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礼记·礼运》中有“城者,所以自守者也”的论断,《博物志》中也有“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的说法,而《吴越春秋》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更是人所共知。这表明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 A.突显政治、军事功能 B.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动乱 C.缺少经济管理职能 D.大多选在战略要地建造
|
2. 难度:简单 | |
秦朝“额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汉初,“开关梁,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汉初政策的变化 A.是立足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是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人 D.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
|
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复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 A.强调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C.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 D.突出儒学的伦理道德
|
4. 难度:简单 | |
王阳明先生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时指出,舜帝在位时封的九个官职中,“首樱(农业)而次契(商业)。垂工益、虞(工业),先于夔、龙(教育)”。这一观点 A.顺应了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潮流 B.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 C.促进明朝革新官僚机构 D.充分肯定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
5. 难度:简单 | |
《金台纪闻》载:“近日(明弘治末至正德年间)毗陵人用铜、铅为活字,视版印尤巧便,而布置间讹谬尤易。”清人著《壹是纪始》记述:“今又用铜、铅为活字。”这说明 A.活字最初一般为金属材质 B.铜、铅活字印刷已比较流行 C.铜、铅活字比较适宜于印刷 D.中国印刷术继续领先于世界
|
6. 难度:简单 | |
明末清初,在景德镇常驻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瓷器的商人,他们按籍贯、按销地划分共有八帮。其中以宁、绍、关、广四帮势力最大,其他如行商、水客和小商、小贩来去频繁,无数可计。材料现象说明 A.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中心 B.商帮出现于明初期 C.明代制瓷业利润非常高 D.景德镇制瓷业发达
|
7. 难度:简单 | |
左宗棠认为中西二学虽有“虚”“实”之别,但同时指出二者“各是其是,两不相逾”,并进一步肯定西学的“器用”价值。此看法 A.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对西方科技持否定态度 D.推动实业救国运动的兴起
|
8.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后,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现了“穷乡僻壤,未有不用洋货者”的现象;光绪中叶后,贵州新城布依族生活区“廉价而又适用的孟买棉纱完全排挤了用本地棉花的手纺纱”。这种情况表明 A.少数民族生活实现国际化 B.经济落后地区更易于融入世界市场 C.内地的经济形态遭到破坏 D.西南自然经济破坏程度不逊于沿海
|
9.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近代中国部分商办铁路公司及其修筑铁路统计表。由此材料可推知当时
A.中西部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民间投资环境和渠道放宽 C.交通发展推动了民主进程 D.东部地区交通现代化更快
|
10. 难度:简单 | |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C.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D.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
11. 难度:简单 | |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时,其治校理念之一是“大学不仅要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可见蔡元培 A.强调学术自由 B.提倡学贯中西 C.注重学习借鉴 D.重视自然科学
|
12. 难度:简单 | |
1929年,三家上海影戏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公司以“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口号,开展“国片复兴运动”,很快与老牌的电影公司“明星”“天一”形成鼎足之势。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电影业 A.其发展应与社会需要相适应 B.在旧中国以联合发展为主 C.突出功能在于引导社会舆论 D.已经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
|
13. 难度:简单 | |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废厘改税”,设置“统税”对国内工业品按照一物一税的原则进行一次性征税后,该工业品便可在全国流通,不再征收额外捐税。这一调整 A.为抗战奠定了经济基础 B.加重了百姓经济负担 C.刺激了国内市场的流通 D.加快了国内市场形成
|
14.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表,据此可推知
A.近代中国金融体系基本形成 B.经济危机促使金融调整 C.上海成为近代中国金融中心 D.国内政治环境影响经济
|
15. 难度:简单 | |
1978年3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方毅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号召:到1985年,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达到或接近1970年发达国家的科学水平。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 A.开始淡化科技领域的意识形态 B.认识到国内科技水平落后的现实 C.准备用科学技术引领改革开放 D.在科技发展问题上已无冒进倾向
|
16. 难度:简单 | |
苏格拉底坚持“无人有意作恶”,一切罪恶都是来源于人的愚昧无知。这符合苏格拉底 A.“美德即知识”的哲学观 B.“性善论”的言论 C.“认识你自己”的价值观 D.对真理的追求
|
17. 难度:简单 | |
彼特拉克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这说明他 A. 肯定了人的理性思维 B. 有意恢复被湮没的人性 C. 彻底否定了神的存在 D. 崇尚古代希腊罗马制度
|
18. 难度:简单 | |
伊拉斯漠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优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漠 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
19. 难度:简单 | |
达尔文曾说:“尽管人类是一个更先进、更聪明的物种,但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特殊的位置,现在已经被视为有机世界的一部分。”这说明达尔文的进化论 A.将人类置于自然界之中 B.强调了人与其他物种的本质不同 C.不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D.提高了人在整个自然界中的地位
|
20. 难度:简单 | |
在1920年的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这从侧面反映出 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 B.当时苏俄的物资供应比较紧缺 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 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
|
21.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西欧各国在战争中遭受严重创伤,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有资格为其他国家恢复经济而分担成本,他们在某些贸易上存在互补,但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互补性贸易。此现象可以解释西欧 A.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 B.接受美国援助有必要性 C.不愿接受马歇尔计划 D.经济发展必须重新起步
|
22. 难度:中等 | |
1945年,德国溃败后,美国俘获了以冯·布劳恩为首的130名优秀的火箭专家并缴获了相关技术设备,为发展美国的空间技术奠定了基础。这反映了 A.军事技术影响了二战的结局 B.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德国 C.世界科技中心转移到了美国 D.人才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
23.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1980-1989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变化示意图(单位:亿美元)。据此可以推知 A. 两极格局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 B. 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国际化加速 C. 全球信息网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D. 发展中国家被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
24. 难度:简单 | |
《中国海关》刊文指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化似乎正进入“大门时代”——全球化仍在继续,但两扇大门轻掩,贸易受到限制,投资不再自由。该文 A.讽刺了发达国家设置贸易壁垒 B.认为经济全球化前景比较暗淡 C.否定了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D.指出了经济全球化面临的困难
|
2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专制制度,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一家之后,思想开始受到禁锢,难以出现在平等基础上的、充分自由的“百家争鸣”,但文化学术也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中国农耕文明达到的高度和精致程度为世界之最,适应这一文明的专制皇朝制度也设计周到、高度成熟,所以凭武力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都在文化和制度上被汉化。又由于地理的特点,可以长期封闭,“六合之外,姑存不论”。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所谓中国是唯一未中断的文明古国,原因在此。 ——资中筠《士人风骨:中国知识分子对道统的承载与失落》 材料二 14~16世纪东西方启蒙思想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比较表。
——摘编自谭文芳《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和薄伽丘思想的共同之处,并分别说明当时东西方启蒙思想产生的原因。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结构转换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 “圈地运动”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殖民地的拓展吸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劳动力在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转移情况。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英两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对本国经济发展所起的影响。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整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洛克认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们的委托,“如果同一批人同时拥有制定和执行法律的权力,这就会给人们的弱点以绝大诱惑,使他们动辄攫取权力,借以使他们自己免于服从他们所制定的法律,并在制定和执行法律时,使法律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私人利益,因而他们就与社会的其余成员有不同的利益,违反了社会和政府的目的”。为防止权力集中而导致专制,必须对权力间的关系进行限制,国家的权力必须分立。 ——摘编自石荔菠《洛克宪政思想的哲学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宪政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宪政思想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