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钱穆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时期,“学术环境不普遍,……限于少数私家,而有所谓累世经学。……天下仕途渐渐走入一个特殊阶层的手里去”。上述现象得以改变是在

A秦汉时期

B.魏晋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若鹜。……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

A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

B.制瓷业开始兴起

C.为了谋生,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北宋地理学家朱彧《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经验与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B.重视科技运用与思想迷信两者并存

C.天文科学研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比较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829年,道光帝谕军机大臣等:“朕闻外洋夷钱,有大髻、小髻、蓬头、蝙蝠、双柱、马剑诸名,在内地行使……自闽、广、江西、浙江、江苏渐至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这表明当时

A洋钱流入中国始于道光年间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鸦片走私导致大量白银外流

D.清政府缺乏主权货币观念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A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允许西方人在控制区域内自由通行和经商,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这反映太平天国

A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

B.外交政策深受宗教信仰的主导

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

D.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

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

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

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

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反应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主张以十八星旗(“十八”代表内地十八省,不包括满洲人居住的东北地区)为国旗,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以五色旗(象征汉满回蒙藏五个民族)为国旗。这说明

A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

B.满清贵族与革命派实现了妥协

C.近代中国民族观念不断进步

D.民主革命的过程艰难而又曲折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北上宣言》指出,凡武力与帝国主义结合者无不败。反之,与国民结合以速国民革命之进行者无不胜……在造成独立自由之国家。该宣言发表的背景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北伐军胜利进军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袁世凯复辟帝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中共在历史发展中不是一帆风顺的。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员人数的变化。据表可推理的是

时间

19217

19274

19278

1934

1937年初

人数

57

57万

1万多

30多万

4万多

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

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38年1月8日,国民政府在武汉召开军事会议,军训部长白崇禧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与日本人作长期抗战。”同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速胜论和亡国论,通过分析中日双方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反映出二人

A主张实行全民族抗战

B.所主张的抗战路线不同

C.对抗战的方针进行理性思考

D.对抗战持有感性认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40年10月蒋介石接见英国驻华大使时说,英美素以殖民地看待中国,实为最大错误,中国拥有大量陆军,可补充英美在远东陆军的不足。中国有资格和英美“平等合作”。蒋介石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与英美同等的军事地位

B.向英美展示中国陆军强大的战斗力

C.希望英美废除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D.争取英美对中国抗日的援助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下列能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是

A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

B.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A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D.短任期制使居民均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古罗马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各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的主要现实意义是

A协调罗马公民间的关系

B.维护奴隶主的经济利益

C.保护奴隶交易的正常进行

D.适应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马克思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此话旨在强调

A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时代局限性

B.巴黎公社运动缺乏必要的阶级基础

C.俄国落后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

D.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指明了方向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

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

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面是历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工人③中产阶级),其中合乎史实的

ABCD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对该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

B.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名无实

C.政变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D.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美国制宪过程中,北方认为奴隶乃是财产而不是有人格的人,南方则认为奴隶人数应被列入各州人口总数。此争论反映了南北方矛盾焦点集中于

A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B.国会席位的分配问题

C.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

D.联邦权力与州权划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法国1875年宪法的一条修正补充条款:“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法国1875年宪法为主要蓝本,同时根据当时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特殊需要加以改造而成。两部宪法都

A因人修订宪法内容

B.结束了本国的君主专制

 

C.是本国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阻止了本国的帝制复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巴黎公社在1871年4月发布法令:未经司法代表批准,不得进行逮捕;禁止非法搜查民宅与征用物资,违者逮捕。尤其禁止任何对人身自由的侵犯。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坚持法律至上的原则

B.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C.完善了法国法律制度

D.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

——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梁启超说:“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一道法令中说“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孙晓春《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卢梭学说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旗官兵生计,顺治元年(1644年)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此后圈地令又下了两次,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永平等42府,共圈占土地约十六万余顷,“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八旗园地称旗地,不准私自买卖,违者按律治罪,圈地后,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部分地主或农民投充到八旗庄园为奴仆,或流亡他乡,清政府重申逃人法,严厉处罚逃亡者。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15—16世纪毛纺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羊毛价格不断上涨: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他们扶老携幼,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生活艰辛。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血腥法令,严禁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流浪,迫使他们进入工厂。

——摘编自蒋孟引《英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两国圈地的主要相似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国圈地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影响。

(3)分别指出两场圈地运动的实质。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2年2月12日,清廷以宣统皇帝名义颁布了清帝逊位诏书: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於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1根据材料,归纳迫使清帝逊位的原因。

2清朝覆亡是各派政治力量合力的结果。你认为迫使清帝逊位的最重要的政治力量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