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桂林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A. 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 资本主义的萌芽

C. 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 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

A. 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妃嫔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 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 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 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 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上图到下图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铁犁牛耕的出现    B. 耕犁技术的成熟

C. 精耕细作的开始    D. 单位亩产量提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D.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A. 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 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C. 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 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客家民谣:“龙田墟,二五八(注:二五八,即农历当地赶集的日子)。”这里的“墟”在宋代应属于(  )

A晓市     B.村落     C.草市     D.夜市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商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哪个时代

A. 汉代    B. 唐代    C. 宋元    D. 明清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这反映出

A. 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B. 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

C. 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

D. 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          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

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中国原有的经济结构,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外国商品是(    )

A.洋纱和洋布                B.咖啡和可可

C.产于印度的茶叶             D.产于泰国的香米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近代民族企业家张謇在谈到办厂经历时感慨地说:“千磨百折,忍侮蒙讥,伍平生不伍之人,道平生不道之事。”其主要原因是

A. 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买到所需的机器设备

B. 工人不断要求增加薪酬、缩矩工时

C. 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

D. 与外国资本竞争处于不利地位且受官府束缚、压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清政府“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发生在

A.19世纪4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

C.19世纪 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 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    D. 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一战外,还包括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A. 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 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 国货运动的推动    D. 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技人员的内迁    B. 军工企业的激增

C. 民营工业的发展    D. 战时需求的刺激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872年,机器缫丝(厂)创于简村堡陈启沅(源),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以其交洋人也。材料中的缫丝厂最可能坐落于

A. 北京附近    B. 广州附近    C. 西安附近    D. 成都附近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明显错误的一处是(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折艰难、命运坎坷的根本原因是

A. 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 中国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 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然而中国古代商业在特定时期仍取得长足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疆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衰户口》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一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

 

《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宋元

踏犁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农桑辑要》

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材料二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

——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