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
2. 难度:简单 |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可见行省制度 A.源于唐朝的三省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主要功能是对地方巡察 D.形成了地方割据
|
3. 难度:简单 | |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C.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
4.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与之前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最大的“合理性”应是 A.封建政府人才选拔工作制度化 B.贵族垄断官场局面开始被打破 C.底层知识分子社会流动均等化 D.积极向上的社会心理得以塑造
|
5. 难度:简单 | |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13次会议记录显示,为履行一项条约,“联军司令官决定把拆除临时政府管辖区以外的芦台炮台及山海关等炮台的工程交给临时政府负责并由它承担经费”。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
6. 难度:简单 | |
十月十日的黄昏,我们的队伍从瑞金雄赳赳地出发了……”帽子、衣服、布草鞋、绑带、皮带,从头到脚都是崭新的,都是我们苏维埃工厂制造的,出发以前才发来的新家伙。”材料中“我们的队伍” A.出师北伐 B.开始长征 C.奔赴抗日前线 D.挺进大别山
|
7. 难度:简单 | |
“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这句话描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 B.法兰西第一帝国 C.德意志帝国 D.美国
|
8. 难度:简单 | |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这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政的特点是 A.宪法赋予联邦会议拥有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议会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
9. 难度:简单 | |
“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
10.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辛亥”年,在这两年,中国各发生了一次重大革命运动,关于这两次革命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②二都都把斗争矛头直指本国政府 ③二者都改变了中国的政体 ④后者更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1.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以下对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理解正确的是 A.是指宋元商品经济的发达 B.是指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是指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 D.是指农村中雇佣关系产生
|
12. 难度:简单 | |
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其都城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13. 难度:简单 | |||||||||||||||||||||||||
阅读“1952年、1957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分析该表信息,以下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重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利于经济建设 C.“一五”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D.体现了中共八大的经济建设方针
|
14. 难度:简单 | |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人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人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
15. 难度:简单 | |
对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的人的确认为,被剥夺者和饥饿的人们将反抗把他们带进这种绝望境地的政府和经济制度。”为避免上述问题出现,罗斯福新政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措施,这些措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恢复金融秩序维护货币安全 B.保障工人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C.调整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D.通过立法完善资本主义制度
|
16. 难度:简单 | |
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 B.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 C.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 D.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
|
17. 难度:简单 | |
根据外贸统计资料,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用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美国一架波音飞机,这是“中国制造”的尴尬;按照国际金融服务公司摩根士丹利一位经济学家的说法就是,中国仅仅得到了一点面包屑而已.这段材料实际上强调 A.中国只有加人世贸组织才能够改变这种现状 B.国际贸易需要平衡和互惠 C.经济全球化遏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D.新技术革命可使国家贸易量增加
|
18. 难度:中等 | |
孔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重礼敬德”的中华礼仪传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孔子所说的“礼”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了君主专制 B.巩固了宗法等级制度 C.确保了社会和谐发展 D.加强了思想控制
|
19. 难度:简单 | |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
20. 难度:简单 | |
唐朝诗人章揭作《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是通过追忆“焚书坑儒”来 A.反思秦亡的历史教训 B.说明其是秦亡主要原因 C.强调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D.指出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
21. 难度:中等 | |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 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 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 C.实行民主政治 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
22. 难度:简单 | |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23.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写到:“现代的自然研究,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但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他认为这个时代应该是 A.“发现人”的时代 B.“信仰自由”的时代 C.“理性”时代 D.“科学”时代
|
24. 难度:中等 | |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此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绝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
25. 难度:简单 | |
严复评论道:“自其例出,而后天学明、人事利者也。”这直接揭示了牛顿力学体系 A.缓和了神学和科学的矛盾 B.促成人们对自然认识的飞跃 C.导致启蒙运动在英国首先兴起 D.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科学原理
|
26. 难度:简单 | |
纪念某一思想家逝世100周年时,有人说:“(他)独自一人,面对宫廷、贵族和资本的联合力量,面对那股毫无意识的强力—群盲;面对那些无恶不作的官吏,他们专门媚上欺下,匍匐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面对那些教士,他们是伪善与宗教狂热的邪恶混合体……他战胜了陈旧的秩序和陈旧的教条,他战胜了封建君主、中古时代的法官和罗马的教士。”该思想家 A.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向” C.率先倡导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主张建立人类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
|
27. 难度:简单 | |
“一只船桨能翻出万顷波涛,一支鞭高扬走进金戈沙场,空荡荡的舞台能穷尽十八相送,一个圆场,一场趟马,就是‘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的浪漫风格 B.戏曲艺术的虚拟化 C.说书人的随性夸张 D.绘画的意象化
|
28. 难度:简单 | |
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华民族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的显著特点是 A.开启民智,解放思想 B.以暴力革命取代和平改良 C.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D.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
29. 难度:简单 | |
自汉代儒学成为统治之学后,儒学就成为“上上之学”并持续了几千年.但明代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赞 A.反对孔孟之道 B.倡导平均主义 C.抨击皇权专制 D.批判发展儒学
|
30. 难度:简单 | |
北京大学教授钱乘旦指出:“当非西方国家仍在为实行现代化而伤透脑筋,西方国家则似乎已出现超越现代化的新动向。”材料中的“新动向”指的是 A.高度城市化 B.西方主导全球化 C.第二产业比例显著降低 D.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
31. 难度:中等 | |
材料解析题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伟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由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不高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另一方面没有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 ——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二 第一次革命高潮提出的我们党过去宣传的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曾使革命和平发展……使小资产阶级逐渐消除其幻想的口号。现在和平发展和使政权无痛苦地转归苏维埃已不可能,因为政权事实上已经转到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手中。现在只有彻底消灭反革命资产阶级专政才是正确的口号,只有得到贫苦农民支持的无产阶级,才能完成这个任务―新高潮的任务。 ——《1917年8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一次大会决议》 请回答: (l)材料一反映了列宁最初主张什么方式夺权?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尔什维克党最终夺取政权采用的是什么方式?原因又是什么? (3)材料二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和“新高潮”分别指的是什么现象?这两个现象的性质是什么? (4)为了“得到贫苦农民支持”,布尔什维克党在“新高潮”初期采取了什么措施?
|
32.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 《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