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它使“由众多血缘部族邦国形成的联盟制转变为由众多地域国家形成的相对一统天下,向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的地域国家迈进了一大步”。“它”是指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
2. 难度:中等 |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元、清 D. 秦、唐、明
|
3.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 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
4. 难度:中等 |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中说:“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作者主要强调传统制度( ) A.为专制统治服务 B.与当时人事相配合 C.传承的必要性 D.存在的合理性
|
5. 难度:中等 | |
有用公司组织比喻古代某个制度:股东可以拿红利,但是不能分割公司,不能分割整体的运作;不设分公司,而设代办处,代理人直接向董事长和总部负责。这样的比喻,指的是 A. 分封制 B. 行省制 C. 郡县制 D. 三省六部制
|
6. 难度:中等 | |
明清时期,我国不断遭受西方殖民者侵扰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时期制度衰落 B. 明清时期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 C. 西方资本主义兴起 D. 明清时期科技文化落后于西方
|
7. 难度:中等 | |
“摇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此语讽刺的可能是 A. 九品中正制 B. 察举制 C. 世卿世禄制 D. 八股取士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历史剧中的台词有与史实不符的地方,它是 A. 秦始皇:“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制度,功高盖世!” B. 唐太宗:“我用三省分割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C. 明太祖:“我设立内阁,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 D. 雍正帝:“我设置了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了我的手中。”
|
9. 难度:简单 | |
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资本主义萌芽迅猛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10. 难度:困难 | |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②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③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④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11. 难度:简单 | |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 小农经济 B. 精耕细作 C. 铁犁牛耕 D. 自给自足
|
12. 难度:简单 | |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 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
13. 难度:简单 | |
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 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C. 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 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
14. 难度:困难 | |
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曾说:“在世界古代文化各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那样的亲和关系。”下列材料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 A.“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 B.“数置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C.“天与人不相胜也”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
15. 难度:困难 | |
我国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从陆路贸易到海陆贸易的变化。陆路、海路贸易同时繁荣是在 A. 东汉时期 B. 隋朝时期 C. 唐朝时期 D. 北宋时期
|
16. 难度:困难 | |
《国语·论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 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 D.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
17. 难度:中等 | |
中国古代一位收藏家收藏的瓷器有下列品种:青瓷、白瓷、五彩瓷和珐琅彩。这位收藏家生活的年代最早可能在 A. 东汉 B. 北朝 C. 明朝 D. 清朝
|
1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发展变化示意图,你认为下列分析符合材料的是 ①市数量不断增加 ②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③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④南方城市的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
19.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我国的商业繁荣的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的进步 ②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③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④度量衡制度的统一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
20. 难度:中等 | |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一些政权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的政策 B. 江南优越的地理条件 C. 北方人民的南迁 D. 人民的辛勤劳动
|
21. 难度:简单 | |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
22. 难度:困难 | |
“儒学的三次话语转向,即儒学在汉代经学中完成的政治转向、在宋明理学中所完成的形而上学转向……”材料中的“政治转向”是指 A. 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D. 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23. 难度:简单 | |
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主要是因为二人 A. 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 B. 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 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 D. 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24.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期,平民和贵族的地位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其原因是( ) ①分封制逐步瓦解,世卿世禄制度没落 ②私学兴起,平民有学习和提升的机会 ③科举制度盛行,平民有升迁的机会 ④市镇经济发达,市民经济力量壮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
25. 难度:简单 | |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表达了小生产者 A. 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 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 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 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
26. 难度:简单 | |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 A. 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 C.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
27. 难度:简单 |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
28. 难度:困难 | |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因信称义致良知
|
29. 难度:简单 | |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 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30. 难度:简单 |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C.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D.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
31. 难度:困难 | |
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太宗因属马而热衷骑射,唐太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己未年 D.戊午年
|
32. 难度:简单 | |
有专家认为:“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百家争鸣中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33. 难度:简单 | |
《清史稿》记载“(嘉庆)二十一年,英复遣使来贡,执事者告以须行拜跪礼,斯当东(注:英国使者)等遂称疾不入觐,帝怒,谕遣归国,罢筵宴赐物。嗣是英使不复来廷。”这主要反映了清王朝( ) A.坚持闭关锁国 B.固守夷夏观念 C.重视礼仪制度 D.实行君主专制
|
34. 难度:中等 | |
古代货币的形成与发展与古代商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下图由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本质上说明了
图一金属货币:圆形方孔钱 图二纸币:交子 A. 古代抑商政策的结束 B. 商帮出现后对商业的垄断 C. 商品经济的繁荣 D. 纸币方便携带,完全取代了金属货币
|
35. 难度:简单 | |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 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 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 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 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
|
36. 难度:中等 | |
某文物爱好者到博物馆参观,看到下列文物,其中一定是赝品的是 ①商周时期的青铜鼎一尊 ②春秋时期的钢剑一把 ③宋朝的珐琅彩瓷一件 ④唐朝的秘色瓷一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
37. 难度:简单 | |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A. 汉朝和明清时期 B. 汉朝和隋唐时期 C. 隋唐和明清时期 D. 隋唐和晚清时期
|
38. 难度:简单 | |
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39. 难度:中等 | |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是不可以认识的 C.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 D.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
40. 难度:中等 | |
史称:行省所掌重要政务,“事从公议”。就是说,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但由于群官议政和军事、财赋等专官提调,其处理各项庶政又是有所分工,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下列设置与之最为相近的是 A. 三公九卿制 B. 三省六部制 C. 知州、通判、转运使 D. 内阁制
|
41.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材料四……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 (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
42. 难度:中等 | |
行省制是元朝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 秦朝疆域图元朝行省图 材料二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政府在材料一图中的A、B两地创设的机构。 据材料一,与秦朝的郡相比,元朝的行省有何特点?结合元朝行省图,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 (2)材料二、三、四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行省制对于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