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7届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商周时期,商人家族对其控制下的商业资源有相当程度的支配权,国家只是名义上的最高所有者。商人与国家通过买卖的方式进行商品交换,只不过购买受到限制——主要是国家及奴隶主贵族。这反映了商周时

A不存在工商食官现象

B.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商业经营权属于国家

D.商业发展保持相对独立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齐桓公向管仲提出如何解决国家财政不足问题时,管仲回答说:“唯官山海指:盐铁为可耳”。这说明管子主张

A以农为本

B.积极干预经济

C.开发荒山

D.鼓励市场交换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

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

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

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D.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宋代的官、职、差遣临时任用分开授予,“官”是确定待遇的标准;“职”指职位,如“大学士”系而“差遣”则掌握实际事务权力。这样承担内外事可以不受官品和贿的限制。这一做法有助于

A防止官员权力膨胀

B.明确官员的职责

C.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减少吏治腐败发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了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面是清代中期山地被开垦为耕地的数额统计示意图同期人口持续增长。对此合理的解解释是

 

A人们垦荒能力呈下降之势

B.农业不是封建经济的命脉

C.农业人口出现非农化转移

D.小农经济限制了农业发展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议论既浸渍于人心,则风气之成不远矣。”在此,梁启超

A报纸的商业功能

B.肯定报纸的舆论教化功能

C.主张首先改革社会风气

D.认识到群众力量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和比重情况。该图可以用来说明中国

 

A自然经济得到巩固

B.仍然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产地

C.国内市场逐渐活跃

D.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趋紧密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胡适曾列举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类似特征:以人民日常用语书写的文学取代旧式的古典文学;反对传统文化理念与制度;以现代史学的新方法整理文化遗产。材料说明胡适

A全面否定了中国文明的价值

B.反思了新文化运动的不足

C.认为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主张禁止儒家思想的传播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出毛泽东

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

B.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

C.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

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以为各省实业管理机关。并指出'实业为将来民国生存命脉,“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这反映出

A“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

B.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

C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

D.实业有利近代经济转型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14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福州闺江公园南园隆重举行,活动内容有:民俗文化仪式、两岸民俗展演大舞台、海峡两岸民俗队伍大巡游、传统民俗项目展示、民俗手工动体验、海峡两岸美食展示、茉莉花茶艺展示等七大板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文化认同是两岸交流的新渠道

B.海峡“两岸’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C.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面是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

 

A“文革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

B.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C.“文革”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

D.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83年,中央领导人前往深圳考察,在看到当地领导都穿着旧式干部服时说:“你们为什么不敢穿西装?外商进来,看你们现在穿的样子,不知道投资保不保险。”这反映出

A对外开放有利于服饰改革

B.中央的政策在地方难执行

C.共产党固守传统节约作风

D.地方行动与中央精神存异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古罗马法律规定:对能证明自己因贫穷,而确实无力教养儿女的父母,立即给予足够的补助。材料反映了古罗马

A保障一切自由民的利益

B.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C.注重缓解社会矛盾

D.习惯法的陋习被废除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被起诉与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有关。在《云》中,苏格拉底是一个教授诡辩术的人,主人公的儿子从苏格拉底那里学会诡辩之后,跟父亲争论,说儿子有权打老子,父亲一气之下放火烧了苏格拉底的“思想所”。据此可推知

A戏剧是古希腊的政治演绎

B.古希腊社会舆论丧失管制

C.文化发展影响社会价值观

D.苏格拉底是智者学派代表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美国政府杌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个系统,每个系统起着各自的作用。另外,美国各种社会力量如政党、利益集团、媒体同样参与政策制定。这说明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是

A直接民主

B.权力多元与制衡

C全民决策

D.多党合作与监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

A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民主共和观念渐人人心

C.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在1600年,从英属殖民地进口,然后再转口的贸易数额占英国贸易总额的5%~6%,17世纪末则超过25%,英国商人从垄断中大获其利。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英国殖民地拓展

B.英国工场规模扩大

C.打败西班牙舰队

D.英国垄断三角贸易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体现“制度优势”的战争是

A英西战争

B.英法战争

C.英荷战争

D.普法战争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近几年,国际上一些敌对势力经常抛出“中国威胁论”,我国政府在驳斥这一观点时,往往使用“这是一种典型的冷战思维”的说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冷战在少数国家间延续

B.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明显

C.西方国家仍然封锁中国

D.冷战的影响力巨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说,网民利用互联网聊天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更主要的是为了寻找符合自己想象中的他人,以便与之进行互动。其意在说明

A网络增加了更多就业机会

B.网络发展便利了人口流动

C.网络推动了人类思想交流

D.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冷战结束后,新自由主义主张在全球推行市场化、私有化和自由化,并认为个人自由的总和就能形成社会整体的自由。这种新自由主义的攻策损害了一些阶层的利益,也与一些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冲突。这反映出新自由主义

A破坏了人类发展的规律

B.有利于传播资本主义价值观

C.与发展中国家格格不入

D.是全球化的进程的合理方式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是中国德育思想的发轫阶段,周公把德育与政治结合起来,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规范。后经孔子创立,孟子、荀子发展完善,强调仁、礼,以教化为方式,逐步形成一套以人伦道德为基础的德育思想体系。战国至西汉,《礼记·大学》中明确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宋明时期,理学家们对儒家的人性论、义利观、修缮论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重视崇高的精神境界,讲究节操,舍生取义;另一方面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德育观念。到此,儒家德育思想成为约束人们道德行为的理论工具。

——摘编自郭齐家《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古希腊德育主要着眼于寻求个人应有的德性,揭示个人所应具备的品质特征和追求的生燕的。文艺复兴以后,出现了资本主义道德学说,提出解决道德和利益的关系以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等道德的基本原则。否定神性,强调人性;否定信仰,推崇理性。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哲学,构建了“培养良好公民”为目标,以“知识、情感、能力”为内容,以“从做中学”、间接引导为方法的德育思想理论,对美国20世纪初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高雅珍《西方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德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德育思想的不同。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中期后,英商将鸦片大量偷运至广州一带,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也剧增猛长。鸦片烟税是清朝财政的重要来源。民国时期,军阀为扩大地盘,鼓励种植罂粟。南京国民政府登台后,先实行‘寓禁于征”,实质也是征而不禁。1935年,政府推出《六年禁烟计划》分阶段禁烟,但各地阳奉阴违,到中日战起已无暇顾及,日占区更是烟毒重重。据纯计,从l912年至1922年,中国发生大小内战达139次,这些战争多与鸦片有关。罂粟大量种植,造成粮食严重短缺。吸食之人“鸠形鹤面者比比音是”,农民种罂粟,如遇‘烟苗失败,征税加重,穷无所之,典田鬻子”。

——据齐霁《中国共产党禁烟史》等

材料二

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是近代较有成效的禁烟运动。当时,清廷政务处依据《禁烟考成议叙议处章程》,对官员禁烟成绩卓越者加级奖励,失职者降职充罪,并重申“禁吸尤以查禁官员为要义”,对于吸烟积习未改的官员,严加惩处,不稍宽贷,1910年,一些知识分子在北京自发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会”,广著论说,扩大禁烟声势,争取各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声援。政府大力推行替代种种植,即要求种烟农民将罂粟田改种豆麦棉麻等物,以解决生计。利用世界各国谴责英国鸦片政策之机,与英国进行禁烟交涉,限制印度鸦片偷入中国。

——据牛何兰主编《中外禁烟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毒品泛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禁烟的特点。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杜兰特指出:“社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之斗争,是财富集中与分散之历史乐章的一部分”,并预言“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放宽自由,而社会主义的恐惧也迫使资本主义增加平等,东方是西方,而西方也是东方。不久,两者就要碰头。”为何如此?他在第三章“生物学与历史”中已经指出了三条教训:生命即是竞争、生命即是选择、生命必须繁衍。“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人类最终必然相向而行。

——摘编自《让历史真正“有意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现代史的史实,围绕“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请考生从3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自汉文帝改革刑制以来,宫刑时用时废。……秦汉以来缘坐的范围甚广,特别是出嫁女既随夫家受诛,又随父家受戮。曾魏时期所定新律缩小了缘坐的范围,并开缘坐不及出嫁女的先例。南朝《梁律》进一步缩小缘坐的范围,创缘坐妇女免处死刑的先例。……曹魏《新律》将法定刑确定为死、髡、完、做、赎、罚金、杂抵罪七种。《北魏律》规定了死、流、宫、徒、鞭、杖六种法定刑,《北齐律》承其后'最终确立了死、流、徒、鞭、杖五刑。这一时期的刑法制度改革,为隋唐以后封建五刑的定型奠定了基础。从北魏、北齐开始,流刑已成为一种法定刑作为死刑与徒刑的中间刑,填补了自汉文帝以来死刑与徒刑之间的差等。北周又将流刑按里程分为五等,使流刑更为规范化。

——摘编自李超《中国法制史习题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刑法制度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历史——选项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然后蔓延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埃及人民1952年革命和1956年反对英、法、以色列武装侵略的胜利,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摩洛哥、苏丹的独立,是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一个高潮的主要标志。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

——据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独立对非洲、西方列强和世界局势的影响。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辽宁人,国民革命军将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他曾回忆说,自己和蒋介石吵得最厉害的一个问题,就是“安内攘外”的问题。要说西安事变有什么秘密的话,最大的秘密就是这几个字。他是先安内后攘外,我是先攘外后安内。我认为共产党是中国人,他认为在中国能够夺取他政权的人,只有共产党。那我就不同了,夺取政权也好,不夺取政权也罢,中国共产党都是中国人。开始时我对国民政府有好感。我到南京后,大失所望。国民政府内部只有四个字:争权夺利。他们都不是为了国家。蒋介石的中心思想就是他自己,为我利益独尊。共产党与国民党正好相反,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所以他能成功。甚至于每一个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他们经历了万里长征,剩下的这些人,可以说都是精华。国民党军队根本没有什么国家的思想。

——摘编自王海晨《张学良曾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内外政策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简析在张学良眼中“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