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最早“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易传》《中庸》以来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完成了自《吕氏春秋·十二纪》起始的、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夫之
|
2. 难度:简单 | |
中国改朝换代,往往国家颜色随之变换。周得火德,尚红;秦灭周,得水德,尚黑。看似简单的颜色更替背后,是影响了中国政治几千年的“五德始终说”。“颜色革命”实质上宣扬的是 A.以德治国 B.君权神授 C.统治合法 D.阴阳五行
|
3. 难度:简单 | |
司马光撰写的《居家杂仪》中有:“凡为子为妇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所入,尽归之父母舅姑。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不敢私与。”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缓解家庭内部矛盾 B.强化纲常伦理观念 C.剥夺子女经济权益 D.强调家长支配权利
|
4. 难度:简单 | |
唐代某书法家其书宽博正大、雄强遒劲,运笔把篆、隶笔法用于楷、行、草书中,被书论家认为是“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和唐人重气象、求气势的典范——楷书宽绰开张、雄浑丰厚、有浩大气势,行书壮美豪放、挥洒遒劲、有叱诧气概。该书法家是 A.欧阳询 B.王羲之 C.赵孟頫 D.颜真卿
|
5. 难度:简单 | |
明代画家徐渭的作品《牡丹蕉石图》(下图)水墨淋漓,奔放横溢。画中的石头连勾勒轮廓的线条都没有,完全是不同程度的墨色的运用。这种绘画思想表明徐渭深受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 A.“心外无物” B.“人伦者,天理也” C.“贵儒尊道” D.“理”“欲”统一
|
6. 难度:简单 | |
明永乐九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扮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反映了明代 A.文化专制走向全面反动 B.市民文化成为主流 C.神话历代君主先贤形象 D.统治者的治国理念
|
7. 难度:简单 | |
敦煌壁画中,魏晋南北朝时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时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A.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B.中外艺术的交融 C.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D.佛教的中国化
|
8. 难度:简单 | |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
9. 难度:简单 | |
当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思想领域的近代化过程 B.中国的近代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的历程 C.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由工业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 D.“中体西用”的提出使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
|
10. 难度:简单 | |
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 B.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
11. 难度:简单 | |
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为此,严复提出的变化主张可能是[来 A.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 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
12. 难度:简单 | |
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 A.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B.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
13. 难度:简单 | |
“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材料说明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D.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
14. 难度:简单 | |
“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钱穆的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
15. 难度:简单 | |
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这说明当时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 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
16. 难度:简单 | |
苏格拉底在和人交谈时,总会提出一连串问题让对方回答,鼓励对方依靠自己的努力逐步找到正确答案。孔子经常会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他也很乐于接受学生的提问,并通过回答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表明二者在教学方法上都注重 A.平等相待 B.启发引导 C.辩证思考 D.逻辑推理
|
17. 难度:简单 | |
一书中写道:(1517-1546年)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谩骂和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材料意在说明 A.宗教改革演变成为激烈的社会政治运动 B.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性质截然不同 C.是否信仰宗教成为当时社会舆论的焦点 D.宗教改革引发了欧洲各国间的激烈冲突
|
18. 难度:简单 | |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人民主权说 C.自由平等 D.三权分立学说
|
19. 难度:简单 |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
20. 难度:简单 | |
“个人”作为单独的自治单位,独立于家庭、社区和社会秩序之类的集体性概念之外。有学者认为,“个人”所具有的这一内涵,“只有到了16世纪末或17世纪初才得以形成”。能支持这一观点的应是 A.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C.启蒙思想强调人的“理性” D.《人权宣言》宣称人生而自由平等
|
21. 难度:简单 | |
“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
22. 难度:简单 | |
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他们都是怀疑者,他们批评从古代以来认为天经地义的道理,他们都有监视的目光。”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应是 A.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不轻易接受各种教条 B.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推翻古代以来各种定律及学说 C.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各种宗教仪式,尤其是天主教的教规 D.倾向自由、平等、民主、宪政和民族主义,反对君主政体
|
23. 难度:简单 | |
有人认为,西方政治发展史上,权力中心经历了神权到王权,又从王权转到民权的过程。总体看,西方从王权转到民权始于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8世纪
|
24. 难度:简单 | |
某一力学规律“问世后200多年间,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天体的运行、潮水的涨落和彗星的出没,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这一力学规律来解释。”这一力学规律是指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相对论 D.量子论
|
25. 难度:简单 |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曾经说:“在过去的时间里,科学之手对于人类朴实的自恋有过两次重大的打击。第一次是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大的难以想象的世界体系中的尘埃……”据此判断,以下各项最有可能属于“第二次重大打击”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D.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运动定律”
|
26. 难度:中等 | |||||||||||||
加强地方行政制度的建设并进行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二: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四:为了团结内蒙古人民抵抗蒋介石的军事进攻与政治经济压迫,现在即可联合东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发布施政纲领,但对蒙汉杂居地区仍容纳汉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独立国形式。 ——《中共中央关于考虑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汉初,刘邦也实行了类似的制度,是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秦始皇推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与材料—相比,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3)据材料三,填写元朝地方机构和主要职能简表。
(4)材料四中形成的这一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深远意义?
|
27. 难度:中等 | |
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趋势,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由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雅典民众要求“政治自由化”的经济基础是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革命”后颁布的宪法是什么?指出该宪法有哪些制度创新? (3)为实现材料三的政治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以实现的制度保障是什么?
|
28. 难度:中等 | ||||||||||||||||
在20世纪近一半的时间里,“冷战”不仅塑造了当时的国际关系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卷入“冷战”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几个世纪里世界政治的头等重大事态之一,那就是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包括国际政治观)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然而,意识形态对立与基本地缘政治环境中的超级大国利益竞争等因素结合在一起,决定性地促成了美苏冷战。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三:1993年年末,比尔·克林顿曾脱口而出地说:“啊,我想念冷战。”确实,二战后美苏两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除了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外,还给了美国国力发展以多方面的刺激。……“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现在看来仿佛是一种奇思异想,许多美国人在50年代和60年代把两种制度的竞赛锁定为一种显示优越性的竞赛。……”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材料四:1972—1985年中美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
材料五: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时进一步明确提出:新形势下,中美双方要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累正能量,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开创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局面。
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已经在美国“阳光之乡”按下了启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的按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对新中国实施怎样的外交政策。 (3)你是怎样理解材料三中美苏两国的冷战“给一些国家提供发展机遇”这句话的?最能体现60年代美国“显示优越性的竞赛”的事件是什么? (4)“冷战”态势下美苏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美关系。请分析材料四中美进出口贸易额变化的原因。 (5)请你结合当今国际格局特征,谈谈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的有利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