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筹,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A. 稳定统治秩序 B. 体现贵贱有序 C. 调节人们情绪 D. 凝聚家族亲情
|
2. 难度:中等 | |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述了地主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地主田庄的多种经营,保证了各类生活资料基本上不需要依赖外界供应。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 土地兼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 B. 农业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C. 地主鼓励农民种植多种作物 D.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特征明显
|
3. 难度:中等 | |
宋明理学说的是儒家思想,使用的是儒家术语,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宋明理学特别是陆王心学,所借以建构思想理论体系的,是佛教本体论的思维模式。因此,如果不懂中国佛学,对于理学的理解和研究,只会是隔靴搔痒,据此可知宋明理学的特点是 A. 三教合一 B. 儒表佛里 C. 重理轻法 D. 格物致知
|
4. 难度:中等 | |
据经济学家们估算,至1894年为止,全国工业、采矿和交通运输业的资产总额6749万元;其中官方资产为4751万元,占70%。而在官办企业中,属轻工业的资产仅占官办企业总资产的10.3%。该现象反映出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 “实业救国”已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C. 晚清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D. 列强尚未控制中国的重工业资源
|
5.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著名实业家周学熙“奏办”的“京师自来水公司”发行的取水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晚清政府开始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 B. 此票在1909年5月10日后失效 C. “京师自来水公司”属于民营企业 D. 该公司的创办推动了北京市政建设
|
6. 难度:中等 | |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蒋介石与李宗仁、汤恩伯等前线将领不同的是,在具体战役上既要考虑“战略”,更要考虑“政略”。“七七”事变后,蒋决定开辟淞沪战场的重要“政略”依据是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这说明蒋介石实行该“政略”的主要意图是 A. 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 确保上海重要的国际市场地位 C. 争取外交上的主动性和树立国际形象 D. 希望美国出兵以迅速打败日本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新中国某一时期主要农产品变化统计图(单位:万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当时中国粮食产量下降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密切相关 B. 国家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而出台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 国家大力发展糖料、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 D. 党和政府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8.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两人对于雅典民主的评价都不高,柏拉图甚至认为暴君政治比民主还好,因为暴君只是他一人在做坏事,民主则有可能是全体人在做坏事。据此可知 A.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倾向于君主专制 B. 雅典民主排除了“贤人”参与政治活动 C. 雅典保证了男性公民都能成为管理者 D. 直接民主有可能不利于雅典城邦发展
|
9. 难度:中等 | |
19世纪英国法律明确规定:英王可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英王还拥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英国法律作出如此规定的原因是 A. 延续专制传统 B. 国王崇尚法律 C. 尊重历史传统 D. 加强中央集权
|
10. 难度:中等 | |
上海世博园以色列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位与以色列渊源颇深的大师的手稿,曾有一位以色列官员在参观该馆时还阐述了自己对于手稿上一个公式的全新理解,他说:“E代表了能源,M则为大批量的制造业, C就是创造和智慧。”材料中“大师”的主要贡献是 A. 认为外力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 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C. 正确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 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及其规律
|
11. 难度:中等 | |
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议要求对拖拉机站进行改组,把其拥有的农业机械转卖给集体农庄。至1959年底,在苏联全国原有的近8000个拖拉机站中只剩下了34个,同时,从7月1日起又取消了集体农庄的农产品义务交售制,代之以统一采购的办法。这一措施 A. 彻底摆脱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 B. 实现了农业集体化改革目标 C. 反映出赫鲁晓夫改革的盲目性 D.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发展
|
12. 难度:中等 | |
有英国学者指出:美国霸权已经衰落,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世界未来的多极化格局仍不明朗,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地己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这表明 A.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 B. 政治冲突均与各国经济利益有关 C. 经济联系的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百日维新失败后,梁启超逃亡日本,曾致信康有为说:“国事败坏至此,非庶政公开,履行共和政体,不能挽救危局”,并劝康有为“息影林泉,自娱晚景”。1903年,梁启超游历美洲。这次游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1906年冬,他又致信康有为:“革党现在东京占极大之势力……彼播种于此间,而蔓延于内地,真腹心之大患,万不能轻视者也。……与革党死战,乃是第一义。”至此,梁启超的思想又回归到原路。如何看待这一次转变,梁启超自述说:“启超既日倡革命排满共和之论,而其师康有为深不谓然,屡责备之,继以婉劝,两年间函札数万言。启超亦不谦(不满)于当时革命家之所为,……持论稍变矣。” ——摘编自邱丹丹《梁启超思想的内在理路及成因》 材料二吾国(《临时约法》)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者,则以数千年来专制之政治阴驱潜率,蒂固根深,已种毒于人心而莫由拔,今一旦覆专制,立共和,毅然决然采用内阁制,盖所以防专制之复生,立法命意至为深远。法人初行民政,亦群相额手曰:专制之恶魔去矣,世人可食自由之福也!拿破仑一世出,而共和颠覆;拿破仑三世出,而帝政再兴。则以当时总统之权过大,故由共和而变帝政,再由帝政而变王政。吾国之政制师效法人,盖以吾国专制之流毒已数千年,实与法国国情大相吻合。……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曾反驳宋教仁等人的内阁制主张:“内阁制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故以总理时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而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却称赞内阁制:“……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在孙中山看来,如果由他做总统最好实行总统制,因为他是革命领袖;如果由衰世凯做总统,最好采用内向制度,因为袁是袅雄。不仅孙中山有此想法,宋教仁、王宠惠等同盟会高级干部也有这样的意图。 ——据《民立报》(1913年l月10日)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梁启超对中国政体的选择经历的变化情况,并简要分析其第二次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舍总统制而行内阁制”的原因,并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近代中国的宪政道路。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技术进阶升级带来“机器代替人”的前几次工业革命中,技术始终是掌握在人手中的工具,“机器”真实地助益了人类的生存和生活。但与此同时,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华学毒品、电脑病毒等等的技术进阶升级,却是整体上加害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这样的技术越是先进,对于人类整体上的加害,越是强烈和彻底,越是危及人类整体的存在。 ——摘编自陈彩虹《在无知中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说明。
|
15.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1:历史上互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太祖高皇帝的百官而立法,后世不无渐失其旧,全赖中兴之君整顿修复之。……巨愿陛下勿尽泥旧规,凡自宣德、正统以来随时更置,间有不利于国、不使于民者,俱照更革,正德年间事例尽与除去,以复太祖之旧。 ——《明世宗实录》 材料二令一应赋役悉遵祖宗旧制,其正德间如潘鹏等所立新法册籍并已刊成书者尽毁之。仍榜谕禁革,有不遵旧制,妾议立法,即坐以紊乱成法之罪。间有于人情土俗不便者,听抚按官从长议处;事体重大者,奏请定夺,不许任情率意,变法扰人。……倾行一条鞭法,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总于府,各府总于布政司,布政司通将一省丁量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行令各府州县永为遵守,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之叹息。 ——《明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世宗新政的主要措施。 (2)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世宗新政。
|
16. 难度:中等 |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954年(日内瓦协议)主要条款:(1)与会国保证尊重印度支那三国的主权、独立、统一和领土宪整;(2)结束在三国的敌对行动;三国不得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不容许任何外国在三国的领土上建立军事基地;(3)以17度线、9号公路稍北为军事分界线,越军在线北集结。法军在线南集结;越南在1956年7月内举行全国自由选举,以实现该国在民主基础上的统一;(4)法军在协议规定期限内从印度支那三国领土上撤走。 ——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战争》 材料二1954年4月艾森豪威尔总统公开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一理论后来一直是美国侵越战争的指导方针。……美国拒绝在协议上签字,但美国声明将不使用威胁或武力姑碍协议的实施。美国认定日内瓦协议是一场“灾难”,必须采取行动防止共产党在越南进一步扩张。 ——赵慧君《国内对1954年日内瓦会议恢复印支和平问题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54年日内瓦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并分析《日内瓦协议》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是美苏“冷战”在亚洲的发展。
|
17. 难度:中等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蔡元培出身于商贾之家。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认为革新必先培养人才,于是走上倡导教育救国之路。同年9月,他弃官归里,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20世纪初,他在上海组织教育会气创办爱国女校和爱国学社时,即致力于打破封建专制教育,为反清革命培养人才。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村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教育体系。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实行民主办校,教授治校等。他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蔡元培还先后主持了几次全国教育会议,对学制进行了改革建设。其一生发表了大量的教育论著,这些都是重要的精神财富,时于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进行人才开发与智力投资,仍有着启发意义和借鉴作用。 ——摘编自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蔡元培教育改革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蔡元培对教育改革作出的贡献。
|