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虎林市高一上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皖南古村西递村的典型的格局是“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敬爱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敬爱堂作为当地的家族祠堂反映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嫡长子继承制

尊崇祖先维系亲情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因此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

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某次考试题中,要求学生对废除丞相制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某学生把答案要点归纳如下,你认为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动乱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抽签选举制使富人失去了运用其财富和地位等方面影响选举的可能,为普通公民提供了在古代条件下最广泛也最平等的参政机会。”引文所描述的当指

A中国先秦时期的军功爵制度

B.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古代雅典民主机关的选举方式

D.美国总统选举时的选举人团制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汉朝负责监察地方的监察官员是

A御史大夫

B.监御史

C.刺史

D.御史台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781—1786年,美国政府摊派给各州的款项共1500万美元,各州共交纳2419000美元,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分文未交。因此政府财政非常困难,为了支付战争费用和其他开支不得不大量举债,大量发行纸币。结果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劳动人民负债累累,社会严重动荡不安。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体设计的缺陷

B.各州权力过大

C.政府权力有限

D.政府政策失误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为了有效的控制地方,元代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

A分封制

B.行中书省

C.郡国并行制

D.中书省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德国的联邦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积虽不足一省,但因为他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理藩院

D.宣政院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内阁制度和军机处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2009年二三月间,圆明园流失的文物鼠首、兔首铜像在法国一家拍卖行被拍卖,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鼠首、兔首铜像被盗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有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在甲午战争失败五年后,列强再次侵入北京。”这里说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面对列强的屡次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下列人物与其所从事的斗争不能对应的是

A邓世昌——黄海海战

B.张自忠——枣宜会战

C.李鸿章——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D.李宗仁——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近年来,日本的右翼势力逐渐抬头,公开否认曾制造南京大屠杀。假如中日两国对簿公堂,身为中方律师,下列资料中,可供你作为第一手资料提交给国际法庭的有

南京大屠杀时外国记者拍下的照片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回忆录

万人坑遗址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A日军攻陷上海

B.日军实施细菌战

C.日军屠城南京

D.日军占领台儿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它主要说明了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第2集团军总司令

孙连仲

第6集团军总司令

杨爱源

第7集团军总司令

傅作义

第14集团军总司令

卫立煌

第18集团军

即八路军总指挥

朱德

第22集团军总司令

邓锡侯

A太原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C.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D.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辛亥革命

C.广州起义

D.南昌起义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国务员的权力是“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表明中华民国实行

A君主专制制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责任内阁制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后),任凭甚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这说明辛亥革命

A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

B.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有四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1894——1912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1949——1956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1978——2001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C.国共对峙,走向抗日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这首民歌反映出当时中国革命的特点是

A城市暴动,武装起义

B.以俄为师,党内合作

C.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合作,全民抗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打倒列强,除军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毛泽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南昌起义的爆发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C.红军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

D.人民军队解放南京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北洋军阀政府的腐败统治

B.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C.青年学生要求民主自由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毛泽东获悉人民解放军取得一场重大战役胜利后,欣然赋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南京条约》中华民国成立日本在南京递交投降书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A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1911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C.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这次“革命”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长征》中写道:“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该诗说明红军长征

冲破了国民党的围堵

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

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体现了北上抗日的决心和意志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一百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正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走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开展武装斗争,组织统一战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我们的许多节日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下列节日的由来,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关的是

端午节青年节建军节国庆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2016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7周年。它的发表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A践行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B.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C.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D.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第4卷

材料二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中国“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和“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3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