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图为出土的写有法律条文的秦简。秦李斯《泰山刻石》曰:“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两则材料反映秦朝

A. 法律严酷

B. 无为而治

C. 以法治国

D. 重儒尊法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针对汉初诸侯国势力强大,大臣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提出了一个妙计,它既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这个妙计是

A. 郡县制    B. “推恩令”

C. 诛晁错    D. 清君侧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元朝行省制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它反映了元朝设置行省的直接目的是

A. 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B. 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C. 消除割据隐患,加强军事控制    D. 创设行政机构,维护国家统一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有人认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不在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而在于其对中国封建政治统治需要的满足。下列关于科举制的作用叙述,符合其观点的是

A. 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B.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

C. 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D. 促进诗歌繁荣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这说明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相比

A. 君主权力相对削弱    B. 分割相权加强君权

C. 君主专制制度强化    D. 三权分立制约皇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明朝内阁制在我国政治史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探索。“内阁”是

①内侍机构

②君主专制产物

③决策机构

④制约皇权工具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梭伦改革宣布,废除债奴制,禁止雅典公民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这一措施主要是为了

A. 缓和贵族之间的矛盾    B. 促进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

C. 扩大雅典公民的基础    D. 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审视这些法典,认为这些旧有法典具有无法掩蔽的基本缺陷。为了他的帝业,他要为人们提供一种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为此,他

A. 将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 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C. 将罗马法系统化和法典化    D. 将罗马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后,支持“留欧”的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依据英国的政治体制,卡梅伦内阁成员

A. 全体辞职    B. 由女王决定去留

C. 继续履职    D. 由议会裁定去留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两大政党是

A. 自由党工党    B. 保守党自由党

C. 民主党自由党    D. 民主党共和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表明

A. 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B.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C. 留下浓厚封建专制残余    D. 君主制度仍有强大影响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对于《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所看重的是把条款中“割让”换成“赏借”二字。这说明清统治者

A. 统治黑暗腐败投降卖国    B. 缺乏近代民族国家意识

C. 认为丢失香港意义不大    D. 用“礼”维护国家主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李鸿章说:“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这说明李鸿章

A. 希望战争时期与敌国进行谈判斗争    B. 认为外国人进入中国意在刺探情报

C. 接受外国公使进京的近代外交方式    D. 互市对经济发展有利不能轻易偏废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该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政体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是革命”。孙中山这段话强调的是

A. 驱逐满人    B. 汉人掌权

C. 建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上说:“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机枢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 继续进行革命    B. 加强政治统一

C. 各省放弃独立    D. 实行民族自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为此,五四运动提出了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 “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口号

C.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    D. “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第一次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力量完成了第一次整合,对参与其中的三方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①国民党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获得了政权

②共产党一跃成为一个拥有五万七千党员和数百万信众的大党

③共产党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④中国人对苏俄产生了向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是毛泽东的诗词,写于1928年秋。据此推断该诗词是

A. 《沁园春•长沙》    B. 《清平乐•六盘山》

C. 《西江月•井冈山》    D. 《忆秦娥•娄山关》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 “八七”会议召开    B. 遵义会议召开

C.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D. 红一、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师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新中华报》发文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一文章出现的背景是

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国民大革命开始

C. 抗战的全面爆发    D. 重庆谈判启动时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取得了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的巨大胜利,并难能可贵的是使古都的文物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段史料叙述的是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马克思恩格斯以“叙述历史”的方式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宣言》迄今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南。这一“政治文献”出现的主要条件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B. 欧洲政治经济学理论

C. 近代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D.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巴黎公社是在法国战败情势下的城市自治,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有很高的地位,马克思将其视为第一个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今天很多法国人对这一事件还是肯定的,他们肯定的是

A. 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尝试    B. 暴力夺取政权的斗争形式

C. 国际无产阶级斗争大团结    D. 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考茨基等人指责列宁,他们把十月革命比喻为一个怀孕的妇女,想通过“疯狂万分地猛跳”“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断言“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据此判断,考茨基等人认为十月革命

A. 开创了俄国社会发展的新道路    B. 创立了城市中心的革命新道路

C. 实践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    D. 违背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这一民主政治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提出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深刻的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荡,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为此,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是在

A.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共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事长江丙坤表示,“九二共识”不仅是两岸和平的基础,也是台湾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石。台湾同胞应该深刻认识到‘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共同为两岸和平做出贡献。“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认同社会主义制度

C. 承诺实现和平统一    D. 认可“一国两制”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图为“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它反映的国际政治格局是

A. 雅尔塔体系    B. 两极格局

C. 多极化格局    D. “一超多强”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发表一项声明,提议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矿和钢铁生产置于一个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一声明的实践结果是

A. 遭到德国的强烈反对    B. 不了了之

C. 促进了西欧的联合    D. 推动了东西方的缓和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冷战”开始后,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是

A. 德国    B. 奥地利

C. 朝鲜    D. 越南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有人说,世界的国际关系从东西方冲突的向心力中释放出离心倾向,这种倾向导致了多头政治和多极化。这一说法提出的时代背景是

A. 二战结束    B. “冷战”形成

C. 美苏争霸出现    D. “冷战”结束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称为郡,两者无统属关系”,可见郡在国之地位甚至不如县,故文献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后世随着经济的发展,边境郡地逐渐繁荣,其下遂开始置县,以郡统县的制度慢慢就形成了,秦一统六国之后“海内为郡县”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战国至秦朝郡县制的演变?

材料二:父亲要降低到和儿子相等的地位并且怕他们,而儿子和他们的父亲平起平坐……老师害怕他们的学生,还要哄着他们,学生轻视他们的师长……我们尤其不能忘记的是,男女之间也有着自由和平等的关系……民众对权威已经很不耐烦了,只要稍加约束就会大发雷霆……任何事物极端地扩大,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

——柏拉图《理想国》

(2)依据材料三,说明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柏拉图这一态度

材料三:罗马法从它最初颁布十二表法的时候,就已经清晰地区分了私法和公法。……德国当代民法学家梅迪库斯说:“私法一般奉行决定自由,不必说明理由,与之相反,公法中的决定则受到约束。”这可能才是公法与私法最重要的差异所在。……换句话简单说,就是公法所调整的行动,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而私法调整的行动,则依照当事人自身的意愿进行。

——摘编自萧瀚《罗马法——权力边界观念的起源》

(3)依据材料说明罗马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这一特点的意义?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王位继承法》,被看作是《权利法案》的补充,这两个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迈向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一步,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百度百科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明这一政治制度是怎样在英国确立的?

材料二:1777年大陆会议制定的并于1781年批准施行的《邦联条例》规定,由当时13个独立州组成邦联制国家。邦联政府的权限很小,不能有效地行使国家职权。鉴此,邦联国会于1787年2月邀请各州代表到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修改《邦联条例》。经过长时间的秘密讨论,直至1787年9月17日才通过新的宪法草案,交由各州批准。全国围绕新宪法的批准问题展开广泛的激烈讨论。1789年3月4日召开的美国第1届联邦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正式生效。

——百度百科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修改《邦联条例》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与《邦联条例》相比,最大区别是什么?

材料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对于正在酝酿的中央政府组织机构是取美国式的总统制还是取法国式的内阁制,同盟会内部存在着分歧和争议。经多次讨论,孙中山同意行内阁制,并拟议以黄兴为内阁总理。12月下旬,南京各省代表会议上,多数代表赞成总统制,会议通过《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维持总统制。清帝逊位(1912年2月12日)后第二天,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咨文,推荐袁世凯继任大总统。同年,3月11日正式公布参议院起草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治的组织形式为内阁制。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革命党人的争论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有何目的?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马上终止了斯大林对西方的进攻性政策,并开始劝告,尝试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其具体化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迅速增多,中国代表开始出现在各种亚非国家会议上,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

材料二: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与基辛格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毛泽东说:过去中美两国是敌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横线,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由敌人变成朋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二,说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路?

材料三: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12月24日)

(3)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邓小平提出这一外交方针的出发点是什么?任举一例说明其外交实践。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