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海南省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朝廷根据帝王、大臣等人的生平事迹为其拟定谥号,从战国时期起,“辩行迹,明善恶、寓褒贬”逐渐成为拟定谥号的规范。这一规范主要是为了

A尊崇和颂扬先人

B.缓和君臣关系

C.惩恶劝善维护统治

D.巩固儒学地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先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军之官者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秦朝

A开创了行之有效的地方行政体制

B.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传统贵族政抬

D.中央和地方出现机构臃肿的趋向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按唐庸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宋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称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

C.门阀政治的兴起和式微

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大明律》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穷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

A避免吏治腐败

B.削弱宰相权力

C.完善明朝法制

D.抬高皇帝权威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为纪念谷物女神德墨忒尔,古希腊设立地母节,只有已婚女子才能参加。节庆期间,妇女们以德墨忒尔的名义聚集在山丘上,她们为女神献祭,祈求来年的丰收。这则材料反映出古希腊重视

A农业生产

B.母系社会关系的维系

C.环境保护

D.女性政治权利的保障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古希腊悲剧加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中,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维护公民平等

B.强调法律至上

C.限制公权滥用

D.追求司法公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罗马帝国时期哈德良皇帝的一段批复明确指出:“你们裁判官、行省总督最好能够确定证人的诚实信用程度,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名声,谁似乎闪烁其词,是否自相矛盾或显然的据实以答”。由此可知

A罗马人自由平等观念普及

B.罗马法注重对证据、证人的判断

C.罗马法注重法官提取证据

D.法官必须依据事实断案,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图是英国农民、工人和资产阶级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a代表农民、b代表工人、c代表资产阶级),这反映了

A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B.农村经济的衰败

C.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D.无产阶级革命条件成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由此可知,在当时的英国

A代议制可反映多数国民的利益

B.资产阶级日趋保守

C.自下而上是民主化的主要形式

D.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20世纪,有两个国家扮演了主要的世界革命者的角色。是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公然向现存世界秩序挑战;则是首先抢占道义制高点,充当意识形态挑战者,与此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分别是

A美国和苏俄

B.德国和苏俄

C.德国和英国

D.苏俄和中国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发五口通商,但是“并没有造成五个新的商业中心”《马克斯恩格斯选集》其主要原因是

A外国倾销的商品价格昂贵

B.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五口均远离经济发达腹地

D.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越南近代爱国志士潘培珠评价当时某次革命:“革命由成功以后,中华政府绝非如旧时之腐败,必能继日本之大强,苟中日两国皆注全力于西欧,则不惟我越南,而印度、菲律宾亦且同时独立矣。”材料中的“革命”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十月革命

D.护国运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从1936年起,中共开始提倡与各方党派、团体和军队结成一个反日大同盟。在中共的倡导下。“全国抗日解放联盟”、“人民抗日同盟”和“全国救亡社”等民间组织应运而生。一些颇具说服力的口号如“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立即对日开战;停止剿共”等广为流传。这表明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生态

B.落介石被迫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C.中国共产党杭日主张得到各个阶层的支特

D.国共两党开始酝酿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推论离不开史实、史料的正确解读,下表中推论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日本帝国宪法》:“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天皇始终掌握着最高权力

B

该衙门总理衙门之设也,不仅为各国交涉而已,凡策我国之富强者,要皆于该衙门总汇

总理衙门只管外交事务

C

做大中国的“朋友圈”是对2015年中国外交的生动总结。纵观2015,习近平主席足迹遍布亚、欧、非、美四大洲14个国家,参加9次国际会议,以4月首访巴基斯坦为起点,穿梭访问美英大国、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等外交活动。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原日本侵华士兵三谷翔回忆1937年12月的南京时说:“在中山北路附近的广场上,我望见一堆堆尸体,每堆至少六十具……有很多老人、妇女甚至还有孩子……惨不忍赌……陆军做得太无耻、太过分。”

该材料对于揭法日军侵华暴行有重要价值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83l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852年,马克思曾说:“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己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是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推动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C.社会阶级矛盾的逐渐

D.资产阶级理论研究的发展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列宁的话使在场的侮一个人都感到震惊,因为没有人会曾经预料到这一点,相反,人们倒曾希望列宁的归来会说服中央俄罗斯局遵守秩序,特别是对临时政府持不调和立场的莫洛托夫同志。人们的震惊最有可能是由于列宁

A提出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主张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强调两个政权的并存不可避免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未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策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B.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

C.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D.中国社会主义度建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面是我国1950-1985年城镇人口变化折线图。其中城镇人口级慢增长的时期是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运动时期

C.改革开放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毛泽东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脚踏两只船”是指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因密切接触

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加五大国会议也加亚非会议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

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C.闭关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历代《地理

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不变的具体表现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在中外交往中往往会发生文化”误读”的现象历史时期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印象也会截然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利玛窦1583年进入中国,l610年在北京逝世在他的记中,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面前:“凡是人们为了维特生和幸福所要的东西在这个国家丰富的出产。

——摘编自风凰网《外国人看中国2500年——西方眼中中国形象的变迁》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中美直接的文化文流开始。……dragon错译龙是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话语力在华建构的结果。……中国不可能改变。《圣经》中对dragon撒旦、恶魔的界定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人来说,中国是恐饰与邪恶。“中国胁论”在西方国家蔓延。2005年,法亚洲分推出了一份有关中国发展的报告其封面画不无渲染之意:中国巨龙正在吞噬地球。从报告的数据看,中国2004年已成为世界钢铁、铜、燃煤、铁矿等原料最大的消费国。

——摘编自人民网《永远的误读——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

材料三1970年代,来到中国的美国和西方环保主义者看到:商店的商品没有包装,买酒、酱油和醋要自带瓶子,连火柴都是散装的。于是在他们的笔下,中国成了世界和人类希望。

——据韩东屏《美国和西方的中国研究简介》

1结合明朝中后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6、17世纪利玛窦把“中国以一个幸福祥和的国家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前后、20世纪50年代、21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认为当时的中国是否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

4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文化交流中的“误读”?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1950年6,美国总统杜鲁门有关封锁台湾海峡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16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臵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鲜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

材料二

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是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社会各界一致认为要同苏联竞争,关键要从教育改革入手。以科南特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者和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为这次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科南特提出的建立辅导制度、实行能力分组、开办综合中学、实施天才教育等主张,迎合了美国公众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布鲁纳要求按照知识的基本结构来设计课程,把反映各门学科最新发展水平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作为教材的中心。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诱导,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十二年后,美国把1969年阿波罗登月视为科技领先的标志和教育改革的成果。

——摘编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及成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