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括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新教育”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
2. 难度:简单 | |
伊拉斯谟在《愚人颂》中说:“如果生活中没有那种傻得可爱的感官快乐来调剂和平衡,那么……人生就是一个充满忧郁、单调乏味、令人讨厌、无法忍受和十分艰难的过程。”这表明伊拉斯谟 A.反对社会不平等现象 B.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人生观 C.批判世俗的享乐主义 D.开启了追求理性人生的先河
|
3. 难度:中等 | |
恩格斯说“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却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把他烤了两个钟头。”材料表明恩格斯的观点是 A.站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角度肯定加尔文的改革 B.从宗教思想阻碍近代科学发展的角度否定加尔文的改革 C.加尔文教与天主教在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上是一致的 D.加尔文孕育的政治自由和宗教自由的奋斗精神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
4. 难度:中等 | |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A.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B.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C.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D.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
5. 难度:中等 | |
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这反映了当时 A.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 B.“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 C.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 D.人们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
6. 难度:简单 | |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查。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 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与发展 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 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 D.人类历史迈人工业文明时代
|
7. 难度:简单 | |
“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8.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前提和起点,下列史实属于资本原始积累方式的是 ①开拓海外殖民地大肆掠夺 ②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 ③黑奴贸易聚敛大量财富 ④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1650年,英吉利共和国发布《航海条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点:一、禁止外国商人和拥护斯图亚特王朝的美洲殖民地有任何贸易关系;二、外国商船如无共和国政府的许可证,不得与美洲的英国殖民地通商。以下关于此条例说法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压制北美殖民地的独立运动 B.其颁布有利于工业资本家在海外的扩张 C.主要为打击西班牙殖民势力扩张而颁布 D.反自由贸易,以保护主义促进国家利益
|
10. 难度:中等 | ||||||||||||||||
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
表中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
11. 难度:中等 | |
到1870年为止,英国社会问题堆积如山,自由党人主张渐进的改革,并且提出以下改革纲领:(1)保护穷人,使其免除疾病、过分劳累、贫困及意外工伤的折磨。(2)发展教育及工会,作为工人自助的手段。(3)向“膨胀的”、不劳而获的财产征收重税,以便缓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这表明 A.“严重社会问题”使英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B.英国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以解决“严重社会问题” C.“严重社会问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成的 D.自由党人认识到“严重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主义社会长治久安
|
12. 难度:中等 | |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
|
13. 难度:简单 | |
伊丽莎白二世成为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见证了12位英国首相,也是英国民众非常尊敬和欢迎的君主。她几乎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以表示她的不干涉和“绝对的公平”。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君主 A.为了取悦民众,拒绝行使手中应有的权力 B.是可有可无的虚君,但能代表国家出访 C.无权任命首相,也不能干涉国家政治生活 D.仅仅是国家的象征,手中没有任何实权
|
14. 难度:简单 | |
梭伦在国家危亡之际被授予绝对的帝王权力,全国同胞都盼望他能接受,被他严词拒绝;华盛顿也严词拒绝了一些人让他担任君主的建议。这表明 A.民主政治的环境决定了伟人的品格 B.伟人品德对民主政治形成有重要作用 C.伟人言行决定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D.梭伦与华盛顿对自己国家的贡献相同
|
15. 难度:中等 | |
制宪会议的代表信为“政府的目的在于追求幸福——或按照亚当斯(《独立宣言》起草者之一)的说法,最好的政府就是‘为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程度的安逸、舒适、安全,或一言以蔽之,幸福’”。这表明该制宪代表 A.主张宪政公平 B.追求理想的政治体制 C.反对精英政治 D.以民生作为政治追求
|
16. 难度:中等 | |
19世纪中期,法国几乎所有的阶层都经历了怀旧与恐惧的相互交织心态,贵族对恐怖时期的恐惧,激进派对滥用自由的恐惧,农民对回到封建统治的恐惧,以前的官员向往国家过去的伟大,资产阶级年轻一代怀念年轻人掌权的时期,下层阶级怀念曾给他们带来某种家长制保护的旧制度。这说明法国当时 A.仍是典型的欧洲封建农业国 B.还没有结束“恐怖”统治秩序 C.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到巩固 D.已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
17. 难度:中等 | |
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这一主张 A.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 B.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 C.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 D.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
|
1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某学生对西方代议制的理解而制作的图示,最恰当的标题是
A.统而不治的“虚君”政治 B.打着民主幌子的君主专制 C.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典范 D.相互妥协下的“一票共和”
|
19.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巴黎公社委员成分结构图》
材料反映出巴黎公社 A.群众基础比较广泛 B.无产阶级妥协退让 C.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经过民主选举产生
|
20. 难度:简单 |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材料中的“钥匙”是指 A.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 B.牛顿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D.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
21. 难度:中等 | |
早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进化论的观点。但是真正使进化论为世人所关注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其重要原因在于该书 A.结论源于大量第一手资料 B.顺应自由主义经济思潮 C.成为当时学术界、思想界的公论 D.是对自然界认识的突破
|
22. 难度:中等 | |
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是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D.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
23. 难度:简单 | |
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B.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C.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
24.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1900年法国发行的绘有“联军合力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的漫画明信片。在其反映的历史事件之后
A.清政府被迫割让大片领土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中国首次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D.列强攫取了在华北的驻兵权
|
25.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二十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革命,两者均属“共和革命”性质,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这一观点 A.建立了众人共享的价值观念 B.指出了中俄革命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C.客观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世界影响 D.准确评价了俄国二月革命的意义
|
26. 难度:中等 | |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A.强烈的排满色彩 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 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
27. 难度:中等 | |
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 B.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 C.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 D.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
|
28. 难度:简单 | |
1925年1月,中共四大《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议决案》指出:“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有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 A.中共已经牢牢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 B.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出现裂痕 C.中共意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 D.中共否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
|
29. 难度:简单 | |
“至今军阀作恶如故也,列强横行,且有加而无已也……中国革命,不能不承认为世界革命中之一部,而实行三民主义,则共产主义即在其中矣。吾辈死者,但知中国革命与国际革命不能分而为二,则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岂有纷争之必要。”该日记内容反映出蒋介石 A.赞成国共两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主张用暴力手段“清党” C.同意与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已转变成社会主义者
|
30. 难度:简单 | ||||||||||||||
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A.北伐先遣战江南 B.第三次反“围剿”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百万雄师过大江
|
31. 难度:简单 | |||||||||||||||||||
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与1927年8月至1949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不断开辟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
32. 难度:简单 | |
“这一天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从两年前这一天起,……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双十”是我们新中国孕育的日子,“七七”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作者深情赞颂的是 A.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B.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C.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D.中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最大,其对历史的影响也就格外微妙。 材料一 “直至四、五百年前,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在欧洲仍牵起不少道德争议,就如人们今天争论应否吸烟一样!” 材料二 “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的习惯、消费的模式、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 ——李军、王秀清主编《历史视角中的“三农”》 材料三 “随着糖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和人们对糖的过量食用……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等越来越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味的爱好’又不会危害健康的新型甜味剂。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糖应运而生。” ——摘自“凤凰网”杨海军文章 (1)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分析四、五百年前的欧洲“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的原因? (2)从“食糖代表着‘享乐’、‘糜烂’”到英国工人“红茶加糖”习俗的转变过程折射着欧洲社会的进步,试列举此过程中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3)作者认为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试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功能糖应运而生”现象的认识。
|
34.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遭到日本侵略军的全面进攻。为躲避战火,并执行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战略方针,众多沿海居民,大批民族工业企业与高校大量迁往内地,因而很短的时间内以重庆市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成为中国政治中心地带与人口高密集区。就东北地区而言,日本官方在强制阻止中国汉族移民迁往东北地区的同时,按步骤地实施了蓄谋已久的移民侵略计划,即所谓“国策移民”。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提出了20年间向中国东北移住日本农民100万户、500万人的总体计划,之后大批日本所谓“开拓者”迁入东北地区,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巨大伤害。 ——安介生、葛剑雄《20世纪中国移民史的阶段性特征》(有删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特点,简要分析其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