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河北定州中学高一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

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

B.约束兄弟子女,迫求政治平等

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

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宰相采用委员制……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描述的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是

A.皇帝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国名

对象

地理位置

国名

对象

地理位置

王室子弟

今山西

功臣

今山东北部

王室子弟

今河南北部

商朝后裔

今河南南部

王室子弟

今山东南部

王室子弟

北京-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①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②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③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④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据史书记载:西汉文帝曾问右丞相周勃:“全国一年判案多少起?收支多少钱粮?”周勃惶恐不能答。左丞相陈平辩解说,这些都不是丞相的事情,“使公卿大夫,主管具体事务的官员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是丞相之责”。这里所强调的是,丞相拥有

A.审议决策之权

B.监察百官之职

C.上传下达之责

D.专司行政之事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

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宋代规定,御史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元世祖明确规定“凡有官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明太祖甚至亲创了“剥皮实草”的酷刑惩治犯脏满六十两以上的官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惩治贪污腐败,调和社会矛盾

B.树立君主权威,加强君主专制

C.加强政府监督,维护统治秩序

D.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设置理藩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D.传统的宗族观念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元朝的行省制度,实质上是继承和发展了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的是实行

A.郡县制

B.皇帝制度

C.分封制

D.三公九卿制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下列史料记载的历史现象中,南北朝时期尚未出现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

C.“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

D.“时有七部尉,……南尉在草市北”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这表明

A.夏商周三代统治的时间都不长

B.夏商周三代的礼仪完全不同

C.夏商周三代的制度毫无共同之处

D.夏商周三代的主要制度是相沿袭的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与材料最相关的应当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世袭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西周时期,周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宗法制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有的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徒、司空等;有的以排行为姓,如孟、叔、季等;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甄、屠等。据此推理,卫、许、陈等都是

A.以氏族为姓

B.以国名为姓

C.以居住地为姓

D.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

A.周天子的亲属

B.功臣

C.先代的贵族

D.归附的部落首领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西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夏商时期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民主推选

B.兄终弟及

C.嫡长子继承

D.父死子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

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

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

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这段信息反映的是我国“三王”时代出现了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反映出

A.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

B.王权未完全确立

C.国家之间的兼并重组十分频繁

D.私有制逐渐建立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明朝开国第一考,中进士的全是南方人,结果引发北方士子的强烈不满。朱元璋亲自督导彻查此案,结果并未发现科场舞弊,最后只能以增设北方士子恩科来平息骚动。这一事件反映了

A.科举制难以选拔实用型人才

B.科举制不利于教育公平

C.经济发展影响教育水平

D.专制体制容易引发科场舞弊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丞相的主要职责。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按顺序书写唐朝丞相所在部门名称。

3根据材料3,概括明朝在丞相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变革与政治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恶性循环,以至于移诈改朝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

材料二

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据钱穆《秦汉史》整理

材料三

行省品秩高,权势重,对所辖路府州县官的统摄和节制力自然较强。行省辖区广,数量有限,又便于朝廷的最高指挥和节制……弥补了秦汉以来朝廷直接控制数目较多的郡、州、路时的缺陷和不足,使中央政府对各地路府州县的控制明显加强了。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封建”所存在的弊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西汉时期王国对中央构成哪些方面的威胁。汉代地方行政体制变革实践的效果说明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指出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变革所反映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