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祖先祭祀是古代社会与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宗庙活动只有“宗子”才有主祭的资格。此规定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推恩令”            D.郡县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A. 分封制度    B. 世袭制度

C. 中央集权制度    D. 宗法制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严耕望在《中国政治制度史纲》中提到:汉代前期的制度可称为集权的信托制度,皇帝虽掌握最高权力,但一般政务原则上完全交付丞相全权处理。此种政治局而后来发生了变化,与这种变化相关的是(  )

A. 颁布推恩令    B. 设置中朝    C. 设转运使    D. 设立内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观察下表(部分),该表反映的历史主题应是

刺史部

今地

刺史部

今地

司隶

洛阳市东汉魏故地

并州

山东太原市晋源镇

冀州

河北柏乡北

凉州

甘肃张家川自治县

青州

山东淄博市临淄故城

扬州

安徽和县

……

……

……

……

 

 

A. 秦朝地方行政区划    B. 汉代十三州部分布

C. 元朝地方管理区划    D. 清朝地方行政区划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秦汉三公九卿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菁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材料说明科举制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有利于打破社会阶层的固化

C.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                   D.提高了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A.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 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 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 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 协理奏章    B. 参与决策

C. 执行政令    D. 监察百官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清朝一机构离皇帝寝宫仅50米距离,为严格保密,该机构中的听差皆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的幼童充任,而且还有专派的御史往复稽查,不准任何人窥探。该机构人员精干,只能“跪奏笔录”该机构的设置

A. 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B. 解决了君相之间的矛盾

C. 完善了中央制度体系    D. 适应了皇帝集权的需要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香港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香港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1843年中英订立的《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即得实情,即为秉公定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据此英国攫取了

A. 协定关税权    B. 领事裁判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永久居住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激进的理想主义背后,隐藏着狭隘的农民意识;在基督上帝的外衣下,其实质反映的却是小农的现实需要与儒家的大同理想。”这段话评论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提出“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允许私人经营,允许使用雇佣劳动;主张与外国平等往来通商,同时用竞争手段抑制经济扩张。”这些主张大多得到洪秀全的肯定,这说明

A.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B. 洪仁玕的主张符合农民阶级的需求

C. 太平天国运动的阶级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

D.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得到继承和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日人不但在台湾各地设立日语学校,而且发布书房义塾规则,下令台湾人自办的私塾必须加教日语。日本能够在台湾推行这一政策的法律依据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著名学者秦晖教授曾撰文指出,与所谓“器物——制度——文化”的三阶段说不同,晚清中国人实际上经历的探索过程是“西化”——“反西化”——“现代化”。其中,“反西化”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有人在评价辛亥革命时说:“革命本身是流血是破坏,但辛亥革命最后走向了和平解决,这里面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A. 袁世凯玩弄政治权术    B. 全国人民支持民主共和

C. 各派力量的相互妥协    D. 西方列强的推波助澜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A. 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了。”与这则新闻报道相关的中国政局变化的信息是

A. 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B. 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

C. 日本侵华受到了有效遏制    D. 南京临时政府统治的建立

 

详细信息
20. 难度:压轴

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而落后的农民应顺服地跟从。他的这一思路

A. 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B. 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    D. 有利于正确认识革命的性质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政治口号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下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口号发生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 ③①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②①④③    D. ①②④③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傅吾康是一位曾经长期在中国居住的西方学者。他在一部著作中这样描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段中国历史:“统一战线的口号首先克服了一切中国国内的纠纷。国民党监狱中所有的因共产主义而被拘禁的人都释放了出来,其他逃亡到国外的人也回国为民族事业而听从分配。”这段历史应该在

A. 1931年前后    B. 1937年前后    C. 1945年前后    D. 1949年前后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共有115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42人,少将65人 ……其中,1937年国民党将士阵亡125130人、1938年国民党将士阵亡249213人、 1941年国民党将士阵亡144951人、1942年国民党将士阵亡87719人。”从这些数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正面战场始终为抗战的主战场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是领导抗战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军队对抗战胜利有重大贡献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 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这反映了中国实行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制度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A.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C. 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详细信息
28. 难度:压轴

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利益漠不关心,不允许哲人和学者遁入山野,必须参加公民大会,不允许公民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同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受到惩罚。据此可见,古代雅典

A. 重视民主平等    B. 必须人人参政

C. 强调法律至上    D. 公民缺乏个人自由

 

详细信息
29. 难度:压轴

《十二铜表法》规定:“橡树的果实落入邻地时,得入邻地取拾。”“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A. 注重保护平民利益    B. 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C. 注重维护私有财产    D. 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罗马民法(  )

A. 注重证据    B. 纵容犯罪

C. 主张重罪轻罚    D. 维护贵族利益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 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下表为英国议会改革的重大事件列表。表格反映的主要趋势是

1867年、1884年

一再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1872年

议会通过秘密投票法,使选民能够自由表达个人意志

1883年

通过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5年

在英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定按人口分配议席的原则

 

 

A. 自由平等思想广泛传播    B. 由直接选举到间接选举

C. 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D. 议会主权原则逐渐确立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在联邦议会中只要14票反对就能阻止对宪法的修改”。当时普鲁士王国占17票,其他各邦最多6票,多数邦只有1票。此规定能够通过的主要因素是

A. 普鲁士领导王朝战争完成统一    B. 长期分离的德意志各邦不团结

C.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吞并各邦    D. 欧洲各国都支持普鲁士的行为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通过代议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同时,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的平台。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平台的是

A. 联邦体制    B. 帝国议会    C. 联邦议会    D. 国家元首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某学习小组拟依据下列图片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下列主最符合要求的是

A.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C.巴黎公社及其影响

D.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偶然事件”,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这次“政变”的直接目的是

A.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这里的“另一场战争的开始”是指

A.美苏两大政治集团的全面对抗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D.战后区域性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详细信息
38. 难度:困难

《历史学家谈美国》一书中指出:(二战后)心怀感激的欧洲人谈到,这些美国人带来的(东西)使旧大陆感到了“希望与信心”,“恢复了勇气和重振起精力”。外来模式和自身模式之间的碰撞,推动了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繁荣。材料中的“外来模式”指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    D. 经互会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冷战结束后仍存在的“伤痕”是(   )

A.德国的分裂状态                     B.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

C.911事件                            D.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援助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没有武力冲突

C. 两强制衡世界相对和平    D. 两大阵营各谋复兴发展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夏禹“家天下”有记录可征之国史,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四千年中,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节选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十一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国“四千年社会政治形态发展三大阶段”,即“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后,英国以渐进改革的方式把传统政治转化为民主政治。法国则是在革命和复辟的反复中、共和与君主的交替中,以“进两步退一步"的方式,艰难地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尽管从政体形式,机构设置等方面有所差异,但制度本质上却极具相似点,这也暗合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古老的西方谚语。

——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材料二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础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以下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部分条文

第十五条: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担任,并享有皇帝的尊称,是国家的元首……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法两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的不同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为实现政治制度“有衡”而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德意志帝国政体的特点。

 

详细信息
43. 难度:压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中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条约的内容,两国的设想并不相同。斯大林希望与新中国结盟的方式和表现形式不致破坏稚尔塔体系及损害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既得利益,而毛泽东考虑的则是如何树立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苏联同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低息货款,但却提出从1950年到1963年的14年里,中国必须把它所有过剩的工业原料统统卖给苏联,而不得卖给第三国。苏联坚持在帮助中国建立航空、造船、石油、育色金属等工业方面要实行合管。苏联坚持不允许第三国资本和人员以任何方式参预东北和新疆的任何机构以及经营性活动。对于苏联的上述行为,毛泽东极端反感。但由于中苏两国强弱悬殊和中国处于受援国地位的现实状况,不论毛泽东与周恩来如何努力,中国都不可能争取到真正的平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握手”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以自己的声音,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2)材料二的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外交的重大事件。图2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促成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那些力量“振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