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商王通过占卜决策一切政治事务,反映了商朝政治的特点是: A.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B.以禅让的方式传承王位 C.王权开始在一姓中世袭 D.国家已成为帝王的私产
|
2. 难度:简单 | |
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 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
3. 难度:简单 |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
4. 难度:简单 | |
山东省被称为“齐鲁之邦”,起源于 A.内外服制度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汉初封国
|
5. 难度:简单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 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
6. 难度:简单 | |
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问题是: 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 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7.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
8. 难度:简单 |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9. 难度:简单 | |
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
10. 难度:中等 | |
秦始皇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规定:只有皇帝一人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便于发布命令 B.增强皇帝的神圣感 C.便于控制兵权 D.否定周王的权威
|
11.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这说明当时: ①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 ②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④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12.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
|
13. 难度:简单 | |
唐朝时刘晏长期掌管国家财政大权,为官廉洁,被称为“工于谋国而拙于谋身的一代良相”。据此判断,刘晏供职的部门应该是: 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直隶省
|
14. 难度:简单 |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监察制 D.三省六部制、监察制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得到不断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6. 难度:简单 | |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墇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朱元墇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提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
17.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B.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 C.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 D.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
|
18. 难度:简单 | |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19. 难度:中等 | |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政治文明完全受制于地理环境
|
20.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B.法制健全,等级森严 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
|
21. 难度:简单 | |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着雅典国家的主人是: 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男性 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
|
22. 难度:简单 | |
辩论是雅典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公民大会只是辩论场所,不作出决策 B.辩论是公民行使自己权力的重要方式 C.公民大会辩论客观上促进文化发展 D.辩论的氛围益于苏格拉底等大师的成长
|
23. 难度:中等 | |
公元前4世纪时,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一个仁慈的贵族罗幕洛,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但罗幕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幕洛的遗嘱。”法官最后判定罗幕洛的家人败诉。法官依据的是: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
24. 难度:简单 | |
《十二铜表法》的编纂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B.给平民带来了好处 C.按律量刑,贵族不能随意解释习惯法 D.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
25. 难度:简单 | |
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
26. 难度:中等 | |
关于查士丁尼法典的表述,不正确的: A.它保留了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成果 B.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瓦解 C.用法律规范了人们的行为 D.有利于复杂社会问题的调节
|
27. 难度:简单 | |
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那一个国家的法。”中国有学者认为:“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分确切”。关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 A.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 B.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 C.波及到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 D.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
28. 难度:简单 | |
2012年12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60年首次出席内阁会议,倾听大臣们的讨论。内容包括更改王室继承顺序相关法律、英国经济的近况等,并没有发表任何评论或讲话。大约半小时后,女王起身离开。这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分权制衡 B.内阁权力膨胀 C.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D.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
29. 难度:中等 | |
英国现任首相卡梅伦:“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
|
30. 难度:简单 | |
在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中,剥夺了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56个城镇议员的名额,而将这些名额分配给新的工业城市。这一改革举措最有利于: A.金融资产阶级 B.商业资产阶级 C.工业资产阶级 D.工业无产阶级
|
31. 难度:中等 | |
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历史上的山东,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3)材料一中哪两幅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比较深远?为什么?
|
32. 难度:中等 | |
选官制度是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末年开始,朝廷采用由地方名人将本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为九等(品)、朝廷再按等任命人才选拔的制度。但这一制度逐渐出现很多弊端,世家大族日益把持选官大权,出现“累世公卿”的现象。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家世门第的高低日益成为选官的标准,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一一改编自岳麓版教材 材料二: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二是官僚的选拔问题。古代官僚选拔的特点之一就是是皇帝将身边的侍从人员逐步演化为朝廷的正式官吏,由职秩较低的事务性官吏提拔为位阶较高、拥有相当权力的政务官僚,将身边的侍卫人员提拔为军事将领等。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它有哪些弊端? (2)为了解决材料一选官制度的弊端,从隋唐起,中国的选官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对其进行评价? (3)为了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唐宋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官僚选拨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