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

A. 是随意性较强的法律

B. 维护法官的权威

C.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D. 对后世影响较远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47年美国的一幅宣传画《制造和平》,漫画反映了

A. 二战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共同心声

B. 美、欧希望用经济互助来巩固战时同盟

C. 美国企图以发展经济来稳定西方阵营

D. 美国放弃了军事扩张的传统对外政策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韩非子主张“法不阿贵”,“以法为本”;《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了。关于二者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是

A. 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产物

B. 反映了贵族势力的衰落

C. 旨在限制贵族特权

D. 以往习惯法的汇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A.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 东北野战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在国际关系中,同早期的私人关系一样,信义发挥着首要的作用,这一术语的含义广泛……它既可以涉及从属关系,也可以涉及平等关系……在同迦太基(非洲北海岸的国家)的第一个条约中,曾提到遵守公共信义的义务。”这说明古罗马法

A. 依靠诚信来规范人际关系    B. 鼓励私人发展对外贸易

C. 把诚信上升为国际法律原则    D. 保护不平等的人身隶属关系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B. 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C. 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宗法制度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卢沟桥抗战

B. 太原会战

C. 淞沪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

A. 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 反映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 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D. 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汉初律令规定:里门每天按时开放,钥匙由田典、里典轮流掌管;在伏日(鬼节)里门全天关闭,禁止行人通行和里民出入耕作;如有使节出行、救水火、追盗贼等情况,则开门放行;违律者,罚金二两。由是可知当时政府

A. 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 重视对基层的管理

C. 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加强对外交流往来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邓小平在《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文中讲道:“这些方针政策应该不仅是香港人民可以接受的,而且在香港的其他投资者首先是英国也能够接受,因为对他们也有好处!”邓小平所指方针政策的目的在于

A. 确保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施    B. 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C. 换取英国在香港问题上妥协    D. 争取香港同胞的广泛支持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据《京华时报》报道,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曾因干预一桩死囚诉讼案,被最高法院裁决为越权行为。此事件主要说明

A. 最高法院权力高于总统    B. 总统以权谋私

C. 美国法律存在弊端    D. 最高法院可以制约总统权力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西塞罗:“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我说的这个人就是凯厄斯·弗里斯(行省总督)。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证据,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①西塞罗是罗马帝国的法官

②西塞罗认为罗马的法律体系应进一步完备

③司法公正是法学进步的重要表现

④体现了追求人人生而平等的法律思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据此判断,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A. 反对中央集权    B. 主张建立内阁    C. 主张加强相权    D. 反对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这表明太平天国起义

A. 领导人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B. 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C. 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D. 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美建交;

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③中日建交;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⑤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会议。

A. ④⑤②③①    B. ④⑤①②③    C. ④⑤②①③    D. ⑤④①②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罗马法中的人格指权利义务主体。黑格尔认为,“罗马的人格权不是人本身的权利,至多不过是特殊人的权利”。这里的“特殊人”是指

A. 奴隶    B. 罗马妇女

C. 罗马公民    D. 罗马居民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871年4-5月,巴黎公社颁布了一系列措施:取消市场经济自由交换的原则,禁止企业克扣工人工资;没收逃亡富人的住宅,供无家可居的工人居住;对贫困的劳动者实行社会救济等。这些措施有利于

A.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    B. 切断临时政府的财政支持

C. 维护劳动者利益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

①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一位著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红军

A. 千里跃进大别山    B. 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 两万五千里长征    D. 开辟敌后战场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雅典某执政官《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的挫折。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三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摘自《中国政治文明史》

(1)请从雅典民主政治的享有范围方面分析其局限性。

(2)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为挽救危机召开了哪两次重要会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是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从政治角度,概括材料一反映的时代特征。

(2)试分析造成材料二、三实践结果差异的政治原因,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