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重庆市高三10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商周时期采取兄终弟及或立嫡长子的继承法。对抗商时周团结亲戚一致对外恢复同辈族众只讲长幼不分亲疏共享政权的“昭穆制”西周中期后东进军事活动减缓土地财产不能无限分封各国又采取便于集权的“大小宗制”。这反映了

A宗法制的核心是发展演变的

B.现实需要决定宗法制的演变

C.宗法制实际上不讲亲疏关系

D.大小宗制取代嫡长子继承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当代学者陈勇指出,根据均田制规定,百姓迁移和“家贫无以供葬者”,可卖永业田由狭乡迁往宽乡者以及卖充住宅、邸店者,可卖口分田,官僚地主的永业田和赐田也可出卖。这些规定

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为土地兼并提供了合法依据

C.解除了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

D.致使大量自由劳动力涌入市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朝人王士性在《广志绎》中如此描述杭州城,“湖之丝,嘉之绢,绍之茶之酒,宁之海错,处之磁,严之漆,衢之橘,温之漆器,金之酒”齐聚于此。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

B.商品生产存在地域性差异

C.长途贩运贸易的全面展开

D.杭州是当时全国的经贸中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刑事诉讼中,法庭已经发展成为受法律保护的上诉法院,犯罪嫌疑人有多达4次的上诉机会住宅是市民的保障,逮捕只能在门外执行,在侦查期间需避免置人于狱。这说明了罗马法

A强调保护个人权利

B.强化维护私有财产

C.注重调节经济纠纷

D.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C.单一税种,没有差等

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1932年4月26日发表通电称,它将“领导工农红军和全国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实行瓜分中国,以求得中华民族彻底的解放和独立”。通电发表的背景是

A日本大举侵华东北沦为殖民地

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政策的制定

D.抗日救亡运动扩展到全国规模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美国政府制定了一套全球性的‘遏制’战略,美国及其盟国可借以‘遏制’来自苏联的新的侵略。”美国政府制定的“遏制”战略

A有利于世界格局多极

B.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C.直接推动欧洲联盟成立

D.导致两大阵营长期对峙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如下图所示,19世纪英国与美国的产品平均年出口值百万镑经历了不断变化的过程。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A英国通过工业革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B.英美两国出口总额占据世界总量的多数

C.美国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外贸领域反超英国

D.英国并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获益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买办”是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一个特殊阶层。下列有关“买办”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外国资本家在旧中国通商口岸开设的商行、公司等机构

B.旧中国官方或民间设在通商口岸管理外贸的机构和人员

C.外商在旧中国设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佣的中国代理人

D.旧中国外商设在中国的商行等机构中的中方合伙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A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

C.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

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材料三

世界博览会主题概览

时间

主题

时间

主题

1933年

一个世纪的进步

1982年

能源:世界的原动力

1935年

通过竞争

获得和平

1984年

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

1937年

现代世界的

艺术和技术

1985年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39年

明日新世界

1990年

人类与自然

1958年

科学、文明和人性

1998年

海洋:未来的财富

1962年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00年

人类—自然—科技—发展

1964年

通过理解

走向和平

2005年

超越发展:大自然智慧的再发现

1970年

人类的进

步与和谐

2010年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974年

无污染的进步

2015年

给养地球:生命的能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和20世纪世博会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代化是一个近代以来人类摈弃封建生产方式和思想传统,追求更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会把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政治文明和制度文明不断推向顶峰,同时也在孕育和创造着非资本主义本质、引领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新因素。近代化等于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化,虽然构就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但无法代表全部。从这一理论视角出发,可以认为,以资本主义的出现为起点的人类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形成过以英、法、荷为代表的原生范式,以德、俄、日为代表的继起范式,印度等众多殖民地国家的依存范式,苏联、中国等国家的跨越范式。相对于原生范式而言,后三种范式皆属于“赶超式”范畴。

——摘编自杨栋梁《日本经济现代化的经验与教训》

根据材料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定义“现代化”,并以其中一个“范式”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为了更多地吸引选民,打出了地方改革的旗帜。1835年9月,议会《市镇自治机关法》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由投票选举选出。1848年议会通过《公众卫生法》,要求各地改善卫生条件,地方政府的卫生管理职能随之加强。1870年政府颁布《教育法》,原由教会和民间经管的教育事务移交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项目逐渐增多,据1966年的《莫德报告》,地方政府的工作多达3类60余种。1972年议会通过《地方政府令》,新设6个城市郡,每个城市郡都是以一两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专门的城市管理系统。英国议会为了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还于1974年通过地方政府法,建立起地方查弊制度。1985年议会通过新《地方政府令》,力求精简机构,完善地方民主。在日常管理中,地方政府十分注重发挥委员会的作用。地方委员会承担着地方政府的大部分工作,经常根据地方议会授权提出报告,采取行动,并可代表地方议会对各部门实行监督。

——阎照祥《英国近现代地方政府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地方政府改革的特点。

2英国地方政府改革为我国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提供的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