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上期中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郭沫若:“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所谓国,其实仅仅是一个大宗或小宗,所以动辄便称万国万邦。”这说明

A宗法制使中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B.中国古代社会有家国同构的特点

C.中国古代并没有产生真正的国家

D.个宗族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自然规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古罗马法律裁判官曾宣告:“对于任何以违反善良风俗进行聚众侮辱的人或者其所为之事导致违反善良风俗的侮辱,我给予一个针对他的诉权。”这表明罗马法

A注重法律程序

B.追求公平正义

C.保护公民人格权

D.已经十分完善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这表明美国政治体制中

A保障人民主权建立共和体制

B.联邦政府加强了各州的自主权

C.立法、行政、司法分权制衡

D.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分权制衡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1917年的俄国革命是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这种认识

A主张十月革命开始于1917年3月

B.否定了十月革命的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C.严重地贬低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地位

D.主张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875年11月15日,香港《北京新闻公报》公布了一则有关外国人在华旅行的法令:外国人在华各省旅行须出示盖有特殊官印的护照,外国人如有非法行为就近递交该国领事馆处理。这主要说明清政府

A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独立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C.外交开始出现制度化

D.已认识到传媒的作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理对外交涉——五口通商大臣,起初由两广总督兼任,驻广州。1859年,将五口通商大臣移驻上海。1861年划归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管辖。1866年,改称南洋通商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这种转变反映了

A中国中央机构的半殖民地化

B.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启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国被迫全面对外开放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主精神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历史地图反映了人类历史时期自然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状况及其变化,它能够将难以表达的含义转为直观的信息。观察下图,结论正确的是

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B.中共的最高决策由错误走向正确

C.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D.中国革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御侮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以1931年9月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端,是科学的,这一看法基本上成为主流认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

B.“抗日战争”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

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

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哲学家霍布斯说:“战争,并不只限于战斗行为;事实上,只要战斗意愿明白可知,这段时间都可算作战争。”以下不属于上述第二个“战争”内涵的是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约组织

D.朝鲜战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表是民国初年统计的国内若干个地区的农村消费情况统计数据,由此可得出

 

 

A北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中东部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

C.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环境影响

D.自然经济解体存在不平衡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民本”思想和“民主”思想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兴起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对民的作用的认识更加清楚,所以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更加着意阐释、鼓吹,成了这一时期的一股思想大潮,并在萌芽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体系。同时,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家,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位。他们民本思想的侧重点各有千秋,孔子侧重于“为政以德”,孟子侧重于“民贵君轻”,而荀子的侧重点则是“恩惠于民”。

——《南阳日报》

材料二:突破与创新

在民主政制中,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交付给大多数,他是那个社会的一分子,这样,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与他们在自然状态之中无异。在他看来,民主制可以使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享有宗教信仰、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孙中山选集》

材料三联系与区别

民本主义思想与民主主义思想不仅有着实质性的区别,而且从根本上是正相对立的。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家往往在强调“民本”的同时,又强调“君主”。因此,就其思想实质而言,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者同时也是君主主义者。

——俞可平《传统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至于民主共和之新政体,以理论言之,与我先民以往政治理论及政制精神靡(无,没有)不合。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主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体系的原因。

(2)材料二在“民”的认识上有何突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宾诺莎的思想在18世纪晚期的美国是如何体现的?

(3)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民本和民主思潮的“实质性的区别”选择材料三中的任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面是2005年1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第十卷的目录摘编。

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第一章战与和的变奏

第二章全面内战的烽火

第三章战后社会的动荡与纷扰

第四章国共两党攻守态势的转换

第五章国共两军的军事决战

第六章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命运的角度对该目录增加一条子目录,并说明增加理由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摘自《文献通考》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敝,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摘自《朱子语类》

(1)依据材料,概述两则材料对宋初改革的不同评价你认为影响对同一历史事件产生不同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2)有人说,这一时期通过改革形成了“政治新格局”指出该政治格局的实质内容并简要评价其历史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