:简单 | |
元朝时,行省交界犬牙交错,多无山川险阻可依。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A.利于经济发展 B.防止地方割据 C.体现因地制宜 D.便于地区沟通
|
6. 难度:中等 | |
清朝统治者认为“大皇帝君临万困,恩被四表,无论内地外夷,均系大皇帝百姓。”形成这一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A.中华文明在东亚地区的领先地位 B.东亚封贡体系构造的国际格局 C.统治者的“天朝上国”心态 D.“闭关锁国”政策的封闭性
|
7. 难度:简单 | |
有人认为,在中国古代,道德、宗教、习俗以及法律往往难以分清,行政与司法也是同样。这主要反映中国古代 A.人治社会的一般特征 B.统治者重视法律 C.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 D.儒家思想居于正统
|
8.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A.宗教观念影响深远 B.生产力不发达 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家国一体的政治格局
|
9. 难度:中等 | |
英国与清政府签订的某条约规定:“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知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人在华犯罪可以逃避制裁 B.双方出于规避外交冲突的考虑 C.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D.在当时对双方都有利
|
10. 难度:简单 | |
太平天国运动中有一首歌谣,“天父杀天兄,终妇于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此歌谣在本质上反映了 A.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大国由盛转衰 B.农民阶级局限性 C.清军围剿策略成效显著 D.太平天国陷入信仰危机
|
11. 难度:中等 | |
1904年,中国赴日留学生1300余人,其中学文科者1100余人,学军事者200余人。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重文轻技的文化传统 B.日本文科比自然科学发达 C.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D.国人救国思潮转向制度层面
|
12. 难度:简单 | |
导致下图南方各省纷纷独立的历史事件是
A.二次革命 B.辛亥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
13. 难度:困难 | |
根据苏联军事顾问加伦提出的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军队首先向湖南、湖北进军,长驱直进。同时用部分兵力监视与防备湖南、江西边境与广东、福建边境,待两湖战场胜利后,再集中兵力消灭该地区之敌。最后,集中兵力北上,消灭敌人盘踞在华北地区的残余势力。加伦此时供职于 A.南京国民政府 B.广州国民政府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北京国民政府
|
14. 难度:中等 | |
20世纪30年代,日本陆军省的一份报告称:该事件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中国会因此分裂,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部的亲苏势力将占优势,中国的抗日势力也将增强。这一事件是 A.国共第二次合作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红军陕北会师
|
15. 难度:中等 | |
“苏维埃”是从苏联引进的革命词汇,中共一开始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后来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国民大革命的需要 B.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 C.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筹建新中国的需要
|
16. 难度:中等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过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对于这一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 B.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C.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
17.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公民把自己看作是城邦的主体,而古罗马公民从不把自己作为城邦共和国的主体来看待。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人多数没能获得公民权 B.古希腊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意识 C.二者的政治体制存在差异 D.二者的参政意识程度不同
|
18.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古罗马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关于十二铜表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由公民大会制定和颁布 B.平民获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 C.清除了维护贵族利益的法规 D.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
19. 难度:中等 | |
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磅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因此拒绝支付。这在本质上反映当时英国 A.宪政制度确立 B.英格兰银行独立于政府 C.国王权力较大 D.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
|
20. 难度:简单 | |
美国1787年宪法在制宪会议而非邦联国会的框架下制定。美国宪法的修改方式有两种,一是参众两院通过宪法修正案,二是重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新宪法。这样做的主要用意是 A.协调各方利益分歧 B.维护三权分立体制 C.树立宪法无上权威 D.确保民主共和制度
|
21.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在1895年指出: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历史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加以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做斗争的。与1848年相比,恩格斯此时的观点变化体现为 A.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渐趋消失 B.暴力革命理论不再具有指导意义 C.工人阶级可以利用议会进行斗争 D.资本全义制度的衰退日益明显
|
22. 难度:简单 | |
1945年,美国国务院呈交总统专用秘密情报指出:“自从雅尔塔会议以来,差不多在我们关系中发生的每一个重大问题,苏联政府都采取了强硬的毫不妥协的立场。”这在本质上说明 A.美苏冷战已经开始 B.美苏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D.苏联外交政策咄咄逼人
|
23. 难度:中等 | |
1947年7月,马歇尔计划提出,马歇尔指出: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都不能指望得到我们的援助。该计划即便不能取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该取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关于马歇尔计划,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扩大了美国与西欧的矛盾 B.阻碍了西欧一体化进程 C.加速了战后欧洲的分裂 D.推动了冷战的爆发
|
24. 难度:简单 | |
英国1973年加入欧共体,1975年对是否留在欧共体内讲行了全民公投。1997年,英国决定不加入欧元区,也一直没有签署申根协议。2016年6月,英国以51.9%的公投得票率脱离欧盟。英国与欧洲一体化进程保持一定距离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相对独立于欧洲大陆 B.英国具有孤立土义传统 C.二战后英国长期追随美国 D.英国自身利益得失判断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至1970年左右这段时间,是美国霸权在世界体系中的全盛时期。一旦美国与另一个军事强国苏联达成协议,美国霸权基本上就是不受挑战的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的结构性危机:我们将何去何从?》 材料二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原因有二: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都得阻止任何导致核战的可能。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 ——摘编自沃勒斯坦《生活在后美国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霸权进入“全盛时期”的原因,概括这一时期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态势,并用史实说明这一变化。 (2)根据材科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等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
27. 难度:简单 | |
材料东汉末年,名士世族势力庞大,他们控制中枢与地方政权,出现数世卿相的家门,这些人又没有足够的治理才能,以致风气日薄,政令日败。几十年间,政府登记的人口,由五千六百多万减至五六百万,这些减少的人口大多出于逃避过重租赋、躲避乱世的目的,荫附于豪强地主。由此,国家的赋税收入流入豪家大姓手中,而人口逃亡最严重的北方区域,正是曹操意图借以平定四方的地盘。曹操将改革矛头对准了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即世家大族集团。他压抑名士世族,变易选拔人才标准,淡化门第色彩,崇奖功能才术,提拔有一技之长的人。禁止世族结党连群,严刑峻法,“不避豪强”,甚至以杀戮的手段对付孔融、杨修、祢衡等世族名士。同时严刑禁止逃亡,奖励与强迫民众内徒,推行屯田制度,促使荫附人口脱离豪强地主。屯田奠定了曹操平定北方,乃至后来魏灭蜀、晋灭吴的基础,但并不能完全禁绝人口荫附于豪家。世族名士的实力依然健在,曹操也不得不礼待名士,到了司马晋代,更是中央集权对世族集团的大败退。世族集团历经数百年积淀,是一支有着雄厚政治经济基础的社会势力,在其鼎盛初期,曹操无法将其扑灭,也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颓风败俗的延续,但曹操的改革为以后南朝历代中央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蒙思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 (1)根据材料,概括曹操推行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评价曹操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