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皇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成熟的继承制度,但各种权贵势力如干政的宦官、外戚后妃集团常常出于各自的利益,干扰嫡长制的实行,出现了许多白痴皇帝或幼帝,造成了朝政混乱。这反映了 A. 君主权力受到挑战 B. 皇权至上带来的后果 C.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 嫡长制影响社会稳定
|
2. 难度:困难 | |
在中国古代关于“封建制”与“郡县制”的争论中,明清之际被学界冠以“启蒙思想家”的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等人力主“复封建”。其积极意义在于 A. 以世卿世禄制解决科举制八股取士的弊端 B. 以地方分权制约高度集中的君主专制权力 C. 解决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下出现的利益纷争 D. 仿效西方建立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的制度
|
3. 难度:中等 | |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 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这表明 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 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D. “大一统”的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
4. 难度:简单 | |
据明崇祯《松江府志》记载:“棉布虽松江所产,旧亦不多,故无其额。自二、三十年来,松江之民多倚织布为生,见今征粮折棉布(将国家所征的粮食税折合成棉布征收)。”记载的这一现象 A. 客观上有利于松江棉织业发展 B. 反映明代由抑商转向重商 C. 说明工商税己成明代税收主体 D. 表明政府扶植民营手工业
|
5. 难度:简单 | |
1919年6月9日,《民国日报》发表社论说:“工人的生计,是很窘的,今天罢工,明天没有饭吃,这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自家办的工厂、工场,如确有振兴国货挽留利益的功效,非但不应罢工,并且还要加工,……因为能多出产许多国货,即所以抵制许多日货”。该社论旨在 A. 坚持实业救国理想 B. 促进五四运动发展 C. 维护列强在华利益 D. 肯定工人爱国行动
|
6. 难度:中等 | |
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四三方案”,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立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A. 中国现代化工业体系初步建成 B. 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 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D. 拉开了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
|
7. 难度:中等 | |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表明当时我国 A. 个人崇拜现象严重 B. 法律监管执行不力 C. 民众的法制观念淡薄 D. 国家法制建设滞后
|
8. 难度:中等 | |
.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行的慢的真意味。”“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么一点儿醉意,横下来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其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 A.反对使用现在交通工具 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 C.排斥近代西方文明 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
|
9. 难度:中等 | |
克里斯提尼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使他们不用祖上名字相称,而正式以村社名字相呼。其主要用意是 A. 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B. 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C.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D. 扩大公民群体范围
|
10. 难度:简单 | |
2016年11月9日,美国总统选举落下帷幕,被主流舆论视为不靠谱的民粹代表特朗普击败政治精英的代表希拉里,赢得大选。实际上,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信奉精英政治,美国宪法的制定者们设计了一种制度以防止裹挟民意的候选人冲击精英统治,该制度设计是 A.政党制度 B.任期制 C.间接选举 D.地方分权
|
11. 难度:简单 | |
“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A.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B.使欧洲从此居于世界中心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直观反映了大国兴衰历程
|
12. 难度:简单 | |
……拿16世纪的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商业革命” B.“价格革命” C.文艺复兴 D.“工业革命”
|
13. 难度:困难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代的商人群体是富民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人群体不断增强的财富力量和社会影响推动着中国传统社会从豪民社会向富民社会转变,这从商人群体自身财富力量的发展和因商人而改变的诸多规制可充分体现。唐宋商人群体是在国家管制经济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这种官商模式在商品经济发展初期有利于商人财富迅速扩大,但也隐藏了严重的社会后患,那就是日益壮大的商人群体逐渐演变成为旧体制的忠实维护者而不是革命者。这也规定了中国古代的富民阶层不是向市民阶层转化,而是向士绅阶层转化,富民社会没有走向市民社会,而是走向了没落。 ——《商人群体:唐宋富民阶层的重要财富力量》 材料二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没收并出售了约占全国六分之一的教会土地;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在欧洲价格革命的影响下,王室土地入不敷出,大批馈赠或出售,如当时英国女王就将其名下的土地分送给近臣(价值达81.7万英磅),还有大量非贵族商人、手工场主及一部分富农购置大批土地也挤身于贵族行列。从他们中间游离出相当一部分人(新贵族)从事经商、圈地和海盗活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开始与自己原来所属的封建阶层分道扬镳。 ——摘编自《英国新贵族的产生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宋时期商人群体的社会地位。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时期富民社会与英国新贵族出现的共同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及相关史实,比较两国商业活动对社会转型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
14. 难度:困难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清以来中国部分国礼一览表
表格反映了明清以来国礼演变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说明其历史原因。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15. 难度:困难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政府传统的中央权力机构主要是军机处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庚子事变之后到I905年,在新政过程中,清政府陆续设立了外务部等几个新机构,其中,1901年7月,清政府谕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成为清末办理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外务部的设立首先由西方列强提出,既是适应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需要,对于清政府而言,也有被迫无奈的意味。1906年9月,清廷设编制馆于恭王府,编纂官制的根本宗旨是“参仿君主立宪国官制”。然而,11月6日,清廷公布新的中央官制,宣布中央设十一部:外务部、吏部、民政部、度支部、礼部、学部、陆军部、法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理藩部,新官制没有采用责任内阁制,仍然保留了旧的内阁和军机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清廷官制改革出“新”的表现,并说明清政府将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清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清廷官制改革进行评价。
|
16. 难度:中等 |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愈演愈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圣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可以看作几千年来怨恨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们表现出来的过分强硬和蛮横却为本来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 (1)根据材料,概括历史上巴以冲突不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以冲突造成的主要影响。
|
17. 难度:简单 | |
【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